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1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申请属于光缆领域,提供了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及其制造工艺,所述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加强保护型微束管,所述加强保护型微束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凸点,凸点与凸点之间留有空隙,凸点之间的空隙处微束管的壁厚仍然较小,凸点材质相较于管体材料凸点的材质更软。凸点之间的空隙处微束管的壁厚仍然较小,可满足易撕离的施工要求;凸点设置可有效缓冲外力,当挤压形变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凸点会凹陷进管内,在管内壁挤压形成凸起小圆弧可以增加对光纤的挤压缓冲;另外增加的凸点可增加整根管纵向的抗拉性能,管在受到拉力时不易破裂。管在受到拉力时不易破裂。管在受到拉力时不易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微束光缆应用越来越广,微束缆内微束管的主要优势为易剥离,弯曲半径小,柔软性较好等。但由于本身易剥离的特点,微束管材料较为柔软,也就导致微束管在光缆内极易受到外力挤压变形,最终导致光纤受力,影响整根光缆的传输性能。
[0003]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将热塑加强丝MFR与松套管结合起来,在不影响松套管的柔软性及径向收缩性的基础上,提高松套管的轴向抗收缩性,如专利CN211086702U提出的一种基于热塑加强丝MFR的抗收缩松套管,但该专利提出的松套管共有三层结构:即内层的钢网硬铠装层、中间层的玻纤软铠装层、外层的尼龙护套层,该结构提高保证了松套管的柔软性,及抗收缩性能,但是该多层复合结构增大了光缆直径,不利于光缆的大芯数要求,同时也不具有较好的光缆的剥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微束管的耐挤压性能,现对微束管的形态结构进行改进研究,提供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及其制造工艺,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微束管,将原来的微束管常规表面结构进行改进,在外表面增加凸点,凸点之间留有空隙,凸点之间的空隙处微束管的壁厚仍然较小,可满足易撕离的施工要求;凸点材质相较于管体材料凸点的材质更软,凸点设置可有效缓冲外力;另外增加的凸点可增加整根管纵向的抗拉性能,管在受到拉力时不易破裂。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多个微束管,微束管内填充有光纤和阻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外表面沿径向截面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凸点,相邻凸点之间存在间隙,凸点的半径与微束管壁的厚度相同,凸点材料的邵氏D硬度比微束管壁材料小,所述凸点在受力后能发生形变,并能随着受力增大直至凹陷进微束管壁内,挤压微束管壁的内侧壁形成凸起小圆弧。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微束管为LSZH、TPEE、TPU或聚烯烃材料,密度为1.05~1.55g/cm3,抗拉强度为12

18MPa,断裂伸长率在120%~550%之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芯数为1

12根,所述微束管壁的厚度为0.14
±
0.04mm,微束管外径在0.95mm

1.55mm之间。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点为半球形或三棱锥形,且所述凸点材料的邵氏D硬度比微束管壁材料小2

3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油膏或阻水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膏中包含液体和增稠剂,所述的液体为硅油、氟化油中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为二氧化硅、膨润土、聚四氟乙烯中至少一种;所述阻水纱为棉纱型。
[0010]第二方面在于提供另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外护套、加强层、增强件和缆
芯,缆芯外依次包覆加强层和外护套,增强件对称内嵌与外护套内壁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外壁为圆形,内壁形成椭圆内腔,外护套短轴壁的厚度大于外护套长轴壁的厚度,所述增强件嵌设在外护套短轴壁中;所述加强层贴合外护套内腔形成椭圆形外壁,内壁形成圆形内腔,加强层长轴壁的厚度大于加强层短轴壁的厚度,加强层长轴壁的厚度与外护套长轴壁的厚度相加等于加强层短轴壁与外护套短轴壁的厚度之和;所述缆芯包括多个微束管单元,微束管单元包括微束管,微束管内填充有光纤和阻水材料,微束管外表面沿径向截面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凸点,相邻凸点之间存在间隙,凸点的半径与微束管壁的厚度相同,凸点的邵氏D硬度比微束管壁小,所述凸点在受力后能发生形变,并能随着受力增大直至凹陷进微束管壁内,挤压微束管壁的内侧壁形成凸起小圆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护套的长轴壁顶点处设置有标识线,用于标记最佳开剥位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长轴壁对应于标识线处设置有开剥接口。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层长轴壁设置的开剥口为卯榫衔接的缝隙,或者采用柔性材料衔接的易撕剥窗口。
[0014]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加强保护型微束缆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微束管挤塑过程中,选用配套的挤塑模具,将光纤束送入挤塑机头,所述机头进料包括两部分:一是微束管壁材料、二是微束管壁表面的凸点材料;设置挤塑温度:设置挤塑温度:挤塑机的机身从进料口到挤塑模具入口分成多个机身温区,多个所述机身温区沿着从进料口到挤塑模具入口的挤塑方向温度依次升高;挤塑模具入口处温度低于挤塑机靠近挤塑模具入口端的机身温度;采用双层共挤工艺,同时挤塑微束管壁和凸点,从而一体成型为微束管;将一体成型的微束管经过冷却水槽进行冷却,所述冷却水槽分为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温度高于第二冷却水槽,一体成型的微束管依次通过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微束管外壁设置凸点,凸点之间具有空隙,空隙处的管壁厚度仍然较小,相比于传统与加强层相互耦合的微束管更易撕剥,满足易撕离的施工要求,同时凸点的半径与管壁厚度一致,从而减小了微束缆的尺寸,提高光纤填充率。
[0016]2.本申请中微束管的外壁设置凸点,相比于现有技术,凸点材质相较于管体材料凸点的材质更软,受到外力后,凸点通过发生形变可有效缓冲外力,当挤压形变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凸点会凹陷进管内,在管内壁挤压形成凸起小圆弧,从而可以增加对光纤的挤压缓冲,提高光缆强度和抗侧压性能。
[0017]3.本申请中的微束缆,在外护套短轴壁内嵌入增强件,加强层长轴壁的厚度与外护套长轴壁的厚度相加等于加强层短轴壁与外护套短轴壁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光缆在整个圆周上的强度,避免圆周上受到外力时,由于光缆强度不均匀造成变形而带来的光缆衰减超标问题。
[0018]4.本申请中的微束缆,在外护套长轴壁顶点处设置标识线,定义了最佳的开剥位置,降低工作人员寻找光缆开剥点的难度,同时,在加强层长轴壁顶端处设置开剥接口,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剥离外护套后,可快速剥离加强层,大大提高剥离及施工效率,进一步的
该加强层还起到隔离作用,避免在开剥外护套的时候,工具对缆芯造成损伤。
[0019]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的微束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微束缆的微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微束缆的微束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多个微束管,微束管内填充有光纤和阻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束管外表面沿径向截面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凸点,相邻凸点之间存在间隙,凸点的半径与微束管壁的厚度相同,凸点材料的邵氏D硬度比微束管壁材料小,所述凸点在受力后能发生形变,并能随着受力增大直至凹陷进微束管壁内,挤压微束管壁的内侧壁形成凸起小圆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其特征在于,微束管为LSZH、TPEE、TPU或聚烯烃材料,密度为1.05~1.55g/,抗拉强度为12

18MPa,断裂伸长率在120%~55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其特征在于,光纤芯数为1

12根,所述微束管壁的厚度为0.14
±
0.04mm,微束管外径在0.95mm

1.55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为半球形或三棱锥形,且所述凸点材料的邵氏D硬度比微束管壁材料小2

3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材料包括油膏或阻水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膏中包含液体和增稠剂,所述的液体为硅油、氟化油中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为二氧化硅、膨润土、聚四氟乙烯中至少一种;所述阻水纱为棉纱型。6.一种加强保护型微束缆,包括外护套、加强层、增强件和缆芯,缆芯外依次包覆加强层和外护套,增强件对称内嵌与外护套内壁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外壁为圆形,内壁形成椭圆内腔,外护套短轴壁的厚度大于外护套长轴壁的厚度,所述增强件嵌设在外护套短轴壁中;所述加强层贴合外护套内腔形成椭圆形外壁,内壁形成圆形内腔,加强层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炜缪小明周娟朱凌志钱慧慧刘亮缪亚福冯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