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78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称施工主桥墩,由边跨向中跨依次设为外边墩、内边墩和中墩;步骤二:于中墩的墩顶浇筑0号块;步骤三:在0号块的两侧分别拼装边跨挂篮和中跨挂篮,对称悬浇连续梁K1、K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水中连续梁施工时,通常按照以下顺序施工:在中墩的墩顶浇筑0#块梁段、在0#块梁段上拼装挂篮并依次对称分段悬浇梁段、施工边跨支架现浇段、两侧边跨合拢段施工、最后中跨合拢段施工。
[0003]实际施工过程中, 水中边跨直线段往往需要搭设十多米或二十多米高的钢管桩水中落地现浇支架,工期较长,施工复杂且需要较多钢材,经济效益较差,且在水中现浇支架安装和拆除较为麻烦,难以保障施工安全,从而影响连续梁施工安全和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避免水中现浇支架的安拆,本申请提供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称施工主桥墩,由边跨向中跨依次设为外边墩、内边墩和中墩;步骤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称施工主桥墩,由边跨向中跨依次设为外边墩(11)、内边墩(12)和中墩(13);步骤二:于中墩(13)的墩顶浇筑0号块;步骤三:在0号块的两侧分别拼装边跨挂篮(21)和中跨挂篮(22),对称悬浇连续梁K1、K1

节段;步骤四:向外移动边跨挂篮(21)和中跨挂篮(22),依次悬臂对称浇筑K2~K17、K2'~K17'节段;步骤五:拆除中跨挂篮(22),保留边跨挂篮(21),合拢中跨;步骤六:在内边墩(12)的墩身顶部与边跨挂篮(21)之间安装用于临时承载Z1'~Z2'节段的第一承载结构(4);步骤七:在第一承载结构(4)与外边墩(11)的墩顶之间设置第一平衡结构(5),用于平衡现浇混凝土对内边墩(12)产生的偏载荷;步骤八:移动边跨挂篮(21),依次悬臂对称浇筑边跨直线段Z1'~Z2'节段,浇筑过程中调整第一平衡结构(5)以平衡混凝土增加对内边墩(12)产生的偏载荷,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边跨挂篮(21),拆除第一承载结构(4)和第一平衡结构(5);步骤九:在内边墩(12)的墩身顶部安装用于临时承载Z3'~Z4'节段的第二承载结构(6);步骤十:在内边墩(12)墩身顶部的另一侧面与外边墩(11)的承台之间设置第二平衡结构(7),用以平衡现浇混凝土对内边墩(12)产生的偏载荷;步骤十一:施工Z4

节段,浇筑过程中调整第二平衡结构(7)以平衡混凝土增加对内边墩(12)产生的偏荷载;步骤十二:同时对称浇筑2个合拢段Z3'段混凝土,合拢边跨,浇筑过程中调整第二平衡结构(7)以平衡混凝土增加对100#、103#墩产生的偏荷载;步骤十三:卸除第一平衡结构(5)和第二平衡结构(7)载荷,拆除临时结构,连续梁施工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地质条件连续梁先中跨后边跨合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安装第一承载结构(4)时,在内边墩(12)的墩顶上施工悬臂梁(41),并将边跨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静玉周文朱能建缪晨辉孟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