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8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包括能与电能表的接线插孔相插接的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包括三相三线二次接线模块、三相四线二次接线模块和配变终端二次接线模块,将传统的现场采用散线安装转变为模块化、集成化的标准安装,从源头彻底杜绝各类错误接线问题的发生,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减少安全风险,本项目成本低,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广价值。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二次接线是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表之间的连线,也就是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与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盒之间的连线。它是电流、电压传输不可或缺的渠道。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与接线盒之间由十条导线相连接,目前仍采用人工现场连接的方法,连接质量参差不齐。各类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二次连接回路多根且分散,不仅劳动强度大,且经常出现电能表、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终端与接线盒之间,电压、电流、电压互感器与接线盒之间接线错误(逆相序,电流、电压极性不对应,电流方向反、电流电压错位等),安全风险较大、安装效率低下。
[0003]另外,由于十根芯线的线体较细较软,在和接线盒连接时很容易变形,在插入接线盒孔内时操作十分困难,即便在装成之后由芯线承受自身重力,很容易脱出或折断,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害和电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模块,集成模块两端分别对应电能表和接线盒设有接线桩头,所述集成模块包括三相三线二次接线模块、三相四线二次接线模块和配变终端二次接线模块;三相三相接线模块设有连接三相三线电能表的输入端A1,连接三相三线负荷终端的输入端B1和连接试验接线盒的输出端C1;三相四线模块包括连接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输入端A2,连接三相四线负荷终端的输入端B2和连接试验接线盒的输入、输出端C2;配变终端二次接线模块包括连接配变监测终端的输入端A3、连接试验接线盒的输入端B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三相三线电能表的输入端A1包括A相连接桩头I(A11、A21、A31)、B相连接桩头I(B11)、C相连接桩头I(C11、C21、C31),分别用于对应连接外部的三相三线电能表的A相连接端子(A11

、A21

、A31

)、B相连接端子(B11

、)、C相连接端子(C11

、C21

、C31

);连接三相三线负荷终端的输入端B包括A相连接桩头II(A12、A22、A32)、B相连接桩头II(B12)、C相连接桩头II(C12、C22、C32),分别用于对应连接外部的三相三线负荷终端的A相连接端子(A12

、A22

、A32

)、B相连接端子(B12

)、C相连接端子(C12

、C22

、C32

);连接试验接线盒的输出端C包括A相连接桩头III(A13、A23、A33)、B相连接桩头III(B13)和C相连接桩头III(C13、C23、C33),分别用于对应连接外部的试验接线盒的A相连接端子(A13

、A23

、A33

)、B相连接端子(B13

)、C相连接端子(C13

、C23

、C33

);模块内部的A相连接桩头I(A11)与A相连接桩头III(A13)相联接,A相连接桩头I(A21)与A相连接桩头II(A22)联接后再与A相连接桩头III(A23)相联接,所述A相连接桩头I(A31)与A相连接桩头II(A12)相联接,所述B相连接桩头I(B11)与B相连接桩头II(B12)相联接后再与B相连接桩头III(A13)相联接,所述C相连接桩头I(C11)与C相连接桩头III(C13)相联接,C相连接桩头I(C21)与C相连接桩头II(C22)联接后再与C相连接桩头III(C23)相联接,C相连接桩头I(C31)与C相连接桩头II(C12)相联接,所述A相连接桩头II(A32)与A相连接桩头III(A33)相联接,所述C相连接桩头II(C32)与C相连接桩头III(C33)相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能计量二次接线防错模块,其特征在于,连接三相四线电能表的输入端A包括A相连接桩头I(A11、A21、A31)、B相连接桩头I(B11、B21、B31)、C相连接桩头I(C11、C21、C31)和零线连接桩头(N11),分别用于对应连接外部的三相四线电能表的A相连接端子(A11

、A21

、A31

)、B相连接端子(B11

、B21

、B31

)、C相连接端子(C11

、C21

、C31

)和零线连接端子(N11

);连接三相四线负荷终端的输入端B包括A相连接桩头II(A12、A22、A32)、B相连接桩头II(B12、B22、B32)、C相连接桩头II(C12、C22、C32)和零线连接桩头(N22),分别用于对应连接外部的三相四线负荷终端的A相连接端子(A12

、A22

、A32

)、B相连接端子(B12

、B22

、B32

)、C相连接端子(C12

、C22

、C32

)和零线连接端子(N12

);连接试验接线盒的输入、输出端C包括A相连接桩头III(A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叶奎杨若雲李鹏程郑友卓吴定亮梁旭岚彭越峰陈本富王勇黄翔吴励志王林波张海露武玮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