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填筑装置及其填筑结构、堤坝结构和淤泥处理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102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填筑结构,包括横梁和用于支撑梁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适用于支撑在持力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在爆破挤淤处理滨海软土地基的过程中代替抛填石料形成填筑结构,节约石料,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填筑装置的连续填筑结构、堤坝结构和爆破挤淤处理淤泥的方法。结构和爆破挤淤处理淤泥的方法。结构和爆破挤淤处理淤泥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筑装置及其填筑结构、堤坝结构和淤泥处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爆破挤淤软土地基处理
,特别是一种爆破挤淤的填筑


技术介绍

[0002]爆破挤淤是一种滨海软土淤泥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采用爆破降低淤泥结构强度,使得抛石在重力作用下沉入淤泥中完成对泥、石的替换。
[0003]上述方法实质是通过利用抛石代替软泥结构来提高地基的结构强度,如公开号为CN10628429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圆弧段爆破挤淤的施工方法以及公开号为CN11272903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潮间带爆破挤淤全天候施工方法。不足的是,上述方法石料的需求量很大,以某滨海地区为例,其淤泥深度最深可以达到20到60米,以淤泥深度20米、路基高度5米、路宽10米进行估算,1公里长度的道路需要石料为25
×
10
×
1000方(立方米),即25万方,1方石料约为2.5吨,修建1公里道路所需石料就可达到62.5万吨。滨海地区需要大量的石料,而可供开发的石料较少且就近开山采石破坏当地的环境,就近获取需要的石料已经越来越困难,从适宜开采石料的地区开采并运输石料,其运输成本相比就近取石十分高昂,其工期和成本均容易导致项目亏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筑装置,用于代替抛石。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填筑装置,包括横梁和用于支撑梁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适用于支撑在持力层上。
[0006]进一步的,包括多个所述横梁,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形成多边形框架,所述框架适用于铺设板形成支撑平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连接在框架的角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角上设有预留孔,所述支撑柱穿过预留孔,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框架的距离可调节,并可与框架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中心点向框架中心点正下方连接斜柱,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斜柱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支撑柱可调节至与斜柱等高。
[0010]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中心点向框架中心点正下方连接斜柱,所述框架中心点向下连接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通过斜柱结合点与斜杆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中心立柱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支撑柱可调节至与中心立柱等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内部预留有注浆孔,斜柱的柱身或下端设有注浆孔,或中心立柱的柱身或下端设有注浆孔。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包覆下端开口的气囊。
[001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连续填筑结构,包括上述的填筑装置,设填筑淤泥的长度为L,N
x
为长度方向设计的填筑装置的个数,当L>5m时,填筑装置与填筑淤泥的长度方向相同的边的长度取L/N
x
<5m;设填筑淤泥的宽度为W,N
y
为设计的宽度方向填筑装置的个数,当W>5m时,填筑装置的与填筑淤泥宽度方向相同的边的长度取W/N
y
<5m。
[0014]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铺设钢板,所述框架需连接侧的上部预制一到若干个钢筋混凝土连接件,相邻所述填筑装置通过一到若干个钢板连接,钢板连接在连接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填筑结构的填筑装置上表面水平铺设或相邻填筑装置按预定的高差铺设,用于连接相邻填筑装置的钢板与框架活动连接,使得当与钢板连接的填筑装置产生沉降后所述钢板可相应旋转保持稳定和足够强度的连接。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路基,所述路基采用石料或混凝土填筑在填筑装置表面和相邻填筑装置间的钢板上方。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堤坝结构,包括以下三种之一:
[0018](1)所述框架平行堤坝长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边设有插槽,插槽内插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至持力层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水平面成锐角,第二挡板垂直于水平面,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填筑空间,所述填筑空间中填筑建筑材料,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和/或第二挡板之间设有防水装置,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为钢板或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板;
[0019](2)所述框架平行堤坝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插槽,插槽内插入第二钢板至持力层中,相对的两个第二钢板之间形成填筑空间,填筑空间中填筑建筑材料,相邻的第二钢板之间设有防水装置;
[0020](3)所述框架平行堤坝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采用混泥土搅拌桩挡墙、钢板桩、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复合土钉墙、SMW工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采用上述填筑装置的爆破挤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1)对目标淤泥区域进行爆破;
[0023](2)向目标区域插入预制的所述填筑装置,至持力层中;
[0024](3)调整支撑柱的长度,使得框架的高度和平面符合要求;
[0025](4)通过注浆管向气囊中注浆;
[0026](5)以预定的间隙插入相邻的填筑装置,将相邻的填筑装置通过钢板和连接件连接,多个填筑装置依次排列,使得填筑装置铺满目标淤泥区域,在填筑装置和填筑装置之间的钢板上方填筑建筑材料。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1)本专利技术用上述的填筑装置用于在爆破挤淤作业后代替抛石,减少了大量抛石的使用,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开山采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0029](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填筑装置可用于形成连续填筑结构,该结构可以用于滨海道路施工中淤泥地基的处理,也可以用于潮间带堤坝的构造,施工方便、节约石料。
[0030](3)本专利技术在支撑柱和斜柱中设置注浆孔,并在注浆孔的下端开口处包裹气囊,通过注浆孔可以向支撑柱和斜柱的下端进行注浆形成尺寸大于支撑桩和斜柱的托底结构,增大支撑面积减少沉降;通过注浆孔进行注浆还可以解决持力层表面高度差的问题,注入的混凝土具有向压力小区域流动的特性,当框架所在的持力层不平整时,部分支撑柱处于支
撑不实状态,即支撑柱未支撑在持力层上,此时,浆液在气囊内使气囊扩张到持力层表面,混凝土凝固后即可补足支撑柱支撑不实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填筑装置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32]图2为实施例1的填筑装置形成填筑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填筑装置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0034]图4为填筑装置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0035]图5为实施例3铺设钢板后的示意图;
[0036]图6为实施例4的示意图;
[0037]图7为实施例2形成的填筑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堤坝结构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
[0039]图9为堤坝结构的实施例6示意图;
[0040]图10为堤坝的多种止水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11围护与堤坝的剖视图。
[0042]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和用于支撑梁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适用于支撑在持力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横梁,多个所述横梁连接形成多边形框架,所述框架适用于铺设板形成支撑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连接在框架的角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角上设有预留孔,所述支撑柱穿过预留孔,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框架的距离可调节,并可与框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中心点向框架中心点正下方连接斜柱,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斜柱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支撑柱可调节至与斜柱等高。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框架的四个角中心点向框架中心点正下方连接斜柱,所述框架中心点向下连接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通过斜柱结合点与斜杆连接并向下延伸,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中心立柱的高度,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支撑柱可调节至与中心立柱等高。7.根据权利要求3到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内部预留有注浆管,斜柱的柱身或下端设有注浆孔,或中心立柱的柱身或下端设有注浆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包括开式注浆管,所述开式注浆管的下方的注浆孔包括塞子,所述塞子在注浆前取出;或所述注浆管包括闭式注浆管,所述闭式注浆管还包括至少包覆注浆孔的气囊。9.一种连续填筑结构,包括多个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填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填筑淤泥的长度为L,N
x
为长度方向设计的填筑装置的个数,当L>5m时,填筑装置与填筑淤泥的长度方向相同的边的长度取L/N
x
<5m;设填筑淤泥的宽度为W,N
y
为设计的宽度方向填筑装置的个数,当W>5m时,填筑装置的与填筑淤泥宽度方向相同的边的长度取W/N
y
<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叶宸王军蔡盛毓高佳瑜吕祖伟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