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散炉管及采用其提升硅片方阻均匀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单晶PERC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散炉管及采用其提升硅片方阻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绿色环保节能太阳能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因此,提升太阳能发电效率及提升太阳能电池品质是发展的方向。
[0003]太阳能电池核心是制备P
‑
N结,扩散工序是关键。目前扩散工艺采用的是管式扩散炉,通过液态磷源的挥发,在硅片表面的沉积然后进行向硅片体内扩散,制成P
‑
N结,但是由于受到硅片表面绒面形貌、扩散进出舟、温差、气流等因素的影响,扩散结很难做到均匀,最早通过进气方式的变更,通源管路从一端进气变为全段多孔进气的设备改进,方阻可以控制到90Ω以上,但是随着更高效率的要求,及硅片尺寸的增大,扩散方阻越做越高,这就需要在保证提升方阻的前提下,方阻均匀性更需要保证。
[0004]为此,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炉管包括炉体(1)和进气管(2),所述炉体包括进气口(3)和出气口(4),所述进气管(2)通过所述进气口(3)延伸至所述炉体(1)内部,所述进气管(2)位于所述炉体(1)的底部;所述炉体内部的进气管(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气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5)在所述进气管(2)上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出气孔(5)的孔径为4
‑
8mm;优选地,所述出气孔(5)的出气方向与硅片的表面垂直;优选地,所述进气口(3)位于所述炉体(1)的炉口(8)底部,所述出气口(4)位于所述炉体(1)的炉尾(9);优选地,所述炉体(1)的炉口(8)中部开设有补气口(6),所述补气口(6)与补气管(7)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补气管(7)的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补气管(7)位于所述炉体(1)的中部;优选地,所述扩散炉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尾(9)且位于所述炉体(1)中部的抽排系统(10)。3.一种提升硅片方阻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散炉管提升硅片方阻均匀性,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制绒后的硅片置于扩散炉管的炉体(1)中,抽真空并升温;(2)氧化:将氧化性气体通入进气管(2),对所述制绒后的硅片进行氧化;(3)一次通源:向进气管(2)中通入磷源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磷源气体的流量记为L1;(4)二次通源:增大步骤(3)所述通入磷源气体的流量,记为L2;(5)升温:升高炉体(1)内的温度,并将氧化性气体和惰性气体通入进气管(2);(6)降温:降低炉体(1)内的温度,并向进气管(2)通入惰性气体;(7)三次通源:将氧化性气体和磷源气体通入进气管(2);(8)氧化:将氧化性气体通入进气管(2);(9)将惰性气体通入进气管(2),出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升温的时间为50
‑
500s;优选地,步骤(1)所述升温后的温度为700
‑
800℃;优选地,步骤(1)所述抽真空后,炉体(1)内的压力为10
‑
1000mbar;优选地,步骤(1)所述升温后进行恒温检漏;优选地,所述恒温检漏的时间为50
‑
500s;优选地,所述恒温检漏的过程中,炉体(1)内的压力为10
‑
100mbar。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氧化性气体包括氧气;优选地,步骤(2)所述氧化性气体的流量为500
‑
2000sccm;优选地,步骤(2)所述氧化的时间为100
‑
1000s;优选地,步骤(2)所述氧化的温度为700
‑
800℃;优选地,步骤(2)所述氧化的过程中,炉体(1)内的压力为10
‑
100mbar。6.根据权利要求3
‑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一次通源的时间为200
‑
1200s;
优选地,步骤(3)所述一次通源的温度为700
‑
800℃;优选地,步骤(3)中,L1为500
‑
1000sccm;优选地,步骤(3)所述一次通源的过程中,炉体(1)内的压力为10
‑
100mbar;优选地,步骤(3)所述磷源气体包括三氯氧磷;优选地,步骤(3)所述氧化性气体的流量为500
‑
2000sccm;优选地,步骤(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兆春,赵颖,齐利娜,任勇,何悦,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