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19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多个硬盘背板、两线式串行I2C连接器以及级联处理模块,服务器主板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一级级联背板包括第二同轴连接器,第一同轴连接器与第二同轴连接器连接,第一同轴连接器与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同轴连接器与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I2C连接器与服务器主板连接,I2C用于在接收到工作信号时,将工作信号转换为板卡输入地址,服务器主板用于通过第一同轴连接器将板卡输入地址发送至级联处理模块,级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板卡输入地址,并将板卡输入地址转换为板卡输出地址,一级级联背板和N个级联背板用于接收板卡输出地址。接收板卡输出地址。接收板卡输出地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背板是支撑其他电路板、器件和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为所支撑的器件(如主板)提供电源和数据信号的电路板或框架,硬盘背板则是用于电脑接入更多硬盘的电路板,其可以用于搭建个人存储系统,硬盘背板通过线缆直接连接主板或各类转接卡。服务器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往往会在主板上配置多个背板以转接各种硬盘。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方式为将不同的硬盘背板连接至主板不同的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两线式串行)连接器中,另一种方式为将不同的硬盘背板连接至主板的一路I2C总线,然而上述两种方式在主板所需连接的背板数量较多时,大大增加了主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源线缆、高速线缆等线缆数量,使得硬盘背板的放置位置受到限制,并且主板中的I2C连接器负载过大,导致主板能够连接的背板数量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主板连接过多背板时,硬盘背板的放置位置受到限制、I2C的负载过大以及主板所连接的背板数量少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所述多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多个硬盘背板、两线式串行I2C连接器以及级联处理模块;
[0006]所述硬盘背板包括一级级联背板以及与所述一级级联背板连接的N个级联背板,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0007]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所述一级级联背板包括第二同轴连接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连接;
[0008]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09]所述I2C连接器与所述服务器主板连接,所述I2C用于在接收到工作信号时,将所述工作信号转换为板卡输入地址;
[0010]所述服务器主板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将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发送至所述级联处理模块;
[0011]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并将所述板卡输入地址转换为板卡输出地址;
[0012]所述一级级联背板和所述N个级联背板用于接收所述板卡输出地址。
[0013]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接地端和供电端;
[0014]所述级联处理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接地端和所述供电端之间的三极管;
[0015]以及,与所述三极管和所述供电端连接的电阻,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
阻;
[0016]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包括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
[0018]所述板卡输出地址包括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
[0019]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一输出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二输出连接线;
[0020]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一输入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二输入连接线。
[0021]可选地,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四级级联背板,所述级联处理模块包括非门电路以及或门电路;
[0022]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线连接;
[0023]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非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一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
[0025]所述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0026]可选地,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五级级联背板;所述板卡输入地址还包括第三输入信号,所述板卡输出地址还包括第三输出信号;所述或门电路包括第一或门电路和第二或门电路;
[0027]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三输出连接线;
[0028]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三输入连接线;
[0029]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连接;
[0030]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输入连接线连接。
[0031]可选地,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
[0032]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三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0033]可选地,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六级级联背板;所述级联处理模块还包括与门电路;
[0034]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35]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输入连接线连接。
[0036]可选地,所述与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产生初始输出信号,并向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输入端输出所述初始输出信号;
[0037]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初始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入信号,依据所述初始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三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三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三输出信号。
[0038]可选地,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七级级联背板;所述非门电路包括第一非门电路和第二非门电路,所述或门电路包括第一或门电路和第二或门电路,所述与门电路包括第一与门电路和第二与门电路;
[0039]所述第一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线连接;
[0040]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41]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42]所述第一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非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连接;
[0043]所述第二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背板级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背板级联系统包括服务器主板、多个硬盘背板、两线式串行I2C连接器以及级联处理模块;所述硬盘背板包括一级级联背板以及与所述一级级联背板连接的N个级联背板,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服务器主板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所述一级级联背板包括第二同轴连接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I2C连接器与所述服务器主板连接,所述I2C用于在接收到工作信号时,将所述工作信号转换为板卡输入地址;所述服务器主板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将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发送至所述级联处理模块;所述级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并将所述板卡输入地址转换为板卡输出地址;所述一级级联背板和所述N个级联背板用于接收所述板卡输出地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接地端和供电端;所述级联处理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接地端和所述供电端之间的三极管;以及,与所述三极管和所述供电端连接的电阻,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卡输入地址包括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所述板卡输出地址包括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一输出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二输出连接线;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一输入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二输入连接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四级级联背板,所述级联处理模块包括非门电路以及或门电路;所述非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连接线连接;所述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一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一输出信号;所述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输出所述第二输出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级联背板为五级级联背板;所述板卡输入地址还包括第三输入信号,所述板卡输出地址还包括第三输出信号;所述或门电路
包括第一或门电路和第二或门电路;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输入信号连接的第三输出连接线;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输出信号连接的第三输入连接线;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或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出连接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输入连接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依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和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所述第二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栓逯宗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