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宗来专利>正文

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73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包括有托板(1)、转轴(2)、轴套(4)、支架(5)、卡轴(8)、把手(3)和连接板(7)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7)处垂直固定有插板(6)。(*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CT机扫描床的头托
技术介绍
目前CT机扫描床在检查头颅疾病时,对特殊部位的冠状扫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扫描架能调整到25度角,但仍达不到临床要求,不能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给影像科诊断疾病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CT机上的头托太长,当调整其下垂时易碰到扫描架,这时,机器将自动停机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头托下调角度太小,无法做标准冠状扫描,并且操作繁琐,不易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根据以上CT机头托的不足,而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活动范围大,能清晰地显示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科室医生对疾病的治疗,为他们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影像资料的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包括有托板、转轴、轴套、支架、卡轴、把手及连接板的目前使用的CT机扫描床的头托的连接板端面处垂直固定有插板,插板的横截面为梯形。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中1-托架、2-转轴、3-把手、4-轴套、5-支架、6-插板、7-连接板、8-卡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有托板1、转轴2、轴套4、支架5、卡轴8、把手3和连接板7,在连接板7端面处垂直固定有插板6,插板6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为底角是45°的等腰梯形。使用本技术时,将插板6插入CT机移动床上的燕尾槽内,然后手把把手3,压紧卡轴8,托板1即可同转轴2一起沿轴套4及支架5转动,托板1即可按病人情况而调节角度,松开手托板1即可固定位置。这样对重病患者一次性躺在CT机移动床上后,不需移动身体只需调节头托角度即可完成所需扫描的部位。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活动范围大,由于能清晰地显示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科室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并且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影像资料,是一种在CT机扫描床上值得推广的头托。权利要求1.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包括有托板(1)、转轴(2)、轴套(4)、支架(5)、卡轴(8)、把手(3)和连接板(7)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7)处垂直固定有插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板(6)的横截面为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CT机扫描床的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板(6)为底角是45°的等腰梯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CT机扫描床的头托,它包括有托板1、转轴2、轴套4、支架5、卡轴8、把手3和连接板7,在连接板7端面处垂直固定有插板6,插板6的横截面为梯形。本技术解决了目前CT机扫描床的头托活动范围小,不易调整等缺陷。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活动范围大,使在操作时能清晰地显示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科室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并且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影像资料是CT机扫描床上值得推广的头托。文档编号A61B6/00GK2657584SQ0327158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苏振荣, 侯宗来, 任长龙, 谢良军, 崔晓华, 侯晓华, 许淑芹, 张云霈, 颜欢欢 申请人:侯宗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振荣侯宗来任长龙谢良军崔晓华侯晓华许淑芹张云霈颜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侯宗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