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53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底板、薄膜电路、圆顶开关、剪刀脚结构、弹片以及键帽。薄膜电路配置于底板上。圆顶开关配置于薄膜电路上。剪刀脚结构配置于底板上,其中剪刀脚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与枢接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围绕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具有触发部,且第二支架具有对应触发部配置的腔室。弹片卡合于腔室内,其中弹片具有位于腔室外的干涉部,且干涉部位于触发部的移动路径上。键帽配置于剪刀脚结构及圆顶开关上。配置于剪刀脚结构及圆顶开关上。配置于剪刀脚结构及圆顶开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键盘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键盘作为常见的实体操作界面,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电子装置。依结构设计、操作行程及触发机制等差异,键盘可概分为薄膜键盘与机械式键盘,且剪刀脚键盘为常见的一种薄膜键盘。一般而言,机械式键盘在按键的轴体内部设有弹片,当使用者按压按键时,弹片受挤压产生弹性变形并发出声响,以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然而,受限于按键的轴体的操作行程,机械式键盘的整体厚度远大于剪刀脚键盘的整体厚度,故无法满足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一种按键结构,不仅满足轻薄化的设计需求,也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按键结构包括底板、薄膜电路、圆顶开关、剪刀脚结构、弹片以及键帽。薄膜电路配置于底板上。圆顶开关配置于薄膜电路上。剪刀脚结构配置于底板上,其中剪刀脚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与枢接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围绕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具有触发部,且第二支架具有对应触发部配置的腔室。弹片卡合于腔室内,其中弹片具有位于腔室外的干涉部,且干涉部位于触发部的移动路径上。键帽配置于剪刀脚结构及圆顶开关上。
[0005]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是将声响结构整合于剪刀脚结构,在剪刀脚结构升降的过程中,声响结构可受到触发而发出声响,以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例如听觉感受)。另外,相较于采用机械轴的按键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采用剪刀脚结构,故能满足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0006]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3与图4为图2的按键结构下压时的剖面示意图;
[0010]图5为图4的按键结构上抬时的剖面示意图。
[0011]附图标号说明
[0012]100:按键结构;
[0013]110:底板;
[0014]120:薄膜电路;
[0015]130:圆顶开关;
[0016]140:剪刀脚结构;
[0017]141:第一支架;
[0018]142:第二支架;
[0019]141a、142a:第一端;
[0020]141b、142b:第二端;
[0021]141c:凹槽;
[0022]141d:触发部;
[0023]142c:腔室;
[0024]142c1:底面;
[0025]142c2:顶面;
[0026]142e:定位凹陷;
[0027]150:键帽;
[0028]160:弹片;
[0029]161:干涉部;
[0030]162:定位勾部;
[0031]163:第一接触凸部;
[0032]164:第二接触凸部;
[0033]H1、H2:高低落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为清楚呈现内部结构配置,图1的键帽150采用虚线示出。请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可应用于键盘,且包括底板110、薄膜电路120、圆顶开关130、剪刀脚结构140以及键帽150。薄膜电路120配置在底板110上,且键帽150配置于薄膜电路120的上方。圆顶开关130配置在薄膜电路120上,且位于薄膜电路120与键帽150之间。另外,圆顶开关130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薄膜电路120与键帽150。
[0036]键帽150配置于圆顶开关130及剪刀脚结构140上,且剪刀脚结构140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支架141与第二支架142。进一步来说,第一支架141可为环绕圆顶开关130的内支架,且第二支架142可为环绕第一支架141的外支架。第一支架14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41a与第二端141b,相应地,第二支架142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42a与第二端142b。第一支架141的第一端141a与第二支架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键帽150,且第一支架141的第二端141b与第二支架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底板110。
[0037]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是将声响结构整合于剪刀脚结构140,在剪刀脚结构140升降的过程中,声响结构可受到触发而发出声响,以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例如听觉感受)。进一步来说,声响结构包括位于第一支架141上的触发部141d及配置于第二支架142上的弹片160,且弹片160的局部位于触发部141d的移动路径上。在剪刀脚结构140升降的过
程中,触发部141d移动通过弹片160并推挤弹片160,使得弹片160敲击第二支架142而发出声响。相较于采用机械轴的按键结构而言,按键结构100采用剪刀脚结构140,故能满足轻薄化的设计需求。
[0038]如图1与图2所示,触发部141d可为第一支架141的第一端141a上的触发凸块,且弹片160配置于第二支架142的第二端142b。进一步来说,第二支架142具有对应触发部141d配置的腔室142c,且腔室142c位于第二支架142的第二端142b。更进一步来说,弹片160卡合于腔室142c内,且具有位于腔室142c外的干涉部161。
[0039]另一方面,第一支架141还具有位于第一端141a的凹槽141c,其中触发部141d位于凹槽141c内,且触发部141d的向外凸伸长度小于凹槽141c的深度,也就是说,触发部141d不突出于凹槽141c外。
[0040]图3与图4为图2的按键结构下压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至图4,在第一支架141的第一端141a移往底板110的过程中,触发部141d同步地移往底板110。触发部141d移动通过弹片160的干涉部161,并推挤弹片160的干涉部161,使得弹片160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腔室142c产生旋动。旋动后弹片160敲击腔室142c的内壁面(例如底面142c1),并发出第一次声响。另一方面,腔室142c可作为共振腔,以将弹片160敲击腔室142c的底面142c1时所产生的声音放大。
[0041]图5为图4的按键结构上抬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与图5,在第一支架141的第一端141a移离底板110的过程中,触发部141d同步地移离底板110。触发部141d移动通过弹片160的干涉部161,并推挤弹片160的干涉部161,使得弹片160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腔室142c产生旋动。旋动后弹片160敲击腔室142c的内壁面(例如顶面142c2),并发出第二次声响。另一方面,腔室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薄膜电路,配置于所述底板上;圆顶开关,配置于所述薄膜电路上;剪刀脚结构,配置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剪刀脚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与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围绕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触发部,且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对应所述触发部配置的腔室;弹片,卡合于所述腔室内,其中所述弹片具有位于所述腔室外的干涉部,且所述干涉部位于所述触发部的移动路径上;以及键帽,配置于所述剪刀脚结构及所述圆顶开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开关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薄膜电路与所述键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且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中连接所述键帽的一端,且所述腔室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中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还具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中连接所述键帽的一端,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基林承翰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