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雷视融合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涉及机器视觉领域,更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0003]在交通管理智能化的需求牵引下,对于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目标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4]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方式实现对交通工具的检测。其中,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能提供物体以及环境详细的纹理信息,但在低光照环境下检测效果不佳;而毫米波雷达虽不会受到光线影响,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距离远,但无法获取物体的纹理信息,使得检测的精度大大降低。
[0005]因此,对于远距离以及低光照下的目标检测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雷视融合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毫米波雷达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对原始图像进行重构处理,获得待检测图像,所述待检测图像中包含所述原始图像和至少一个目标检测区域,所述目标检测区域中包含至少一个待检测目标;将所述待检测图像输入至雷视检测网络中,通过所述雷视检测网络对所述目标检测区域中的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获得所述雷视检测网络输出的特征图像,所述特征图像中包括对所述待检测目标进行识别的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特征图像对应的目标检测区域以及原始图像,对所述特征图像进行还原处理,获得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中待检测目标所在区域与所述原始图像中的待检测目标的所在区域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毫米波雷达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结果对原始图像进行重构处理,获得待检测图像,包括:根据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一尺寸信息、所述原始图像中的目标检测区域的数量以及目标检测区域之间的预设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二尺寸信息;根据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三尺寸信息、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的第二尺寸信息,确定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的第二尺寸信息、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所述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坐标信息、所述第二坐标信息,获得所述待检测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一尺寸信息、所述原始图像中的目标检测区域的数量以及目标检测区域之间的预设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二尺寸信息,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二尺寸信息:其中,cut.size2为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的第二尺寸信息,img.size1为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一尺寸信息,n为所述原始图像中的目标检测区域的数量,v为目标检测区域之间的预设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三尺寸信息、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的第二尺寸信息,确定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orisin.size4=img.size3
‑
cut.size2其中,orisin.size4为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img.size3为所述原始图像的第三尺寸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检测区域的第二尺寸信息、所述待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四尺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所述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第二坐标
信息,包括:根据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根据如下公式获得所述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二坐标信息:其中,i为目标检测区域的序号,为所述目标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检测区域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为所述原始图像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的第二坐标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欢,黄海遵,霍科辛,王池华,陈倩,甘雯雯,刘峻瑜,唐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北港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