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17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包含地下室、设置于地下室一侧的基坑、连接于地下室外侧且位于地下室和基础之间的地下室外墙、设置于基坑底部的支撑基础、设置于支撑基础上且位于护坡一侧的挡墙、连接于挡墙之间的钢支撑以及设置于护坡内的护坡短筋和斜插锚筋、连接于护坡与挡墙之间的钢围檩和钢管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护坡的设置,利于保证既有道路的边坡防护,且通过护坡短筋和斜插锚筋,可起到多重固定,保证既有道路的正常运行;通过钢围檩和钢管桩的联合设置,利于对地基土体进行处理,保证基坑的安全开挖;通过挡墙和钢支撑的联合设置,进一步保证了作业面的支护,且钢支撑可便捷装卸,可极大的节省施工时间。大的节省施工时间。大的节省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墙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室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则需要进行支护,方能保证地下室的安全施工。一般的基坑支护采用排桩支护,桩撑或桩锚等支护样式,可以上支护均是在周边没有建筑物或者基础设施时,当地下室尤其是多层地下室的施工尤其需要对支护进行怎对性设计,在叠加存在既有道路的情况下,其支护的设计就更加复杂和具有针对性,既要保证既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施工的安全,由此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用以解决在既有道路下地下室基坑的边坡防护、地基处理以及围护支护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 包含地下室、设置于地下室一侧的基坑、连接于地下室外侧且位于地下室和基础之间的地下室外墙、设置于基坑底部的支撑基础、设置于支撑基础上且位于护坡一侧的挡墙、连接于挡墙之间的钢支撑以及设置于护坡内的护坡短筋和斜插锚筋、连接于护坡与挡墙之间的钢围檩和钢管桩;
[0006]所述护坡位于挡墙外侧且护坡坡顶处设置有既有道路,护坡与挡墙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平台。
[0007]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室为多层、基坑对应地下室的楼板设置;基坑底部的支撑基础顶部与楼板顶部齐平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基础下方还设置有垫层,垫层为素混凝土设置而成;所述支撑基础设置于钢管桩与地下室外墙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桩伸入土体且伸入长度至少是伸出长度的一半;所述钢管桩内部填充有混凝土。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支撑为型钢件、钢支撑两端连接有钢板,钢板与地下室外墙和/或挡墙之间设置有植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围檩为H型钢,钢围檩在基坑周边通长设置且与钢支撑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护坡在斜面上间隔设置有护坡短筋,护坡短筋位于坡面一侧设置有喷射混凝土面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斜插锚筋设置于既有道路的路肩上,斜插锚筋与竖向的夹角小于护坡短筋。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1)本技术通过护坡的设置,利于保证既有道路的边坡防护,且通过护坡短筋和斜插锚筋,可起到多重固定,保证既有道路的正常运行;
[0016]2)本技术通过钢围檩和钢管桩的联合设置,利于对地基土体进行处理,保证基坑的安全开挖;
[0017]3)本技术通过挡墙和钢支撑的联合设置,进一步保证了作业面的支护,且钢支撑可便捷装卸,可极大的节省施工时间。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

地下室、2

基坑、3

地下室外墙、4

支撑基础、5

钢管桩、6

挡墙、7

钢支撑、8

护栏、9

钢围檩、10

护坡、11

既有道路、12

护坡短筋、13

斜插锚筋、14

土体、15

缓冲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某新增的外挂楼梯基坑为例,基坑最大深度为4.54m,基坑面积共计208

。新增外挂楼梯的底板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80Kpa。由此本工程新增楼梯的基坑采用钢管桩排桩+单道钢结构内支撑的结构形式支护,不涉及地下水处理。施工区域道路边缘的场地采用放坡结合喷锚方式进行支护,放坡采用60度一级放坡。
[0022]如图1所示,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包含地下室1、设置于地下室1一侧的基坑2、连接于地下室1外侧且位于地下室1和基础之间的地下室外墙3、设置于基坑2底部的支撑基础4、设置于支撑基础4上且位于护坡10一侧的挡墙6、连接于挡墙6之间的钢支撑7以及设置于护坡10内的护坡短筋12和斜插锚筋13、连接于护坡10与挡墙6之间的钢围檩9和钢管桩5;其中,地下室1为两层、基坑2对应地下室1的楼板设置;基坑2底部的支撑基础4顶部与楼板顶部齐平设置。
[0023]本实施例中,护坡10位于挡墙6外侧且护坡10坡顶处设置有既有道路11,护坡10与挡墙6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平台15。支撑基础4下方还设置有垫层,垫层为素混凝土设置而成;支撑基础4设置于钢管桩5与地下室外墙3之间。
[0024]本实施例中,钢管桩5伸入土体14且伸入长度至少是伸出长度的一半;钢管桩5内部填充有混凝土。钢支撑7为型钢件、钢支撑7两端连接有钢板,钢板与地下室外墙3和/或挡墙6之间设置有植筋。其中挡墙6顶部还设置有护栏8。
[0025]本实施例中,钢围檩9为H型钢,钢围檩9在基坑2周边通长设置且与钢支撑7垂直设置。
[0026]本实施例中,护坡10在斜面上间隔设置有护坡短筋12,护坡短筋12位于坡面一侧设置有喷射混凝土面层。斜插锚筋13设置于既有道路11的路肩上,斜插锚筋13与竖向的夹角小于护坡短筋12。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含地下室(1)、设置于地下室(1)一侧的基坑(2)、连接于地下室(1)外侧且位于地下室(1)和基础之间的地下室外墙(3)、设置于基坑(2)底部的支撑基础(4)、设置于支撑基础(4)上且位于护坡(10)一侧的挡墙(6)、连接于挡墙(6)之间的钢支撑(7)以及设置于护坡(10)内的护坡短筋(12)和斜插锚筋(13)、连接于护坡(10)与挡墙(6)之间的钢围檩(9)和钢管桩(5);所述护坡(10)位于挡墙(6)外侧且护坡(10)坡顶处设置有既有道路(11),护坡(10)与挡墙(6)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平台(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1)为多层、基坑(2)对应地下室(1)的楼板设置;基坑(2)底部的支撑基础(4)顶部与楼板顶部齐平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公路的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础(4)下方还设置有垫层,垫层为素混凝土设置而成;所述支撑基础(4)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刘小奇罗伟王百超姚元朝郭洪波杜超蒋亮周聪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