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07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1
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制冷器具包括:外壳、内胆及位于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隔热层,至少一个制冷间室形成于内胆中,制冷间室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容器;设置于制冷间室内的支架,支架安装有导轨,储物容器连接于导轨并可沿着导轨被拉出或推回制冷间室;支架固定器,与隔热层结合,并且部分支架固定器穿过开设于制冷间室的底壁的安装孔而位于制冷间室内;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支架固定器包括第一适配部,支架可绕一旋转支点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旋转以与支架固定器相固定或相分离。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能够便捷地将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架固定器从而易于更换,且支架在制冷间室内的定位更为精确,支架固定器的结构强度高可承受大载荷。高可承受大载荷。高可承受大载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制冷器具
,具体地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制冷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现有的制冷器具通常会在制冷间室内设置多个抽屉,以尽可能提高制冷间室的空间利用率,还能方便用户按需分区储物。
[0003]为安装抽屉,需要在制冷间室的内胆安装导轨。现有技术中导轨支架通常采用螺钉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操作繁琐,即影响装配效率又不易拆卸。此外,随着制冷器具使用时间增长,螺钉在制冷间室内容易生锈,生锈后的螺钉承重能力减弱,在导轨承重过大时甚至可能断裂。因此,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导轨安装结构存在装配复杂、难以拆卸以及承重能力弱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之内的内胆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的隔热层,至少一个制冷间室形成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制冷间室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容器,所述制冷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内的支架,所述支架安装有导轨,所述储物容器连接于所述导轨并可沿着所述导轨被拉出或推回所述制冷间室;支架固定器,与所述隔热层结合,并且部分所述支架固定器穿过开设于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的安装孔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内;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支架固定器包括第一适配部,所述支架可绕一旋转支点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旋转以与所述支架固定器相固定或相分离,所述旋转支点由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适配部的接触处限定形成。
[0006]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便捷地将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架固定器从而易于更换。
[0007]上述方案在装配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适配部的接触处可以限定旋转支点,从而对支架的安装进行自动定位,以至于支架绕旋转支点朝着靠近安装孔的方向旋转可自然地安装到位,极大地提升支架装配的便捷性。从而支架安装于制冷间室过程中,可以省却麻烦的精准对位工作,也实现将支架准确地安装到位。
[0008]另一方面,本方案的支架绕旋转支点朝着靠近安装孔的方向旋转以与所述支架固定器相固定,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使得支架的安装更加省力。
[0009]另一方面,支架固定器部分包裹于隔热层内使其及固定其上的支架能够与内胆牢固结合。支架固定器与内胆利用隔热层粘接在一起,内胆能够分担支架及支撑其上的储物容器施加给支架固定器的作用力,使得本实施方案所提供支架固定器的支撑效果更优。进一步,安装孔可以在内胆上冲孔形成的,利于保证固定于支架固定器穿过安装孔的部分的支架与内胆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架固定器,从而实现支架的可重复
拆装。进一步,通过支架和支架固定器在配合面上的特别设计,采用以旋转支点为圆心向下旋转的方式,实现支架和支架固定器之间的固定以及支架和内胆之间的定位。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适配部相扣接,以将支架可靠固定于支架固定器。
[0011]可选的,所述支架固定器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凹陷的容纳腔,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以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适配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由此,支架固定于容纳腔时利用容纳腔凹陷入隔热层的部分实现在制冷间室内的可靠固定和定位。进一步,容纳腔隔开支架和隔热层,使得支架能够方便的自支架固定器上拆除。另一方面,所述支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可以减少所述支架用于和支架固定器固定的部分对制冷间室空间的占据,有利于提高制冷间室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获得一个容积更大的储物容器用于储物。
[0012]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容纳腔的前壁从上到下包括相连的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所述第一适配部包括朝着所述容纳腔的前壁凸起的第二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形成所述旋转支点。装配时,支架后端的突起部勾住支架固定器的第一适配部,然后支架以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为旋转支点向下旋转。随着支架的旋转,支架前端依次沿着直线段和第一圆弧段伸入容纳腔内直至安装到位。由此,通过支架和支架固定器在配合面上的特别设计,采用以扣位圆心为圆心向下旋转的方式,实现支架和支架固定器之间的固定以及支架和内胆之间的定位。进一步,支架的竖向加强筋的底部形状可以与容纳腔的前壁形状相适配,从而确保支架能够以后端为轴向下旋转安装到位,其中,竖向加强筋为沿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0013]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纵向支撑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自所述纵向支撑部向外凸出的突起部,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第一适配部,其中,沿所述制冷间室的高度方向,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适配部下方。由此,第一适配部形成固定扣位,与突起部配合实现支架和支架固定器的紧固。进一步,第一适配部可以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强度,使得支架固定器能够承受大载荷。
[0014]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后端,所述第一适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后壁。第一适配部的结构强度更大不易变形,设置在后端能够更好的防止储物容器向前拉动时支架后端翘起。具体而言,储物容器支撑于导轨并被沿着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拉出制冷间室时容易导致支架后端向上翘起,本实施方案在后端将突起部设置于第一适配部下方并使两者至少部分重叠,使得第一适配部能够勾住突起部以将支架牢固地固定在原处,避免支架后端随着储物容器的拉出而翘起。
[0015]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制冷间室在至少一个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此,支架通过第二固定部与制冷间室的底壁之间的配合保证支架和内胆之间在前后和/或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准确,进而确保支撑于支架的储物容器与内胆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进一步,第二固定部与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底壁的限位结构配合,使得尤其在发泡前支架与内胆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精确。
[0016]可选的,所述制冷间室的底壁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凹陷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固定
部伸入所述定位槽内。例如,第二固定部包括定位筋,通过与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实现支架和内胆的前后定位。
[0017]可选的,沿着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定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位槽的两端相抵。由此,能够有效实现支架与内胆的前后定位。
[0018]可选的,沿所述制冷间室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前端,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前方。通过将定位槽设置在制冷间室较浅的位置,更方便装配,安装过程中易于确认第二固定部与定位槽的位置,使得安装时能够快速地将第二固定部插入定位槽中。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十字筋,所述定位槽为矩形盲孔。十字形的定位筋除了在前后方向上限制支架移动外,在左右方向上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0020]可选的,所述支架固定器包括与所述隔热层相结合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穿过所述安装孔而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器具(1),包括外壳(10)、位于所述外壳(10)之内的内胆(11)以及位于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胆(11)之间的隔热层(12),至少一个制冷间室(13)形成于所述内胆(11)中,所述制冷间室(13)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储物容器(1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13)内的支架(2),所述支架(2)安装有导轨(21),所述储物容器(131)连接于所述导轨(21)并可沿着所述导轨(21)被拉出或推回所述制冷间室(13);支架固定器(3),与所述隔热层(12)结合,并且部分所述支架固定器(3)穿过开设于所述制冷间室(13)的底壁(13a)的安装孔(132)而位于所述制冷间室(13)内;其中,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部(22),所述支架固定器(3)包括第一适配部(311),所述支架(2)可绕一旋转支点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孔(132)的方向旋转以与所述支架固定器(3)相固定或相分离,所述旋转支点由所述第一固定部(22)和第一适配部(311)的接触处限定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2)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适配部(311)相扣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器(3)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12)凹陷的容纳腔(31),所述支架(2)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腔(31)内以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纳腔(31),所述第一适配部(31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制冷间室(13)的高度方向,所述容纳腔(31)的前壁(31b)从上到下包括相连的直线段(312)和第一圆弧段(313),所述第一适配部(311)包括朝着所述容纳腔(31)的前壁(31b)凸起的第二圆弧段(314),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313)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314)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圆弧段(314)的圆心形成所述旋转支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纵向支撑部(24),所述第一固定部(22)包括自所述纵向支撑部(24)向外凸出的突起部(221),沿所述制冷间室(13)的高度方向,所述突起部(221)位于所述第一适配部(311)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制冷间室(13)的深度方向,所述突起部(221)位于所述支架(2)的后端(2b),所述第一适配部(311)位于所述容纳腔(31)的后壁(31c)。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还包括第二固定部(23),所述制冷间室(13)的底壁(13a)形成有限位结构(133),所述第二固定部(23)和所述限位结构(133)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架(2)相对于所述制冷间室(13)在至少一个水平方向上的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间室(13)的底壁(13a)具有朝着所述隔热层(12)凹陷的定位槽(134),所述第二固定部(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怀峰于健柏玉发
申请(专利权)人: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