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84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前侧开设有接线槽与外槽口,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设置有竖柱,竖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竖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翘板,翘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翘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将转板在外槽口的内部进行转动,转板带动连接柱并使翘板在内槽的内部进行转动,翘板转动对底板的上方进行挤推,底板同步带动竖柱并使导电片向导线进行压紧,底板带动竖柱与导电片紧密的与导线进行压紧,避免使用额外工具和螺丝,同时只需转动转板即可快速将导线进行固定,提高了对电子器件接插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对电子器件接插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对电子器件接插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
,具体为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插头端子属于电子元器件接插设备,插拔端子由两部分插拔连接而成,一部分将线压紧,然后插到另一部分,这部分在焊接到PCB板上,目前多数插头端子再将电子元器件的导线进行连接时,采用螺丝的方式将导线进行压紧固定,因此在接插导线时需要携带额外的工具来对螺丝进行旋紧或放松,由于需要携带工具才能对接插设备进行接插工作,费时费力,不便于快速对电子器件导线的接插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前侧开设有接线槽与外槽口,外槽口位于接线槽的上方位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设置有竖柱,竖柱的下端活动贯穿内槽的内壁并延伸进入接线槽的内部,竖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导电片通过竖柱活动连接在接线槽内部的后侧,竖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翘板,翘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翘板的一端活动贯穿内槽的内壁并延伸至外槽口的内部,连接柱远离翘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转板转动连接在外槽口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两端均贴合在外槽口的内壁,且转板与外槽口内壁的弧度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竖柱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与内槽内壁相靠近的一侧,导电片与竖柱通过弹簧带动在接线槽与内槽的内部进行活动。
[0009]优选的,所述接线槽的内部设置有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有上槽口,上槽口开设在接线槽的上侧内壁,上槽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板,挡板通过上槽口活动连接在接线槽的内部,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短板。
[0010]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片,弹片为拱形状,弹片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槽口的内壁。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通过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的内部,并将导线延伸至导电片的下方位置,此时将转板在外槽口的内部进行转动,转板带动连接柱并使翘板在内槽的内部进行转动,翘板转动对底板的上方进行挤推,底板同步带动竖柱并使导电片向导线
进行压紧,并直至翘板的一端转动贴合在底板的上表面,此时翘板与底板垂直状态,同时弹簧产生向上的弹力经由翘板与底板的垂直状态将底板进行固定,使底板带动竖柱与导电片紧密的与导线进行压紧,避免使用额外工具和螺丝,同时只需转动转板即可快速将导线进行固定,提高了对电子器件接插的工作效率。
[0014]2、该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通过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内部前,抓住短板将挡板在上槽口内部进行上升,并通过将挡板上升将接线槽内部打开,诉后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内部压紧,松开短板,挡板受到弹片产生的弹力复位,同时挡板受到弹力对导线的外部部分进行压紧,达到对导线的双重压紧固定,从而提高了对电子元件接插的稳固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外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壳;11、外槽口;12、转板;13、接线槽;14、内槽;15、翘板;16、连接柱;17、底板;18、弹簧;19、竖柱;21、导电片;31、上槽口;32、弹片;33、挡板;34、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侧开设有接线槽13与外槽口11,外槽口11位于接线槽13的上方位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4,内槽14的内部设置有竖柱19,竖柱19的下端活动贯穿内槽14的内壁并延伸进入接线槽13的内部,竖柱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21,导电片21通过竖柱19活动连接在接线槽13内部的后侧,竖柱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7,底板17的上方设置有翘板15,翘板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远离翘板15的一端活动贯穿内槽14的内壁并延伸至外槽口11的内部,连接柱16远离翘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12,转板12转动连接在外槽口11的内部。
[0021]转板12的两端均贴合在外槽口11的内壁,且转板12与外槽口11内壁的弧度相适配,竖柱19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弹簧18,弹簧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7与内槽14内壁相靠近的一侧,导电片21与竖柱19通过弹簧18带动在接线槽13与内槽14的内部进行活动。
[0022]接线槽13的内部设置有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有上槽口31,上槽口31开设在接线槽13的上侧内壁,上槽口3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通过上槽口31活动连接在接线槽13的内部,挡板3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短板34,挡板3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片32,弹片32为拱形状,弹片32远离挡板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槽口31的内壁。
[0023]在使用时,
[0024]第一步,通过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13的内部,并将导线延伸至导电片21的下方位置,此时将转板12在外槽口11的内部进行转动,转板12带动连接柱16并使翘板15在内槽14的内部进行转动,翘板15转动对底板17的上方进行挤推,底板17同步带动竖柱19并使导电片21向导线进行压紧,并直至翘板15的一端转动贴合在底板17的上表面,此时翘板15与底板17垂直状态,同时弹簧18产生向上的弹力经由翘板15与底板17的垂直状态将底板17进行固定,使底板17带动竖柱19与导电片21紧密的与导线进行压紧,避免使用额外工具和螺丝,同时只需转动转板12即可快速将导线进行固定,提高了对电子器件接插的工作效率。
[0025]第二步,通过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13内部前,抓住短板34将挡板33在上槽口31内部进行上升,并通过将挡板33上升将接线槽13内部打开,诉后将导线放置在接线槽13内部压紧,松开短板34,挡板33受到弹片32产生的弹力复位,同时挡板33受到弹力对导线的外部部分进行压紧,达到对导线的双重压紧固定,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侧开设有接线槽(13)与外槽口(11),外槽口(11)位于接线槽(13)的上方位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4),内槽(14)的内部设置有竖柱(19),竖柱(19)的下端活动贯穿内槽(14)的内壁并延伸进入接线槽(13)的内部,竖柱(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21),导电片(21)通过竖柱(19)活动连接在接线槽(13)内部的后侧,竖柱(1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7),底板(17)的上方设置有翘板(15),翘板(1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远离翘板(15)的一端活动贯穿内槽(14)的内壁并延伸至外槽口(11)的内部,连接柱(16)远离翘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板(12),转板(12)转动连接在外槽口(1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元器件接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2)的两端均贴合在外槽口(11)的内壁,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诺合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