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102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温室顶部降温装置,涉及玻璃温室技术领域,通过对玻璃温室顶部进行降温以降低玻璃温室顶部温度,进而配合开窗通风散热方式提高玻璃温室内温度调节效果。包括喷淋管、连接管和储水桶,喷淋管设置在温室顶部上方并沿温室顶部正脊长度方向设置,喷淋管的下部具有沿喷淋管轴向均匀设置的喷淋孔,连接管的一端与喷淋管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位于地面上的储水桶内,并与位于储水桶内的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室顶壁喷淋管的设置,通过向喷淋管内输送凉水对温室顶部进行喷淋,进而对温室顶部起到降温的作用。喷淋管沿温室顶部正脊方向放置,经喷淋管喷出的凉水落在温室顶部斜坡上,并沿斜坡自上而下流动,能够对整个温室顶部起到降温作用。顶部起到降温作用。顶部起到降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室顶部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温室
,具体地说是一种温室顶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温室,主体一般由钢结构制成,侧壁和顶部以玻璃为主要透光覆盖材料。在寒冷的季节,玻璃温室仍能为蔬菜、花卉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但在炎热的夏季,经过太阳光暴晒后,玻璃温室内温度较高,严重影响蔬菜花卉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需要对玻璃温室进行降温处理。现有的降温方式,一般是开启玻璃温室顶部天窗,促进玻璃温室内外空气流通,进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但由于玻璃温室顶部一直受阳光照射温度仍较高,因此,开窗通风的方式对玻璃温室内的散热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顶部降温装置,通过对玻璃温室顶部进行降温以降低玻璃温室顶部温度,进而配合开窗通风散热方式提高玻璃温室内温度调节效果。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包括喷淋管、连接管和储水桶,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温室顶部上方并沿温室顶部正脊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喷淋管的下部具有沿喷淋管轴向均匀设置的喷淋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喷淋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位于地面上的储水桶内,并与位于所述储水桶内的水泵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通过管夹固定在温室顶部的正脊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管夹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管夹套在喷淋管上,所述管夹底部具有立柱,所述立柱底部与正脊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为在喷淋管上左右设置的两组,同组的若干喷淋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孔内具有雾化喷头。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集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集水管横向固定在温室主体侧壁且与温室顶部斜坡的下交点共面设置,所述集水管侧壁具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相邻两斜坡的下夹角内;所述排水管竖向设置,所述排水管的顶部与集水管底部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组件具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排水组件位于温室主体的右侧,另外一个所述排水组件位于温室主体的左侧;其中一个所述排水组件的排水管下端延伸至储水箱内;所述进水管上具有电动阀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底部具有过滤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具有气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桶、储水箱、连接管和喷淋管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温室顶壁喷淋管的设置,通过向喷淋
管内输送凉水对温室顶部进行喷淋,进而对温室顶部起到降温的作用。喷淋管沿温室顶部正脊方向放置,经喷淋管喷出的凉水落在温室顶部斜坡上,并沿斜坡自上而下流动,能够对整个温室顶部起到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在玻璃温室顶部的三维安装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在玻璃温室顶部的主视安装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在玻璃温室顶部的右视安装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喷淋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0]图6为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7为图3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8为在图1基础上设置排水组件的右视图;
[0023]图9为在图1基础上设置排水组件的主视图;
[0024]图10为在图1基础上设置排水组件的俯视图;
[0025]图11为集水管和排水管的透视装配图;
[0026]图12为图10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27]图13为图11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14为图11中的F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中:1温室主体,11温室顶部,12正脊,13斜坡,14下夹角,2喷淋管,21喷淋孔,3管夹,31立柱,4连接管,41储水桶,5集水管,51进水管,52气孔,53连通孔,6排水管,7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至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喷淋管2、管夹3、连接管4、储水桶41和排水组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1]如图1至图7所示,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包括喷淋管2、连接管4和储水桶41,喷淋管2设置在温室主体1的温室顶部11上方并沿温室顶部11的正脊12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两个正脊12之间具有两个斜坡13,两斜坡13形成“V”字形结构。如图4所示,喷淋管2通过管夹3固定在温室顶部11的正脊12上。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管夹3为圆环形结构,管夹3套在喷淋管2上实现对喷淋管2的固定,管夹3底部具有立柱31,立柱31底部与正脊12固定连接。管夹3的作用是将喷淋管2固定在温室顶部11正脊12上。
[0032]如图5所示,喷淋管2的下部具有沿喷淋管2轴向均匀设置的喷淋孔21,喷淋孔21为在喷淋管2上左右设置的两组,同组的若干喷淋孔2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喷淋孔21为上下设置的多个,这样经喷淋孔21喷出的水流起始高度不同,水流在斜坡13上的落点也不同,进而实现对斜坡13的分段降温。为增加经喷淋孔21喷出的水流落在斜坡13上的面积,在喷淋孔21内还可以设置雾化喷头,水经雾化喷头喷出后具有较大的体积,进而水落在斜坡13上的面积较大,以避免降温死角的存在。
[0033]如图1、图3所示,连接管4的一端与喷淋管2连接,连接管4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位于地面上的储水桶41内,并与位于储水桶41内的水泵连接。储水桶41内的水泵抽取凉水至
连接管4,连接管4内的凉水流动至喷淋管2内,在水压作用下凉水经喷淋孔21喷出,对温室顶部11实施降温。
[0034]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对温室顶部11进行喷淋后,为实现对水的回收再利用,本技术还设置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的作用是对自斜坡上流下的水进行分类收集和再利用,即:对喷淋在温室顶部11斜坡13上的前段水进行单独收集,用于灌溉;对喷淋在温室顶部11斜坡13上的后段水进行单独收集,对后段水进行过滤降温后,再次用于温室顶部的降温。在喷淋凉水对温室顶部11进行降温的整个过程中,由于斜坡上会存在灰尘,开始阶段喷淋在斜坡13上的水自斜坡上流下后掺杂有泥土杂质,因此将其回收后用于灌溉。随后阶段喷淋在斜坡13上的水自斜坡上流下后相对较为干净,因此将其回收后进行降温,以备再次进行温室顶部的降温处理。
[0035]如图11所示,排水组件包括集水管5和排水管6,如图8至图9所示,集水管5横向固定在温室主体1侧壁且与温室顶部11斜坡13的下交点共面设置,如图12所示,集水管5侧壁具有进水管51,进水管51伸入相邻两斜坡13的下夹角14内。排水管6竖向设置,排水管6的顶部与集水管5底部通过连通孔53连通,连通孔53设置在集水管5底部,集水管5与排水管6形成“T”字形结构。排水组件具有两个,如图9所示,其中一个排水组件位于温室主体1的右侧,另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管、连接管和储水桶,所述喷淋管设置在温室顶部上方并沿温室顶部正脊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喷淋管的下部具有沿喷淋管轴向均匀设置的喷淋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喷淋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位于地面上的储水桶内,并与位于所述储水桶内的水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通过管夹固定在温室顶部的正脊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管夹套在喷淋管上,所述管夹底部具有立柱,所述立柱底部与正脊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为在喷淋管上左右设置的两组,同组的若干喷淋孔自上而下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室顶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内具有雾化喷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恩李双何青海李俊林曹治孟鹏飞蒋贲杨勇王晓磊蔡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