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20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仿真实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阳极炉、出铜口、浇铸包、溜槽、转动盘和浇铸模盘,阳极炉上设置有出铜口,出铜口的下方设置有浇铸包和溜槽,阳极炉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溜槽与底座固定,溜槽一端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的顶部均布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多个浇铸模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便于向学习者真实开展以下对接生产现场的教学活动,提升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辅助冷却和对冷却后阳极板与对应的浇铸模盘分离,模拟实现了阳极板的浇铸工艺过程,有效对接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效果。养效果。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仿真实训
,尤其涉及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仿真实训设备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有色金属铜精炼企业生产具有高温、粉尘、危险性大和生产连续性等特点,学生现场实习难以落实,而真实设备又因为装备系统复杂、投入大以及高能耗、高危险性等特点,无法在校内建成与现场对接的校内实践基地。因此,仿真实训设备能有效解决学生认识设备、掌握智能控制系统、训练学生生产操作技能的教学难题。
[0003]目前国内外市场尚没有能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用途的相关装置,使得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给学习中展示或模拟阳极板的浇铸相关工艺与设备,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操作无法有效对接,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
[0004]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包括阳极炉、出铜口、浇铸包、溜槽、转动盘和浇铸模盘,所述阳极炉上固定有出铜口,所述出铜口的下方设置有浇铸包和溜槽,浇铸包和溜槽连通,浇铸包设在溜槽靠近出铜口的一端,所述阳极炉的底部设有底座,阳极炉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浇铸包和溜槽与底座固定,所述溜槽一端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均布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多个浇铸模盘,所述转动盘的内侧装配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对转动盘进行转动。
[0008]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柱、固定盘、第一电机和齿轮,所述转动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转动盘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侧板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固定盘啮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盘底部的内侧均布固定有多个与齿轮位置对应的齿块,所述齿块均与齿轮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其中四个所述浇铸模盘的顶部设置有一冷却组件,其中一个所述浇铸模盘的顶部设置有喷涂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顶部装配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辅助冷却和阳极板与对应的浇铸模盘脱离。
[0012]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导向筒、顶杆、移动杆、连接弹簧、固定架、斜
面块、连接球和控制器,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固定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立板固定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球,所述连接球的外侧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的远离连接球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固定有移动杆,两个所述移动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固定架,所述移动杆外侧的一端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均与连接板固定,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固定,两个所述移动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一斜面块,所述斜面块的顶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其中一个浇铸模盘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盘的顶部还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旋转机构的结构设计及控制程序的编制,能够模拟以下操作:一是使本装置便于对浇铸模盘进行转动,二是使得向浇铸模盘浇铸铜液后,能够转动至冷却组件内进行冷却,三是能够转动至喷涂组件底部进行喷涂,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0015]2、本技术通过推动机构的结构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使本装置可以辅助冷却和对冷却后阳极板与对应的浇铸模盘分离,模拟实现了阳极板的浇铸工艺过程,有效对接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盘和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浇铸模盘、冷却组件和喷涂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盘和固定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电机和导向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导向筒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图中:1、阳极炉;2、出铜口;3、溜槽;4、转动盘;5、浇铸模盘;6、支撑柱;7、固定盘;8、第一电机;9、齿轮;10、冷却组件;11、喷涂组件;12、第二电机;13、导向筒;14、顶杆;15、移动杆;16、连接弹簧;17、固定架;18、斜面块;19、连接球;20、控制器;21. 浇铸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

7,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包括阳极炉1、出铜口2、浇铸包21、溜槽3、转动盘4和浇铸模盘5,所述阳极炉1上固定有出铜口2,所述出铜口2的下方设置有浇铸包21和溜槽3,浇铸包21和溜槽3连通,浇铸包21设在溜槽3靠近出铜口2的一端,所述阳极炉1的底部设有底座,阳极炉1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浇铸包21和溜槽3与底座固定,所述溜槽3一端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的顶部均布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多个浇铸模盘5,所述转动盘4的内侧装配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对转动盘4进行转动。
[0026]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柱6、固定盘7、第一电机8和齿轮9,转动盘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
柱6,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盘7,固定盘7与转动盘4转动连接,支撑柱6的外侧固定有侧板,侧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侧板固定有齿轮9,齿轮9与固定盘7啮合连接,当启动第一电机8时,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带动齿轮9啮合固定盘7转动,进而使得浇铸后的一个浇铸模盘5转动至冷却组件10内和喷涂组件11底部进行模拟冷却和喷涂;
[0027]固定盘7底部的内侧均布固定有多个与齿轮9位置对应的齿块,齿块均与齿轮9啮合连接,通过齿块的设置,当齿轮9转动时,能够啮合固定盘7进行稳定转动;
[0028]其中四个浇铸模盘5的顶部设置有一冷却组件10,其中一个浇铸模盘5的顶部设置有喷涂组件11,通过冷却组件10和喷涂组件11的设置,能够给学生模拟浇铸模盘5内的阳极板的冷却和喷涂工艺;
[0029]固定盘7的顶部装配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辅助冷却和阳极板与对应的浇铸模盘5脱离。
[0030]推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2、导向筒13、顶杆14、移动杆15、连接弹簧16、固定架17、斜面块18、连接球19和控制器20,固定盘7的顶部固定有立板,立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立板固定有导向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炉(1)、出铜口(2)、浇铸包(21)、溜槽(3)、转动盘(4)和浇铸模盘(5),所述阳极炉(1)上固定有出铜口(2),所述出铜口(2)的下方设置有浇铸包(21)和溜槽(3),浇铸包(21)和溜槽(3)连通,浇铸包(21)设在溜槽(3)靠近出铜口(2)的一端,所述阳极炉(1)的底部设有底座,阳极炉(1)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浇铸包(21)和溜槽(3)与底座固定,所述溜槽(3)一端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的顶部均布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多个浇铸模盘(5),所述转动盘(4)的内侧装配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对转动盘(4)进行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支撑柱(6)、固定盘(7)、第一电机(8)和齿轮(9),所述转动盘(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盘(7),所述固定盘(7)与转动盘(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6)的外侧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侧板固定有齿轮(9),所述齿轮(9)与固定盘(7)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7)底部的内侧均布固定有多个与齿轮(9)位置对应的齿块,所述齿块均与齿轮(9)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精炼炉体智能仿真实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四个所述浇铸模盘(5)的顶部设置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致慧马琼侯伟康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