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121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主要结构为一面罩,使用硬质材料制成;面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吸通道,其内设置有空气流量调节器;面罩内侧可拆卸地安装有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和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监测得到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人体血氧饱和度,调节空气流量调节器,改变面罩内的氧含量,进行习服训练。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习服装置,帮助训练者提前适应从平原到高原或从高原回到平原过程中氧环境的变化,避免在进入实际环境时发生高原反应;面罩式设计佩戴轻便,可长时间佩戴并移动,实现渐进式习服;同时,低氧环境来自于面罩内呼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无需另外制备二氧化碳,更经济节约。更经济节约。更经济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氧环境下的呼吸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原地区经济、基础设施及交通的开发与发展,到高原地区旅游以及移居到高原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但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由于海拔差异带来气压变化以及氧含量变化,因此人在上下高原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因气压及氧含量改变而导致的高原性疾病,如高原肺水肿(HAPE)、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脱适应症(HADA)等。据报道,1天内入高原,HAPE发病率可高达7%,有HAPE病史的个体再次进入高原,HAPE发病风险高达60%。一般认为HADA发生率可达50

80%,重度HADA比率可达10%左右;而上述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0003]目前的解决方案通常采用高压氧仓,即在一定的海拔地域使用高压氧舱来改善初上高原导致的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等不适应反应。相对应地,在有些地域的医院还设置有低氧仓,帮助人在上高原之前缓慢体会并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上述现有技术最大的缺点在于氧仓的位置是必须固定的,同时其内部仪器也是固定的;进一步地,对其设置场地、周围建筑物等都有严格的行业标准,一经设置就不能迁移。另一方面,就高压氧仓设置现状而言,其设置相对分散,难以满足渐进性习服;同时,高压氧仓的习服效果尚不确定且缺乏定量的检测及分析标准。
[0004]因此,针对如何更便捷的进行氧环境习服,并且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的检测及分析,为使用者提供可以进行舒适性强、渐进性习服的装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该习服装置为一面罩,使用硬质材料制成;面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吸通道,呼吸通道内设置有空气流量调节器;面罩内侧可拆卸地安装有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和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在习服训练过程中,面罩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人体血氧饱和度。
[0006]通过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帮助训练者提前适应从平原到高原或从高原回到平原过程中氧环境的变化,避免在进入实际环境时发生高原反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具体为:
[0007]可选地,面罩包含有海绵条,海绵条固定在面罩边缘贴靠人脸皮肤的位置。当训练人员佩戴面罩后,面罩的边缘应完全贴靠人脸,同时配合海绵条进一步贴合密封,让面罩内形成相对密闭的环境。
[0008]可选地,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靠近呼吸通道;保证监测到训练过程中面罩内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为贴片形状,一面贴设在海绵条上,一面与人脸皮肤贴合,只有贴片紧密贴合在皮肤上才能测得人体血氧饱和度的精确数值。
[0009]可选地,空气流量调节器包括壳体、定位轴、固定片和调节片。其中,固定片一端连接定位轴,另一端连接壳体;调节片的一端套设在定位轴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壳体嵌设在呼吸通道内,滑动调节片调节进出通道空气流量。将上述滑动调节片式的阀门结构用于呼吸通道内进行通道开度调节,其结构组成非常简单从而可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清洁或更换更便捷;从使用角度上看,操作者可以手动轻松调节阀门,操作也十分简单。
[0010]进一步地,空气流量调节器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多个开设在壳体表面的限位槽和一个连接在调节片自由端的限位凸起;当滑动调节片时,限位凸起与任一限位槽配合将调节片固定在对应位置形成对应开度。限位结构将每一次调节片的位置都进行固定,避免出现训练者习服过程中意外造成的调节片松动,影响开度或意外关闭的情况,保证训练者的安全。可选地,呼吸通道还包括可通气的盖板,遮盖在空气流量调节器外侧,盖板上开设多个通孔用于通气。
[0011]可选地,盖板上开设多个格栅,格栅包括开口和挡片,挡片一端固定在开口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摆动自由端调节格栅的开度。可调节的格栅结构可以作为辅助的空气流量调节器,配合空气流量调节器使用,两种方式配合调节空气进入的流量。
[0012]可选地,盖板包括过滤垫片,过滤垫片铺设在盖板内侧面上。过滤垫片的主要用途为过滤外接空气,保证训练者在长期习服训练过程中呼气环境的洁净。
[0013]可选地,面罩还包括电子显示屏和电路板,电子显示屏安装在面罩外侧且与电路板连接;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和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与电路板连接并将监测数据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通过设置电子显示屏,便于操作人员直观看到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情况,从而及时调整习服策略。
[0014]可选地,面罩包括多条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面罩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调节长度的卡扣,多条固定带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将面罩固定罩设在脸部。使用固定带,并结合卡扣可以调节固定带之间的连接,主要可以保证面罩适应不同人体的头部、脸部外形;同时,用固定带将面罩固定在人脸上并调节卡扣的适当位置后,训练者可以随意走动并可以采用各种日常的姿势,例如在躺着或倚靠等姿势下进行习服。
[0015]通过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帮助训练者提前适应从平原到高原或从高原回到平原过程中氧环境的变化,避免在实际环境变化下发生各类高原反应;面罩式设计可使训练者使用时佩戴轻便,可长时间佩戴且随意移动,不再需要进入场地固定的氧仓;同时,低氧环境来自于面罩内呼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无需另外制备二氧化碳人为制造低氧环境,更经济节约;通过吸入空气流量的多开度调节可长时间进行渐进式习服。
[001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一的面罩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二的面罩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三的面罩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中的空气流量调节器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本技术的习服装置实施例中的空气流量调节器的正视图。
[0024]附图中,各标记所代表的部件、结构、装置如下:
[0025]1‑
习服装置;
[0026]11

面罩;
[0027]12

海绵条;
[0028]13

呼吸通道;
[0029]14

空气流量调节器;
[0030]141

壳体;142

固定轴;14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氧环境的习服装置,所述习服装置为一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面罩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呼吸通道,所述呼吸通道内设置有空气流量调节器;所述面罩内侧可拆卸地安装有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和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在习服训练过程中,所述面罩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人体血氧饱和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习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包含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固定在所述面罩边缘贴靠人脸皮肤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习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分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呼吸通道;所述经皮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为贴片形状,一面贴设在所述海绵条上,一面与人脸皮肤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习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量调节器包括壳体、定位轴、固定片和调节片,所述固定片一端连接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所述调节片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壳体嵌设在所述呼吸通道内,滑动所述调节片调节进出所述通道空气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习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量调节器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开设在所述壳体表面的限位槽和一个连接在所述调节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峰季旭全吕发勤马秀珠周帆寇海燕高农党晓楚马宇童王雪娟张璇陈颖颖张雪梅张云苗玉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