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44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极耳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包括压盖、与压盖铰接连接的中壳以及与中壳扣合连接的LOGO盖,所述中壳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筒,所述中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槽,所述导电槽内嵌设有导电硅胶体,所述导电槽内嵌设有五金传导片,所述五金传导片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贯穿筒与失眠治疗仪电极相连接,所述压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极耳夹结构,捏住LOGO盖与压盖的翘起端,用力按压,可使中壳、压盖张开一定的角度,佩戴方便,撤去外力后,在压簧的复位推力下,压盖、导电硅胶体可夹持在耳垂前后两侧,防止掉落,替代了传统方式需要借助扭力弹簧来实现开合的装配结构,生产、装配流程简易。装配流程简易。装配流程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耳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耳夹
,具体说是一种电极耳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提升,失眠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失眠除了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危害,严重者还会产生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甚至需要通过药物才能缓解,就像我平时由于工作原因,几乎每天都要十一点左右才会去睡觉,而躺下后也是久久不能入眠,当第二天醒来时总是会感到头昏脑涨、疲惫不堪,对于失眠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尽量先通过非药物治疗,当治疗没有效果时再去尝试药物治疗,现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失眠治疗仪采用CES物理疗法,通过利用低强度电刺激辅助治疗睡眠,使用起来十分安全。
[0003]失眠治疗仪需借助两个电极耳夹向脑部导电,而普通电极耳夹结构需借助扭力弹簧来实现夹持作用,扭力弹簧是一种机械蓄力结构,是所有弹簧类别中设计原理较为复杂的一种,设计时所涉及的理论也最为繁琐,因此设计时亦较难掌握,这就导致电极耳夹的夹紧强度难以控制,舒适度低,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耳夹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耳夹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包括压盖、与压盖铰接连接的中壳以及与中壳扣合连接的LOGO盖,所述中壳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筒,所述中壳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槽,所述导电槽内嵌设有导电硅胶体,所述导电槽内嵌设有五金传导片,所述五金传导片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贯穿筒与失眠治疗仪电极相连接,所述压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所述中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座,所述中壳内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第一夹座转动嵌设在第二夹座内,且所述第一夹座、第二夹座之间转动嵌设有扣盖,所述扣盖与扣座扣合连接,且所述扣盖与扣座之间均设置有穿槽,该穿槽内嵌设有运动钢片,所述运动钢片穿过中壳后抵触在压簧的一端,所述压簧的另一端抵触在矩形框内壁。
[0006]作为优选,所述五金传导片呈圆形结构设计,所述五金传导片的中部上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五金传导片的边缘固定连接有长条以及两个短条,所述长条和短条均穿过导电槽延伸至中壳内,所述长条的端部还设置有与连接线相对应的穿孔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中壳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与中壳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内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夹钉,所述夹钉与内螺纹筒之间夹持固定有连接线线芯。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中壳内壁且位于内螺纹筒与矩形框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宽度与连接线的直径相同。
[0009]作为优选,所述贯穿筒内过盈嵌设有硅胶塞,所述硅胶塞的两侧且位于中壳内壁
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呈“八”字形结构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LOGO盖边缘等距设置有多个卡槽板,所述中壳内壁边缘对应卡槽板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卡凸,所述卡槽板、卡凸过盈配合。
[0011]作为优选,所述压盖一端设置有翘起,所述压盖远离翘起的一端对应导电槽设置有容纳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电极耳夹结构,捏住LOGO盖与压盖的翘起端,用力按压,可使中壳、压盖张开一定的角度,佩戴方便,撤去外力后,在压簧的复位推力下,压盖、导电硅胶体可夹持在耳垂前后两侧,防止掉落,替代了传统方式需要借助扭力弹簧来实现开合的装配结构,生产、装配流程简易,连接线、五金传导片和导电硅胶体依次导电连接,指令失眠治疗仪可调整电极耳夹的放电大小、频率,有助于失眠治疗恢复,硅胶材质既保障了导电性,也保障了舒适度,清理、更换导电硅胶体快捷。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的外观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的爆炸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中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中五金传导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压盖;11、第一夹座;12、翘起;13、容纳槽;2、中壳;21、贯穿筒;22、导电槽;23、第二夹座;24、矩形框;25、内螺纹筒;251、加强板;26、夹钉;27、限位板;271、U型槽;28、硅胶塞;281、导向板;29、卡凸;3、LOGO盖;31、卡槽板;4、五金传导片;41、限位凸起;42、长条;43、短条;5、连接线;6、扣盖;61、扣座;7、运动钢片;8、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包括压盖1、与压盖1铰接连接的中壳2以及与中壳2扣合连接的LOGO盖3,所述中壳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筒21,所述中壳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槽22,所述导电槽22内嵌设有导电硅胶体,所述导电槽22内嵌设有五金传导片4,所述五金传导片4连接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另一端穿过贯穿筒21与失眠治疗仪电极相连接,所述压盖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11,所述中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座23,所述中壳2内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4,所述第一夹座11转动嵌设在第二夹座23内,且所述第一夹座11、第二夹座23之间转动嵌设有扣盖6,所述扣盖6与扣座61扣合连接,且所述扣盖6与扣座61之间均设置有穿槽,该穿槽内嵌设有运动钢片7,所述运动钢片7穿过中壳2后抵触在压簧8的一端,所述压簧8的另一端抵触在矩形框24内壁,捏住LOGO盖3与压盖1的翘起端,用力按压,则压盖1可带动第一夹座11推动运动钢片7偏转,运动钢片7底端可抵压压簧8压缩,撤去外力后,在压簧8的复位推力下,压盖1、导电硅胶体可夹持在耳垂前后两侧,防止掉落,替代了传统方式需要借助扭力弹簧来实现开合的装配结构,生产、装配流程简易,直弹簧的应用相较于扭力弹簧可控性更高,压紧力度可设定,可控性好,且硅胶材
质既保障了导电性,也提升了舒适度,不容易对耳部造成压伤。
[0021]进一步地,所述五金传导片4呈圆形结构设计,所述五金传导片4的中部上侧设置有限位凸起41,所述五金传导片4的边缘固定连接有长条42以及两个短条43,所述长条42和短条43均穿过导电槽22延伸至中壳2内,所述长条42的端部还设置有与连接线5相对应的穿孔结构,连接线5线芯穿过穿孔结构,能够保障连接线5线芯与长条42的接触导电效果,且能够防止五金传导片4脱落。
[0022]进一步地,所述中壳2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筒25,所述内螺纹筒25与中壳2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板251,所述内螺纹筒25内螺纹连接有夹钉26,所述夹钉26与内螺纹筒25之间夹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包括压盖(1)、与压盖(1)铰接连接的中壳(2)以及与中壳(2)扣合连接的LOGO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筒(21),所述中壳(2)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槽(22),所述导电槽(22)内嵌设有导电硅胶体,所述导电槽(22)内嵌设有五金传导片(4),所述五金传导片(4)连接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另一端穿过贯穿筒(21)与失眠治疗仪电极相连接,所述压盖(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11),所述中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座(23),所述中壳(2)内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4),所述第一夹座(11)转动嵌设在第二夹座(23)内,且所述第一夹座(11)、第二夹座(23)之间转动嵌设有扣盖(6),所述扣盖(6)与扣座(61)扣合连接,且所述扣盖(6)与扣座(61)之间均设置有穿槽,该穿槽内嵌设有运动钢片(7),所述运动钢片(7)穿过中壳(2)后抵触在压簧(8)的一端,所述压簧(8)的另一端抵触在矩形框(24)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耳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金传导片(4)呈圆形结构设计,所述五金传导片(4)的中部上侧设置有限位凸起(41),所述五金传导片(4)的边缘固定连接有长条(42)以及两个短条(43),所述长条(42)和短条(43)均穿过导电槽(22)延伸至中壳(2)内,所述长条(42)的端部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江涛向文林许立陈可夫向文明刘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左点实业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