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及系统。通过根据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获取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将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基于环境适应性对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用于实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储能转化存在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缺陷,导致储能转化与储能转化对象需求适配性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优化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达到了提高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储能转化量与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调节能量需求的适配性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从功能单一的充放电电池逐渐衍生发展出具有不同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的多类型电池。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电站、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的储能锂电池是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
[0003]现阶段储能锂电池的实际应用仍较为粗放,往往直接应用于各类工作场景中进行储能转化,这一应用方式对于储能锂电池的环境适应性考虑欠缺,导致实际储能锂电池的储能转化情况与工作场景中的储能转化需求不适配。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储能转化存在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缺陷,导致锂电池实际储能转化与储能转化对象需求适配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优化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提高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储能转化量与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调节能量需求的适配性的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及系统。
[0006]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基于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其中,所述环境适应性用于标识储能数据进行转化时环境的适应性;基于所述环境适应性对所述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
[0007]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配置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转化系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储能环境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储能环境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其中,所述环境适应性用于标识储能数据进行转化时环境的适应性;转化系数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适应性对所述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储能转化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
[000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基于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其中,所述环境适应性用于标识储能数据进行转化时环境的适应性;基于所述环境适应性对所述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
[000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基于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其中,所述环境适应性用于标识储能数据进行转化时环境的适应性;基于所述环境适应性对所述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
[0010]上述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储能转化存在环境适应性较弱的缺陷,导致锂电池实际储能转化与储能转化对象需求适配性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优化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达到了提高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的环境适应性以及储能转化量与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调节能量需求的适配性的技术效果。
[0011]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中搭建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数据采集执行模块1,配置参数获取模块2,转化系数获取模块3,储能环境获取模块4,储能环境分析模块5,转化系数调整模块6,储能转化执行模块7。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5]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锂电池储能优化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数据监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S100:根据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锂电池为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电站、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的储能锂电池。
[0016]所述数据监测装置为可用于获知储能锂电池的型号信息、额定储能容量以及实时剩余储能容量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所述储能监测数据集,所述储能监测数据集包括所述第一锂电池的电池额定储能容量信息、表征当前第一锂电池储能容量情况的剩余储能容量以及第一锂电池型号信息。
[0017]S200: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具体而言,应理解的,所述第一锂电池为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电站、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的储能锂电池,所述第一储能锂电池的储能转化用途具有多样性,例如第一锂电池在供电电网工作场景中,其电池储能可用于在用电波峰来临时降低波峰压力,用于在电网断电情况下提供紧急供能。
[0018]储能转化对象即为第一锂电池中储能转化所获电能的用途方向,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为当前存在利用第一锂电池的储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诸如缓解波峰压力、紧急供能等任意储能转化所获电能的用途方向。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储能自适应优化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锂电池储能优化管理系统,所述系统与数据监测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数据监测装置对第一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获取储能监测数据集;获取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配置参数集合;根据所述配置参数集合,获取第一储能转化系数;基于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的实时储能环境;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中,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分析,得到环境适应性,其中,所述环境适应性用于标识储能数据进行转化时环境的适应性;基于所述环境适应性对所述第一储能转化系数进行调整,获取第二储能转化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锂电池,获取N个储能可转化对象;基于所述N个储能可转化对象,获取N个储能转化系数,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储能转化系数进行区块存储,生成储能转化识别链;以所述储能转化识别链自动识别输入的实时储能转化对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锂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多个储能环境;基于所述多个储能环境进行对应的储能转化数据采集,得到多个储能转化数据集,其中,每个储能转化数据集对应一个工况;对所述多个储能转化数据集进行损耗特征分析,得到多个转化损耗特征;以所述多个转化损耗特征,输出多个环境适应度;基于所述多个环境适应度,搭建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实时储能环境输入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其中,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为工况
‑
适应度的映射模型;根据所述环境适应度分析模型分析所述实时储能环境的适应度匹配结果,输出基于所述实时储能环境的环境适应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储能转化系数实现所述第一储能转化对象的转化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转化后的储能监测数据集;判断所述转化后的储能监测数据集中的剩余储能容量是否处于预设剩余储能容量中;若所述剩余储能容量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