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867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盒、通气管A和通气管B,试验盒的内部设有用于外翻肠吸收试验的若干槽体,通气管A以及通气管B连通对应的槽体,通气管A连通有位于其中一个槽体内的空气泵,通气管B用于将混合气体通入另一个槽体内,槽体的底部设有匀气板,试验盒上连接有处理组件,处理组件用于对外翻肠固定、灌肠以及同时取样多个槽体放置的外翻肠内液体,并将取样液体分别储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95%氧气组、空气泵组和空白对照组,处理组件可分别多次取样每个实验组的外翻肠内液体,了解混合气体、空气以及空白组对外翻肠的影响,改变外翻肠实验通入混合气体的方式,省去了准备高纯氧气瓶的繁复,同时降低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的安全风险。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直接用于刺激细胞的给药方法,忽略了中药服用后吸收、代谢等的体内过程,而现有的“含药血清法”看似解决了这一问题,实则仍引入了大量血清中的内源性物质,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中药肠吸收液”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肠吸收液一般使用外翻肠囊法制备,模拟口服药液后肠道吸收的过程,既排除了未吸收成分对药效的影响,避免了含药血清中自有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肠吸收液的制备装置尚未普及,常见的方法是将外翻的离体肠囊置于装了专用缓冲液的容器中,并向缓冲液中通入95%的O2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但高纯氧气属于助燃气体,对储存条件、操作均有较高要求,以防止出现爆炸的风险,且获取相对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以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通过处理组件分别多次取样每个实验组的外翻肠内液体,改变外翻肠实验通入混合气体的方式,省去了准备高纯氧气瓶的繁复,同时降低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盒、通气管A和通气管B,所述试验盒的内部设有用于外翻肠吸收试验的若干槽体,所述通气管A以及通气管B连通对应的所述槽体,所述通气管A连通有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槽体内的空气泵,所述通气管B用于将混合气体通入另一个所述槽体内,所述槽体的底部设有匀气板,所述试验盒上连接有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用于对外翻肠固定、灌肠以及同时取样多个所述槽体放置的外翻肠内液体,并将取样液体分别储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包括连接板、若干灌肠管、若干取样管、若干暂存筒和若干取样器,所述灌肠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取样器上,所述取样管的一端与所述取样器连通,所述取样管的端部穿过所述灌肠管延伸至外翻肠的内部,所述灌肠管的外侧设有固定台,所述灌肠管的外侧连接有弹性固定件,所述弹性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台配合固定外翻肠的一端,所述暂存筒与所述取样器连通,且所述取样器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暂存筒转动,以分别存放不同时间段取样的液体,所述连接板与若干所述取样器连接,以通过操作所述连接板实现所述取样器取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的外侧周边设有若干取样孔,所述取样管的端部呈球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翻肠吸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包括硬管和软管,所述硬管的一端与所述取样器连通,所述硬管的端部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软管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云雯顾勇姚茂忠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