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57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属于深孔板成型模具领域,包括下支座、支撑柱、上支座、伸缩气缸、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四角通过4个所述支撑柱与上支座的下表面四角一体化固定连接,且上支座的下表面中央安装有伸缩气缸的固定端,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传动板的上表面中央,且传动板的下端通过缓冲脱模机构与上模相连接,所述上模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模,且下模安装于下支座的上表面。该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上模和下模直接脱离,造成成型的深孔板因黏性而出现较大损坏,并且利用缓冲脱模机构使得上模和下模在脱离的过程中,能快速的降低与成型深孔板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粘黏的表面积,从而便于轻易的脱模。从而便于轻易的脱模。从而便于轻易的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孔板成型模具
,具体为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深孔板在生产时,会使用到注塑模具,深孔板成型模具就是一种制造深孔板时,使用的一种注塑模具,其在使用时,会向模具内进行注塑,冷却开模后即可得到成型的深孔板。
[0003]现有深孔板成型模具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现有深孔板成型模具在使用时,由于其特殊的特性,即深孔板是一种孔比较多,且比较深的产品,这使得在开模后,不利于脱模,原因是孔多且深,会增加接触面积,进而粘黏的较多,从而不利于快速的脱模;2、现有深孔板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开模的过程是非常直接的,进而无法缓冲,使得在上模和下模分离的过程,非常容易造成成型的深孔板被拉扯断裂,不利于提高良率。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深孔板成型模具不易于脱模,且上下模分离过程中,容易损坏成型的深孔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支座、支撑柱、上支座、伸缩气缸、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支座的上表面四角通过4个所述支撑柱与上支座的下表面四角一体化固定连接,且上支座的下表面中央安装有伸缩气缸的固定端,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传动板的上表面中央,且传动板的下端通过缓冲脱模机构与上模相连接,所述上模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模,且下模安装于下支座的上表面。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下支座、支撑柱、上支座、伸缩气缸、上模和下模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架,再通过缓冲脱模机构使得上模和下模在分离的过程中,能实现快速脱模,且极大的降低因上模和下模分离时,造成成型的深孔板被损坏的概率。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脱模机构包括传动轴、支撑管、活动模组板、固定模组板、安装孔、连接块、拨动齿、自复位转动轴、坡度板、撑顶杆、拨动板、支撑架、限位管、位移竖槽、滑动杆和斜槽,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传动板的下表面,且传动轴的下端活动贯穿对应的支撑管设置,所述传动板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传动轴,且每个传动轴的下方均设置有贯通上模上下两侧的安装孔,所述支撑管在每个安装孔内均有设置,且每个支撑管的上端均等角度设置有连接对应安装孔内壁的连接块,每个所述安装孔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固定连接于上模下表面的固定模组板,且每个固定模组板上的3个等角度分布的缝隙中设置有活动模组板的下端,所述活动模组板的中上端伸入至对应的安装孔内,且活动模组板的中上端通过自复位转动轴与对应的安装孔轴连接,每个所述活动模组板的中下端内侧均设置坡
度板,每个所述坡度板上均接触滑动连接有撑顶杆的半球形端,同1个所述固定模组板内的3个撑顶杆的另一端等角度固定连接于传动轴的下端,所述传动轴处于支撑管下方的位置还等角度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设置于撑顶杆的上方,所述支撑管的外侧等角度固定分布有限位管,且限位管上设置有贯穿其的位移竖槽,所述限位管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且滑动杆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拨动板上,所述拨动板对应拨动齿设置,且拨动齿在每个活动模组板的中上端均匀分布,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贯穿其的斜槽,且斜槽与位移竖槽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活动贯穿斜槽与位移竖槽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在上模和下模分离的过程中,使得传动板先上移,从而带动传动轴上移,使得撑顶杆逐渐降低对活动模组板的挤压,与此同时,通过位移竖槽、滑动杆和斜槽使得拨动板移动,并在拨动齿上移动,进而使得活动模组板产生振动,通过活动模组板的振动,并在自复位转动轴的作用下使得活动模组板转动,进而使得活动模组板的下端逐渐与成型的深孔板脱离,以达到方便脱模,并且避免上模和下模分离造成成型的深孔板损坏的问题。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为口字型结构,且支撑架的下端为L型结构,并且口形型结构的上端横杆为辊轴结构。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口字型结构贯穿位移竖槽和斜槽,且能便于通过L型结构连接在传动轴上,另外通过为辊轴结构的口字型结构上端横杆,能使得横杆能转动,进而提高在位移竖槽和斜槽内移动的顺畅性。
[0012]优选的,所述传动轴、支撑管和固定模组板同轴设置,且固定模组板的内侧面与安装孔的下端内侧面共面。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保证结构的对称性,进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0014]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凸型结构,且其上端内径大于其下端内径。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保证活动模组板能够转动,且兼顾了避免由于安装孔下端内径过大,造成过大的缝隙,而导致注塑液容易进入安装孔的问题。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模组板上的间隙下端呈类梯形设置,且其内侧弧形长度小于其外侧弧形长度,并且固定模组板上的间隙与活动模组板的下端结构互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活动模组板在固定模组板的间隙活动,且大大提升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0018]优选的,所述坡度板距传动轴轴线的距离逐级递减,且沿活动模组板方向坡度板上端距传动轴轴线的距离大于坡度板下端距传动轴轴线的距离。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通过坡度板,使得撑顶杆在下移时,活动模组板逐渐与固定模组板的间隙卡合。
[0020]优选的,所述拨动齿为弧形,且拨动齿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并且直角三角形的斜面朝向拨动板设置。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便于拨动板在拨动齿上移动时,带动活动模组板振动,进而有助于提高脱模的效果。
[0022]优选的,所述位移竖槽设置在斜槽的最低处,且斜槽随靠近支撑管的方向高度逐渐递增。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在传动轴上移时,使得支撑架在位移竖槽和斜槽内滑动时,
使得滑动杆带动拨动板逐渐与拨动齿接触,并在拨动齿上滑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能避免上模和下模直接脱离,造成成型的深孔板因黏性而出现较大损坏,并且利用缓冲脱模机构使得上模和下模在脱离的过程中,能快速的降低与成型深孔板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粘黏的表面积,从而便于轻易的脱模;通过缓冲脱模机构能在上模和下模脱离的过程中,先带动传动轴上移,使得撑顶杆和支撑架同步上移,进而利用位移竖槽、滑动杆和斜槽使得活动模组板边转动边振动,有利于快速的使活动模组板与成型的深孔板脱离,从而大大的降低该模具与成型深孔板的后续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对其进行快速的脱模;在活动模组板与成型的深孔板脱离后,直至支撑架与支撑管接触后,才会使得上模上移,进而在上模和下模脱离时的拉扯力将大大降低,从而极大的保证了成型深孔板的完整性,避免由于拉出力过大而造成成型的深孔板损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包括下支座(1)、支撑柱(2)、上支座(3)、伸缩气缸(4)、上模(6)和下模(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1)的上表面四角通过4个所述支撑柱(2)与上支座(3)的下表面四角一体化固定连接,且上支座(3)的下表面中央安装有伸缩气缸(4)的固定端,所述伸缩气缸(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传动板(5)的上表面中央,且传动板(5)的下端通过缓冲脱模机构与上模(6)相连接,所述上模(6)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模(7),且下模(7)安装于下支座(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脱模的深孔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脱模机构包括传动轴(8)、支撑管(9)、活动模组板(10)、固定模组板(11)、安装孔(12)、连接块(13)、拨动齿(14)、自复位转动轴(15)、坡度板(16)、撑顶杆(17)、拨动板(18)、支撑架(19)、限位管(20)、位移竖槽(21)、滑动杆(22)和斜槽(23),所述传动轴(8)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传动板(5)的下表面,且传动轴(8)的下端活动贯穿对应的支撑管(9)设置,所述传动板(5)的下表面均匀分布有传动轴(8),且每个传动轴(8)的下方均设置有贯通上模(6)上下两侧的安装孔(12),所述支撑管(9)在每个安装孔(12)内均有设置,且每个支撑管(9)的上端均等角度设置有连接对应安装孔(12)内壁的连接块(13),每个所述安装孔(12)的下端对应设置有固定连接于上模(6)下表面的固定模组板(11),且每个固定模组板(11)上的3个等角度分布的缝隙中设置有活动模组板(10)的下端,所述活动模组板(10)的中上端伸入至对应的安装孔(12)内,且活动模组板(10)的中上端通过自复位转动轴(15)与对应的安装孔(12)轴连接,每个所述活动模组板(10)的中下端内侧均设置坡度板(16),每个所述坡度板(16)上均接触滑动连接有撑顶杆(17)的半球形端,同1个所述固定模组板(11)内的3个撑顶杆(17)的另一端等角度固定连接于传动轴(8)的下端,所述传动轴(8)处于支撑管(9)下方的位置还等角度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廷彦
申请(专利权)人:永岳医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