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67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8
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首先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然后通过设计计算流程、编制多井同步求解程序,最终求解得到各油井体积压裂效果的关键评价参数;最后定量分析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的注入液量在各部分体积所占的比例,得到了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体积压裂效果评价参数理论图版,并以非常规储层实际区块典型井组为例,定量评价了不同井网开发阶段的体积压裂效果,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具有参数输入和计算步骤简单的特点,可及时指导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开发井网调整及综合治理。开发井网调整及综合治理。开发井网调整及综合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裂效果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优化压裂设计工艺技术和实现压后增产并指导压后生产工作。体积压裂改造效果评价实际是对压裂施工整体好坏的综合判断,狭义上主要是针对单井压裂后的储层改造体积、裂缝导流能力及裂缝密度(几何参数)等压裂后的产能变化参数进行评价,广义上则是对单井或区块压裂施工动态监测、施工过程中工艺与设计符合率、长期产能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0003]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油气田相继开展了大量压裂效果评价研究工作,根据评价结果的即时性和对象性,这些评价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0004]直接法是通过仪器设备监测来获取资料,进而解释得到与裂缝相关的各项参数,然后对压裂效果进行评价,例如微地震裂缝监测、同位素示踪剂和测斜仪等技术。
[0005]间接法是通过生产测试资料反演压裂后的裂缝几何参数和裂缝导流能力,包括压裂井生产动态分析、试井评价和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如《石油勘探与开发》,2020,47(2):409

415.张安顺,杨正明,李晓山,等.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效果评价方法[J].属于间接法。如《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1):81

89.冯福平,黄芮,雷扬,等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理论的体积压裂工程改造效果评价模型及应用[J].属于间接法。如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36):56

62.李宪文,张矿生,马兵,等.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解释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有效改造体积的新方法,属于间接法。
[0006]然而,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存在问题,直接法得到的裂缝网络改造体积远远大于有效改造体积;而间接法存在多解性、且未考虑压裂渗吸作用,给精准评价非常规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真实反映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的改造程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已知的压裂施工和生产动态资料,基于物质平衡原理,综合考虑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应力差对裂缝网络形态的影响和压裂液渗吸作用等微观机理,为快速准确评价非常规油藏体积压裂效果提供了新方法,具有参数输入和计算步骤简单的特点,可及时指导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开发井网调整及综合治理。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
[0011]基于压裂注入流体系统质量守恒原理,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
其中,压裂液注入总量包括:井筒体积、主裂缝孔隙体积、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和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建立上述四部分体积的计算模型;并分别建立渗吸过程中的物质平衡方程、压裂返排期弹性驱动的物质平衡方程及状态方程;
[0012]步骤二、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求解及验证
[0013]依据研究区目标储层实际地质、流体及岩石力学参数,结合油井压裂施工数据,将建立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联立求解,可同时得到各油井的压裂裂缝有效支撑长度、等效渗吸深度、渗吸作用后的地层平均压力和压裂返排后的地层平均压力;并根据典型井组实际开发情况,验证上述物质平衡方程的可靠性;
[0014]步骤三、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定量评价
[0015]利用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求解得到的有效支撑裂缝长度和等效渗吸深度,分别计算井筒体积、主裂缝体积、次生裂缝网络体积和次生裂缝网络渗吸体积,得到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的注入液量在井筒、主裂缝、次生缝网、基质渗吸各部分体积所占的比例;并进行体积压裂效果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压裂液注入总量和不同压裂段数对体积压裂裂缝网络参数的影响规律;针对研究区目标储层典型井组不同井网开发阶段的体积压裂施工情况,定量评价研究区目标储层不同井网开发阶段体积压裂效果。
[0016]所述的步骤一具体步骤如下:
[0017](1)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扩展的物理模型及其假设条件;
[0018](2)建立井筒体积计算模型,井筒体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井筒半径和钻井进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
[0019](3)建立主裂缝孔隙体积计算模型;主裂缝孔隙体积按照长方体体积公式,由主裂缝半长、高度和宽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其中:主裂缝半长为未知的待求解参数;主裂缝高度与研究区目标储层厚度相等;主裂缝缝宽的分布满足平面应变条件下的England&Green方程;
[0020](4)建立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计算模型,次生裂缝网络是由主裂缝扩展过程中被激活的多组天然裂缝纵横交错扩展形成的,其扩展距离取决于研究区目标储层天然裂缝的数量、间距和应力分布状况,可根据目标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参数和成像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被激活的天然裂缝(次生裂缝)的宽度可根据具体区块取芯资料判断,高度与目标储层厚度相等。由于可以将平面上次生裂缝网络孔隙面积求和等效为长轴与主裂缝长度相同的椭圆形,因此,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平面椭圆形物理模型的长轴、短轴和圆柱的高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
[0021](5)建立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计算模型,引入渗吸深度来表征和评价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发生渗吸置换的作用效果,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即为圆柱体体积与主裂缝孔隙体积、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未发生渗吸体积之差,形成压裂注入流体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并依据室内实验得到的渗吸作用前后饱和度差异和渗吸采出程度数据,建立渗吸过程中的物质平衡方程;
[0022](6)分别建立注入压裂液发生渗吸作用结束后压裂液注入量与地层压力、地下孔隙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压裂返排期油井地面产液量与地层压力、地下孔隙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为压裂返排期储层弹性驱动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压裂前、渗吸后及返排后与孔隙体积变化相关的状态方程,最终形成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即基
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模型。
[0023]所述的建立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计算模型为:
[0024]次生裂缝网络是由主裂缝扩展过程中被激活的多组天然裂缝纵横交错扩展形成的,扩展距离取决于研究区目标储层天然裂缝的密度、间距和应力分布状况,根据目标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参数和成像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被激活的天然裂缝(次生裂缝)的宽度根据具体区块取芯资料判断,高度与目标储层厚度相等,由于将平面上次生裂缝网络孔隙面积求和等效为长轴与主裂缝长度相同的椭圆形,因此,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平面椭圆形物理模型的长轴、短轴和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基于压裂注入流体系统质量守恒原理,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其中,压裂液注入总量包括:井筒体积、主裂缝孔隙体积、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和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建立上述四部分体积的计算模型;并分别建立渗吸过程中的物质平衡方程、压裂返排期弹性驱动的物质平衡方程及状态方程;步骤二、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求解及验证依据研究区目标储层实际地质、流体及岩石力学参数,结合油井压裂施工数据,将建立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联立求解,可同时得到各油井的压裂裂缝有效支撑长度、等效渗吸深度、渗吸作用后的地层平均压力和压裂返排后的地层平均压力;并根据典型井组实际开发情况,验证上述物质平衡方程的可靠性;步骤三、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定量评价利用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求解得到的有效支撑裂缝长度和等效渗吸深度,分别计算井筒体积、主裂缝体积、次生裂缝网络体积和次生裂缝网络渗吸体积,得到体积压裂改造过程中的注入液量在井筒、主裂缝、次生缝网、基质渗吸各部分体积所占的比例;并进行体积压裂效果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压裂液注入总量和不同压裂段数对体积压裂裂缝网络参数的影响规律;针对研究区目标储层典型井组不同井网开发阶段的体积压裂施工情况,定量评价研究区目标储层不同井网开发阶段体积压裂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裂缝网络扩展的物理模型及其假设条件;(2)建立井筒体积计算模型,井筒体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井筒半径和钻井进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3)建立主裂缝孔隙体积计算模型;主裂缝孔隙体积按照长方体体积公式,由主裂缝半长、高度和宽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其中:主裂缝半长为未知的待求解参数;主裂缝高度与研究区目标储层厚度相等;主裂缝缝宽的分布满足平面应变条件下的England&Green方程;(4)建立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计算模型;次生裂缝网络是由主裂缝扩展过程中被激活的多组天然裂缝纵横交错扩展形成的,其扩展距离取决于研究区目标储层天然裂缝的数量、间距和应力分布状况,可根据目标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参数和成像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被激活的天然裂缝(次生裂缝)的宽度可根据具体区块取芯资料判断,高度与目标储层厚度相等;由于可以将平面上次生裂缝网络孔隙面积求和等效为长轴与主裂缝长度相同的椭圆形,因此,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平面椭圆形物理模型的长轴、短轴和圆柱的高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5)建立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计算模型;引入渗吸深度来表征和评价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发生渗吸置换的作用效果,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即为圆柱体体积与主裂缝孔隙体积、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未发生渗吸体积之差,形成压裂注入流体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并依据室内实验得到的渗吸作用前后饱和度差异和渗吸采出程度数据,建立渗吸过程中的物质平衡方程;
(6)分别建立注入压裂液发生渗吸作用结束后压裂液注入量与地层压力、地下孔隙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压裂返排期油井地面产液量与地层压力、地下孔隙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为压裂返排期储层弹性驱动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给出压裂前、渗吸后及返排后与孔隙体积变化相关的状态方程,最终形成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组,即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计算模型为:次生裂缝网络是由主裂缝扩展过程中被激活的多组天然裂缝纵横交错扩展形成的,扩展距离取决于研究区目标储层天然裂缝的密度、间距和应力分布状况,根据目标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参数和成像测井资料综合确定;被激活的天然裂缝(次生裂缝)的宽度根据具体区块取芯资料判断,高度与目标储层厚度相等,由于将平面上次生裂缝网络孔隙面积求和等效为长轴与主裂缝长度相同的椭圆形,因此,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按照圆柱体体积公式,由平面椭圆形物理模型的长轴、短轴和圆柱的高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其中:长轴2a和短轴2b之间的关系与地应力差有关,根据研究区微地震监测数据中单段压裂网络裂缝纵横方向长度比例r确定,即a=x
f
=rb;次生裂缝高度与目标储层厚度H相等,则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计算模型表示为:式中:V
s
为次生裂缝网络孔隙体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计算模型为:根据表层快速渗吸理论,认为自发渗吸是由岩心表层部位开始逐层向岩心内部进行渗吸,前期渗吸阶段发生在岩心表层,根据双重介质假设,将整个椭圆柱体视为被纵横交错的缝网分割形成许多基质岩块,每个基质岩块相当于一块实验岩心,裂缝网络被水充满;对于每一基质岩块而言,相当于基质岩块被浸泡在网络裂缝内的压裂液中,将所有基质块的表层快速渗吸等效为整个椭圆柱体的表层渗吸,引入渗吸深度来表征和评价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发生渗吸置换的作用效果,则整个裂缝网络附近的基质孔隙渗吸体积计算模型表示为:式中:V
f
为基质孔隙渗吸体积;d为等效渗吸深度;φ1为渗吸置换作用后的基质孔隙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质平衡的非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龙陈明强孙健张武刚豆梦园景成刘雄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