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06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2
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线束。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线束(10)具有电线(20)和通过带构件(50)形成的外装构件(40)。带构件(50)以带构件(50)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电线(20)的外周卷绕成螺旋状。带构件(50)具有:基材(51),具有第1面(51A)和第2面(51B);粘贴部(52),设置于基材(51)的第1面(51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端部;以及非粘贴部(53),设置于基材(51)的第1面(51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端部。带构件(50)在缠绕成螺旋状时的前进方向(P1)的起始端配置有粘贴部(52)。粘贴部(52)。粘贴部(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0001]本公开涉及线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布设于汽车等车辆的内部的线束中,通过用波纹管等外装构件对用带粗绕的状态的电线束进行外包装,从而抑制电线束与其他构件干涉而受到损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这种线束中,在波纹管设置有在轴方向延伸的狭缝(分割槽),因此容易将波纹管装配于电线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2481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但是,在以往的线束中,在作为外装构件的波纹管设置有狭缝,因此为了例如电线不从狭缝挤出而受到损伤,需要在波纹管的外周缠绕带的作业。因此,在线束的组装作业性的方面留有改善的余地。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组装作业性的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电线;和通过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所述带构件以所述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电线的外周卷绕成螺旋状,所述带构件具有:基材,具有第1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束,具有:电线;和通过带构件形成的外装构件,所述带构件以所述带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电线的外周卷绕成螺旋状,所述带构件具有:基材,具有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反侧的第2面;粘贴部,设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1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端部;以及非粘贴部,设置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1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端部,所述带构件在缠绕成螺旋状时的前进方向的起始端配置有所述粘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带构件以后缠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的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粘贴部整体相对于先缠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的所述带构件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电线的外周卷绕成螺旋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带构件以后缠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的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粘贴部相对于先缠绕于所述电线的外周的所述带构件的宽度方向中的形成有所述粘贴部的部分不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电线的外周卷绕成螺旋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粘贴部的宽度比所述非粘贴部的宽度短。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粘贴部的宽度比所述非粘贴部的宽度长。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基材的所述第2面具有表示所述粘贴部的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仓一成户泽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