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及包括其的三坐标测量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03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以及一种三坐标测量机。所述夹具系统包括能够带动被测量件转动的夹具(1)以及控制器,其中夹具包括底座(11)、由控制器控制的驱动机构(12)、可转动支撑装置(13)以及一个夹爪或两个对置的夹爪(16),可转动支撑装置被支撑在底座中,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夹爪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可转动支撑装置,以夹持被测量件(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系统能够实现被测量件的角向位置的自动调整,无需人工调整角向位置,提高了测量对准精度、测量精度以及工作效率。而且,夹爪保证在转动过程中对被测量件的可靠夹持、还使得夹具能够夹持不同外径尺寸的被测量件。径尺寸的被测量件。径尺寸的被测量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及包括其的三坐标测量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坐标测量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三坐标测量机的被测量件以及被测量件上的被测量要素种类繁多。对于一些具有角向定位精度要求的被测量件(例如轴类零件、多棱柱形零件等)和特定的被测量元素,例如轴类零件的圆柱面上一些直径比较小、比较深的孔,只有这些孔与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探针在角向上(在两者的轴线方向上)完全对准时,才能避免探针与被测量件碰撞的风险并且保证精确的测量效果。因此需要对这类被测量件进行高精度的角向定位。
[0003]而在当前的三坐标测量机中,这类被测量件例如轴类零件只能依靠V型块支撑,没有可用的角度调节机构,需要人工根据一定的经验去手动调整被测量件的角向位置,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测量,且难以保证角向对准结果,因此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以及重复测量精度。
[0004]而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被测量件的外周面在V型块支撑面上被调整角度时会产生与V型块支撑面的滑动摩擦,容易破环被测量件的产品外观,并且也对夹具造成磨损,影响装夹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和/或其他问题。
[0006]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该夹具系统包括能够带动被测量件转动的夹具以及控制器,其中夹具包括底座、由控制器控制的驱动机构、用于支承被测量件的可转动支撑装置以及一个夹爪或两个彼此对置的夹爪,可转动支撑装置被支撑在底座中,并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所述夹爪可枢转地连接到可转动支撑装置,以夹持被测量件。
[0007]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还提供了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其中夹具系统包括能够带动被测量件转动的夹具以及控制器,其中控制器被配置成:从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单元获取被测量件的当前角位置的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控制夹具的驱动机构动作,以驱动夹具带动被测量件转动到期望的角位置。
[0008]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夹具系统的驱动机构包括蜗杆以及驱动蜗杆的第一驱动器,蜗杆设置在底座内,并且可转动支撑装置上形成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蜗齿。
[0009]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可转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架以及第一支撑块,支架的主体中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支撑块与支架固定连接以与其一起转动,并且第一支撑块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且其支撑面径向向内超出支架以支撑被测量件,其中蜗齿形成在支架或第一支撑块上。
[0010]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可转动支撑装置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成一体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径向向内超出所述支架以支撑所述被测量件,其中所述蜗齿形成在所述支架或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0011]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蜗齿形成在第一支撑块的外周上,支架的下部具有开口,第一支撑块的蜗齿从开口露出以与蜗杆接合。
[0012]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驱动机构还包括分别驱动两个夹爪相对于可转动支撑装置枢转的两个第二驱动器,两个第二驱动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支架上。
[0013]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夹具系统包括两个夹爪,支架包括两个端部,其分别包括从支架的主体延伸出的两个突耳,两个突耳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其中每个夹爪的一端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可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两个突耳,夹爪的另一端适于夹持被测量件。
[0014]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底座包括对置的两侧壁,至少一个侧壁上形成有弧形槽;在可转动支撑装置上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滚动件,至少一个滚动件伸入到弧形槽中以被弧形槽引导,由此引导可转动支撑装置的转动。
[0015]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夹具还包括用于检测可转动支撑装置的转动的编码器,编码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6]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夹具还包括辅助支撑装置,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可升降的第二支撑块以及驱动第二支撑块升降的第三驱动器。
[0017]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控制器被配置成在将被测量件放置到夹具系统中的过程中,控制第三驱动器动作,以使得:
[0018]升起第二支撑块,使得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的高度高于可转动支撑装置的支撑面的高度,以使被测量件被放置在第二支撑块上;并且
[0019]之后,降下第二支撑块,使得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的高度低于可转动支撑装置的支撑面的高度,以将被测量件放置在可转动支撑装置上。
[0020]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控制器被配置成在将被测量件从夹具系统移走的过程中,控制第三驱动器动作,以升起第二支撑块,使得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的高度高于可转动支撑装置的支撑面的高度,从而被测量件被支撑在第二支撑块上。
[0021]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其设置在第二支撑块和第三驱动器之间,以在被测量件放置到第二支撑块上时进行缓冲。
[0022]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竖直的导轨,第二支撑块可滑动地连接到导轨。
[0023]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第一支撑块和/或第二支撑块被构造成V型块。
[0024]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夹具系统包括沿三坐标测量机的纵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多个夹具。
[0025]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多个夹具能够通过控制器对多个夹具的驱动机构的控制而实现同步动作。
[0026]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底座固定在三坐标测量机的第一平台上,第一平台能够被驱动以沿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纵向移动。
[0027]根据一种示例性构型,所述支架为U形支架。
[002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三坐标测量机,其包括上述各示例的夹
具系统。
附图说明
[0029]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文参照附图提供的详细描述而更容易理解。应理解的是,下列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且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因而不能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
[0030]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三坐标测量机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2示出图1中的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中的其中一个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3示出图2所示的夹具在放置有被测量件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4示出图2所示的夹具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尤其清楚地示出了夹具的辅助支撑装置;
[0034]图5示出图2所示的夹具在又一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6示出图2所示的夹具从支架的中心面剖开的剖视立体示意图;并且
[0036]图7示出图1中的三坐标测量机中的靠近测量单元的夹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隐去了辅助支撑装置以及夹爪,以更好地示出其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实现本技术。但是,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坐标测量机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系统包括能够带动被测量件(3)转动的夹具(1)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夹具包括:底座(11);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驱动机构(12);用于支承所述被测量件的可转动支撑装置(13),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被支撑在所述底座(11)中,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转动;以及一个夹爪(16)或两个彼此对置的夹爪(16),其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以夹持所述被测量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包括蜗杆(21)以及驱动所述蜗杆(21)的第一驱动器(22),所述蜗杆(21)设置在所述底座(11)内,并且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上形成有与所述蜗杆(21)相配合的蜗齿(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包括:支架(131),所述支架(131)的主体中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1313);以及第一支撑块(132),其与所述支架(131)固定连接以与其一起转动,并且所述第一支撑块(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313)中、且其支撑面径向向内超出所述支架(131)以支撑所述被测量件(3),其中所述蜗齿形成在所述支架(131)或所述第一支撑块(13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包括:支架(131);以及与所述支架(131)成一体的第一支撑块(132),所述第一支撑块(132)的支撑面径向向内超出所述支架(131)以支撑所述被测量件(3),其中所述蜗齿形成在所述支架(131)或所述第一支撑块(132)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齿(23)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块(132)的外周上,所述支架(131)的下部具有开口(1311),所述第一支撑块(132)的蜗齿从所述开口(1311)露出以与所述蜗杆(21)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还包括驱动所述夹爪(16)相对于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枢转的第二驱动器(24),所述第二驱动器(24)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131)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系统包括两个夹爪(16),所述支架(131)包括两个端部,其分别包括从所述支架(131)的主体延伸出的两个突耳(1312),所述两个突耳(1312)之间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其中每个所述夹爪(16)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可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所述两个突耳(1312),所述夹爪(16)的另一端适于夹持所述被测量件(3)。8.根据权利要求1

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包括对置的两侧壁(111),至少一个所述侧壁(111)上形成有弧形槽(112);在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上对应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滚动件(133),所述至少一个滚动件(133)伸入到所述弧形槽(112)中以被所述弧形槽引导,由此引导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的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1

4、7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1)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可转动支撑装置(13)的转动的编码器(15),所述编码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尚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蔡司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