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219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3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动态演化方法,属于信息技术领域,首先,分析了指挥控制网络演化特性,定义了演化行为和约束条件;其次,给出了不同类型节点和边的演化规则,提出了网络动态演化步骤,构建了指挥控制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有效提高了指挥控制网络的抗毁性,为指挥控制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的构建提供一种新方法。供一种新方法。供一种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
,涉及指挥控制超网络建模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动态演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指挥控制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网络内部运行机理和外在行为,对提高网络抗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演化模型存在演化行为描述不完整、难以反映不同类型作战实体演化差异性的不足,这些不足导致指挥控制网络的抗攻击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分析了指挥控制网络演化特性,定义了演化行为和约束条件,给出了不同类型节点和边的演化规则,提出了网络动态演化步骤,构建指挥控制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提高了指挥控制网络的抗毁性,为指挥控制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的构建提供一种新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定义指挥控制超网络的节点演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定义指挥控制超网络的节点演化行为和约束;S2:给出不同节点和连边的演化规则;S3:根据动态演化步骤,构建指挥控制超网络动态演化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为:根据指挥控制网络各类节点的作战需求,将指挥控制超网络的节点演化行为分为增加行为、删除行为和重组行为三类;将节点演化行为约束定义为连边类型约束、指挥关系唯一性约束和作战链路完整性约束三类,以使演化规则有效反映指挥控制网络的节点演化行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行为,指通过增加新的作战单元和建立新的连接关系以加强作战能力或提高网络传输效率的行为,表现为新节点和新连边的加入网络;所述删除行为,指节点或边在遭受攻击或自身故障后,从网络中移除节点或边的行为,表现为节点和连边的删除;所述重组行为,指若干节点的网络位置和连接关系不再满足最新的作战要求,对其进行调整的行为,表现为现有连边的删除和增加;所述连边类型约束,指在演化过程中,不考虑感知节点与火力节点间建立的直接连接关系;所述指挥关系唯一性约束,指感知节点和火力节点只能和一个指控节点直接相连,以保证指挥命令的唯一性;所述作战链路完整性约束:指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对孤立节点进行移除、重组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演化规则包括新增指控节点、新增火力节点、新增感知节点、新增指控节点协同连边、新增火力节点协同连边、新增感知节点协同连边、节点的正常淘汰、节点受到敌方攻击的淘汰、连边主动删除、指控节点转隶重组、感知/火力节点转隶重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超网络的指挥控制网络动态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指控节点具体为:首先,新增指控节点加入不同层级的概率为:式(1)中,l表示新增指控节点所属的指挥层级;n
c
(l)为当前网络中指挥层级为l的指控节点数量;N
c
为当前网络中指控节点总数;其次,对新增指控节点建立连边,若新增指控节点加入的层级为最高层,则以相同概率在同层中选择指控节点建立协同边;反之,以概率p
c
(i)选择上级指控节点建立连接,选择节点i的概率为:
式(2)中,d(i)表示指控节点i的超度值;C(l

1)为当前网络中指挥层级为l

1的指控节点;所述新增火力节点具体为:火力节点属性包含推进能力、火力压制能力和防空能力,当某一属性k(k=1,2,3)不满足要求时,则在新增火力节点时优先考虑增加满足具备该类属性的节点,该节点属性为:Attf(k)=min(Attf)+(max(Attf)

min(Attf))*rand() (3)式(3)中,Att
f
为原有火力节点属性值,Att
f
(k)为新增火力节点的属性值;采用层介数连边策略,根据新增火力节点的属性值从指挥层级为l的指控节点中,选择建立指控关系连边的节点,指控节点i被选中建立连边概率为:式(4)中,n
c
为当前网络中指控节点的数量;M为指挥层级为l的指控节点数量;Deg(i)和C
i
分别为指控节点i所在层级和介数;H为指挥控制网络的总层级数;所述新增感知节点具体为:感知节点属性包含通信情报获取能力、图像情报获取能力和人工情报获取能力,当某一属性k(k=1,2,3,4)不满足要求时,则在新增感知节点时优先考虑增加满足具备该类属性的节点,该节点属性为:Att
s
(k)=min(Att
s
)+(max(Att
s
)

min(Att
s
))*rand() (5)式(5)中,Atts为原有感知节点属性值,Atts(K)为新增感知节点的属性值;根据新增感知节点的属性值从指挥层级为l的指控节点中选择建立指控关系连边的节点,指控节点i被选中建立连边的概率为:式(6)中,n
c
为当前网络中指控节点的数量;M为指挥层级为l的指控节点数量;Deg(i)和C
i
分别为指控节点i所在层级和介数;H为指挥控制网络的总层级数;所述新增指控节点协同连边具体为:利用超度择优建立协同连边,将节点本身的负载分担到协同节点,以提高网络协同作战能力,指控节点i被选中概率为:d(i)表示指控节点i的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陶航高秀娥庞贵梅陈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