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病号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30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冠脉介入病号服,包括包括上衣和裤子,上衣包括前襟和后襟,上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术肢袖和九分袖;术肢袖和九分袖的内侧均设置第一开衩结构,第一开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组第二卡扣组件,每个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暗扣凹面和第一暗扣凸面;裤子的上端两侧均设置第一开口结构,第一开口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卡扣组件,每个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二暗扣凹面和第二暗扣凸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冠脉介入手术中,患者入导管室后,护士协助解开上衣背面暗扣,不暴露患者胸部,展开背襟可放于身体两侧,待患者躺平后,只需解开术肢袖暗扣即可暴露手术部位,上衣前襟不脱卸,保暖同时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检测和手术。方便检测和手术。方便检测和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冠脉介入病号服


[0001]本技术涉及病号服
,具体为冠脉介入病号服。

技术介绍

[0002]冠脉介入是对冠状动脉通过介入手段进行干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通过穿刺外周血管,常见于右手桡动脉或者肱动脉部位,穿刺后把导丝、导管送入主动脉末端,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通过注射造影剂,可显示冠状动脉状态,如有无狭窄、闭塞,以评估狭窄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将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通过物理手段撑开,恢复冠脉血流,又称支架植入术。
[0003]病号服,是病员或伤员在医院住院介入治疗期间时穿的服装,方便医院管理,常规病号服能够满足清醒、能独立行走患者的使用要求,但对于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等则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传统病号服通常无法满足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肢准备、隐私保护,术后护士观察伤口和患者术后穿脱以及活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冠脉介入病号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病号服不方便观察伤口和手术穿脱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冠脉介入病号服,包括上衣(1)和与之配套的裤子(9),所述上衣(1)的主体部分包括前襟(101)和后襟(102),所述上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术肢袖和九分袖;
[0006]所述术肢袖(3)和所述九分袖的内侧自袖口至腋窝之间均设置第一开衩结构,所述第一开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组第一卡扣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暗扣凹面(5)和第一暗扣凸面(6);/>[0007]所述裤子(9)的上端两侧均设置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卡扣组件,每个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二暗扣凹面(11)和第二暗扣凸面(12)。
[0008]优选的,所述后襟(10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开衩结构,所述第二开衩结构自上而下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开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三卡扣组件,所述第三卡扣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三暗扣凹面(7)和第三暗扣凸面(8)。
[0009]优选的,所述裤子(9)的顶部安装有松紧带(10)。松紧带便于病患对裤子的穿套。
[0010]优选的,所述前襟(101)上设置有衣兜(2),所述前襟(101)的下部外壁可拆卸安装有前加固带(13),且所述前加固带(13)位于所述衣兜(2)的下方,所述前加固带(13)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前刺毛面(14);
[0011]所述裤子(9)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前圆毛面(15),所述第一前圆毛面(15)与所述第一前刺毛面(14)可拆卸粘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前加固带(13)的顶端内侧面安装有第二前刺毛面,所述前襟(101)的
上部外侧面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前圆毛面(19),所述第二前圆毛面(19)与所述第二前刺毛面之间可拆卸粘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后襟(102)的下部外壁可拆卸安装有后加固带(16),且所述后加固带(16)与所述前加固带(13)间隔错位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后加固带(16)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后刺毛面(17),所述裤子(9)的外壁对应位置安装有第一后圆毛面(18),所述第一后圆毛面(18)与所述第一后刺毛面(17)可拆卸粘合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后加固带(16)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后刺毛面,所述裤子(9)的外壁对应位置安装有第二后圆毛面,所述第二后圆毛面与所述第二后刺毛面可拆卸粘合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可替换的设置为系带结构,所述系带结构包含分别固定在所述裤子(9)的相对两个裤面上的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结构的长度为自裤裆位置向下延伸18

25厘米。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安装有第一暗扣凹面配合第一暗扣凸面可以让术肢袖敞开,九分袖上也设有暗扣机构可以敞开,上衣材质与传统病号服材质一样,衣兜内可以暂时放置一些东西,第二暗扣凹面配合第二暗扣凸面可以让上衣敞开,患者入导管室后,护士协助解开上衣背面暗扣,不暴露患者胸部,展开背襟可放于身体两侧,待患者躺平后,护士只需解开术肢袖暗扣即可暴露手术部位,遇需电除颤者掀起前襟即可除颤,上衣前襟不脱卸,保暖同时保护患者隐私,测血压保护左上肢皮肤,袖带不直接接触皮肤减少勒痕,实现方便检测和手术;
[0020]2.本技术通过安装有松紧带便于病患对裤子的穿套,第二暗扣凹面配合第二暗扣凸面可以让裤子前后敞开,患者平躺手术床上,如需暴露双下肢手术区域,护士只需解开腰部两侧暗扣,将身体前侧裤面翻至大腿以下即可充分暴露会阴部,便于消毒和穿刺,即使遇紧急抢救,也不会因衣服不好脱而耽搁时间,术毕,护士只需避开手术部位,将其他部位衣服按序系好即可,实现有效防为抢救争夺时间。
[0021]3.本技术通过安装有前加固带可以对前刺毛面进行支撑,前刺毛面与前圆毛面可以相互粘附,后加固带可以对后刺毛面进行支撑,后刺毛面与后圆毛面可以相互粘附,通过前加固带可以让上衣前部与裤子前部连接起来,通过后加固带可以让上衣后部与裤子后部连接起来,该套病号服为了方便检测和手术,可以敞开部位较多,为了防止病患在平时活动时走光,由此增强病号服穿在身上的稳固性,有效保护病患重要部位隐私。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上衣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背面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拆掉前加固带和后加固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裤子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上衣;101、前襟;102、后襟;2、衣兜;3、术肢袖;4、九分袖;5、第一暗扣凹
面;6、第一暗扣凸面;11、第二暗扣凹面;12、第二暗扣凸面;9、裤子;10、松紧带;7、第三暗扣凹面;8、第三暗扣凸面;13、前加固带;14、前刺毛面;15、前圆毛面;16、后加固带;17、后刺毛面;18、后圆毛面;19、第二前圆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冠脉介入病号服,包括上衣(1)和与之配套的裤子(9),所述上衣(1)的主体部分包括前襟(101)和后襟(102),所述上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术肢袖(3)和九分袖(4);所述术肢袖(3)和所述九分袖的内侧自袖口至腋窝之间均设置第一开衩结构,所述第一开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组第一卡扣组件,每个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一暗扣凹面(5)和第一暗扣凸面(6);所述裤子(9)的上端两侧均设置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卡扣组件,每个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相适配的第二暗扣凹面(11)和第二暗扣凸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介入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襟(10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开衩结构,所述第二开衩结构自上而下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开衩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三卡扣组件,所述第三卡扣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第三暗扣凹面(7)和第三暗扣凸面(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介入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裤子(9)的顶部安装有松紧带(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介入病号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襟(101)上设置有衣兜(2),所述前襟(101)的下部外壁可拆卸安装有前加固带(13),且所述前加固带(13)位于所述衣兜(2)的下方,所述前加固带(13)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前刺毛面(14);所述裤子(9)的外壁安装有第一前圆毛面(15),所述第一前圆毛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静白静仇集王海燕张吉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