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21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筒盖安装在外筒体上端口,筒盖上端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结构,驱动电机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搅拌结构,内筒体安装在外筒体内,内筒体内部开设有反应腔,反应腔的内环壁环设有恒温加热管,反应腔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过滤筒安装在内筒体内,筒盖、驱动电机结构、内筒体和过滤筒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筒盖的左端设置有液体进管口,右端设置有固体入管口,外内筒体之间设置有恒温导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内外筒体,通过恒温导热层进行初步恒温加热,促进固体的溶解,同时通过内部设置的过滤筒设置,液体渗透到内部进行初次的溶解,经过搅拌固体被从上方输送到过滤筒外侧与外部液体二次溶解。次溶解。次溶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2010761202.3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和使用方法,说明书中第0024段~第0027段记载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100mg纳米二氧化硅、200mg氧化石墨烯和30mg水杨酸,溶剂为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浓度为150mg/L。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紫云英种植中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入紫云英苗期,在紫云英叶面上喷施2次植物生长调节剂,两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间隔时间为3天,单次用量为30L/亩;进入紫云英返青期,再对紫云英叶面上喷施2次植物生长调节剂,两次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间隔时间为3天,单次用量为30L/亩”,现有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反应容器搅拌进行,并且在加入固体的过程中为了快速反应需要带动液体快速搅拌,但是固体的纳米二氧化硅会慢慢沉积在底部,采用立式搅拌随着液体翻动也会出现上下分层的问题,采用滚筒搅拌会出现固体颗粒离心贴壁搅拌现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1)、筒盖(2)、驱动电机结构(3)、内筒体(4)和过滤筒(5);筒盖(2),安装在外筒体(1)的上端口,所述筒盖(2)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结构(3);内筒体(4),安装在外筒体(1)内,所述内筒体(4)的内部开设有反应腔(400),所述反应腔(400)的内环壁环设有恒温加热管(402),所述反应腔(400)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401),出料口(401)横向穿设出外筒体(1);过滤筒(5),安装在内筒体(4)内,所述筒盖(2)、驱动电机结构(3)、内筒体(4)和过滤筒(5)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筒盖(2)的左端设置有液体进管口(205),液体进管口(205)的上端连接有液体输送管(204),所述液体进管口(205)的下端通向反应腔(400)上部空间,所述筒盖(2)的右端设置有固体入管口(206),所述固体入管口(206)的上端连接有固体输入管(207),所述固体入管口(206)的下端通向过滤筒(5)上部空间;所述驱动电机结构(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搅拌轴(301),所述搅拌轴(301)的下部杆体位于过滤筒(5)内,搅拌轴(301)的下部杆体上安装有搅拌桨(302),所述搅拌轴(301)和搅拌桨(302)均为转动结构;外筒体(1)与内筒体(4)之间设置有恒温导热层(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萍萍徐沛李铭萱程宇苏吴昕扬孙挺宁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