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60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菌种培养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培养皿,首先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培养皿转动,第一培养皿转动带动第二培养皿转动,可以使所有的培养皿都可以均匀的注入所需的培养液,可以进行分开培养,方便进行取样观测,操作方便,更加利于菌种的生长。利于菌种的生长。利于菌种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菌种培养设备
,具体是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脱氮是解决氮素污染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包括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硝化过程是由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NO2-和NO3-的反应过程。反硝化过程是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NO3-和NO2-被微生物还原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反应过程中需要以有机碳作为碳源和能源。不管是传统脱氮工艺还是新型脱氮工艺,负责脱氮的微生物主要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两种菌体的生长环境的差异,一般是将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分离开,如传统的A/O,A2/O工艺,存在工艺冗长,污水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诸多弊端。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是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的新型工艺,不仅克服了传统工艺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两个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或者在同一反应器内顺次进行的不足,而且在降低能耗和物耗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例如,可以减少反硝化反应设备、节省基建费用;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可部分中和硝化过程产生的酸,减少碱液的消耗,能有效地保持反应器中pH稳定。
[0003]现有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虽然使用方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在进行培养时需将菌种放置在同一设备中操作,当需要进行取样观测时需在整个培养容器内取出一部分,容易破坏培养容器内的环境,对设备中的菌种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解决了需要进行取样观测时需在整个培养容器内取出一部分,容易破坏培养容器内的环境,对设备中的菌种造成污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培养皿,所述第一培养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腔放置有第二培养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一侧贯穿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机体的内腔,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机体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表面与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机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机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体的顶部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底部与机体的顶部之间通过活动卡扣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一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储液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盖子并延伸至盖子的内部,所述出料管延伸至盖子内部一端的一侧连通有分管,所述分管的底部连通有喷管。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管位于第一培养皿的上方,所述喷管位于第二培养皿的上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一培养皿共同作用,首先通过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培养皿转动,第一培养皿转动带动第二培养皿转动,可以使所有的培养皿都可以均匀的注入所需的培养液,可以进行分开培养,方便进行取样观测,操作方便,更加利于菌种的生长。
[0013]2、通过设置储液箱、进料管和出料管共同作用,首先通过进料管进料到储液箱,再通过出料管和喷管排到第一培养皿和第二培养皿内,保证培养皿内都得到所有培养液,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机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二培养皿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盖子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中:1、机体;2、支撑腿;3、轴承;4、第一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6、第一培养皿;7、连接杆;8、放置盒;9、第二培养皿;10、第二转动杆;11、第二锥齿轮;12、把手;13、盖子;14、活动卡扣;15、储液箱;16、进料管;17、出料管;18、分管;19、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3,轴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第一转动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培养皿6,第一培养皿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盒8,放置盒8的内腔放置有第二培养皿9,机体1的一侧贯穿有第二转动杆10,第二转动杆10的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内腔,第二转动杆10延伸至机体1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表面与第一锥齿轮5的表面啮合,第二转动杆10的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外部,第
二转动杆10延伸至机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
[0021]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把手12带动第二转动杆10转动,第二转动杆10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培养皿6转动,第一培养皿6转动带动第二培养皿9转动,可以使所有的培养皿都可以均匀的注入所需的培养液,可以进行分开培养,方便进行取样观测,操作方便,更加利于菌种的生长。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子13,盖子13的底部与机体1的顶部之间通过活动卡扣14固定连接,盖子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5,储液箱15的一侧连通有进料管16,储液箱15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的一端贯穿盖子13并延伸至盖子13的内部,出料管17延伸至盖子13内部一端的一侧连通有分管18,分管18的底部连通有喷管19,出料管17位于第一培养皿6的上方,喷管19位于第二培养皿9的上方。
[002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进料管16进料到储液箱15,再通过出料管17和喷管19排到第一培养皿6和第二培养皿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机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培养皿(6),所述第一培养皿(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盒(8),所述放置盒(8)的内腔放置有第二培养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侧贯穿有第二转动杆(10),所述第二转动杆(10)的一端延伸至机体(1)的内腔,所述第二转动杆(10)延伸至机体(1)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所述第二锥齿轮(11)表面与第一锥齿轮(5)的表面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反硝化菌种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春林潘响亮潘军骆书芹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神微微生物菌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