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涉及麻醉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固定安装于底板顶部的支撑板、升降机构、升降板、供气仓,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气板,所述供气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供气仓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板的表面,所述供气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所述供气仓的表面固定插接有两个进气管、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者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床边,通过升降机构将气囊的高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便于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其上,然后将麻醉气体和氧气从两个进气管通入,吸气泵通过出气管将混合后的气体吸出。气管将混合后的气体吸出。气管将混合后的气体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麻醉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在对病人进行手术前往往需要进行麻醉操作,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使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这种麻醉方式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特点是患者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体验不到疼痛。
[0003]在将麻醉气体通过吸入的方式灌注进入患者体内时,往往需要混合氧气进行操作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在麻醉气体和氧气同时进入吸收盒再进入患者口中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两种气体没有很好的混合而影响麻醉效果或者使病人呼吸不顺畅,因此需要一种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麻醉装置氧气和麻醉气体需要混合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包括底板、固定安装于底板顶部的支撑板、升降机构、升降板、供气仓,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气板,所述供气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供气仓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板的表面,所述供气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所述供气仓的表面固定插接有两个进气管、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的内壁均固定插接有单向阀,所述出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设有气囊和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部设置有吸气面罩,所述供气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气泵,所述吸气泵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插接于靠近所述出气管的所述内螺纹管的内壁,所述吸气泵的出气端连通于吸气面罩的进气端,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升降板沿支撑板长度向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均固定安装于底板顶部的限位管、螺纹杆、一端固定安装于升降板表面的限位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插接有轴承,所述轴承有内环和外环,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插接于轴承内环,所述轴承外环固定插接于底板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管的表面均滑动插接于限位板,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插接于所述限位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限位板滑动插接于滑动槽的内壁。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放置箱。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扭柱。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有四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表面设置有气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使用者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床边,通过升降机构将气囊的高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便于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其上,然后将麻醉气体和氧气从两个进气管通入,吸气泵通过出气管将混合后的气体吸出,通过吸气面罩供给患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两个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单向阀方向相反,在两种气体进入供气仓后,可以驱动马达转动供气仓,因为供气仓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转动板,因此供气仓可以转动,其内部的两种气体随着其转动充分的混合,在混合完成后,再通过连接管将混合后的气体通入吸气面罩,因为设置有内螺纹管,所以供气仓与两种气体存储装置的出气端和吸气面罩进气端可以连通或者分离,综上所述,解决了麻醉气体和氧气混合不均匀所导致病人不舒适和麻醉效果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又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底板;2、支撑板;3、升降机构;301、限位管;302、螺纹杆;303、限位板;304、轴承;4、升降板;5、供气仓;6、供气板;7、转动板;8、连接板;9、马达;10、进气管;11、出气管;12、单向阀;13、内螺纹管;14、气囊;15、放置盒;16、吸气面罩;17、放置板;18、吸气泵;19、连接管;20、放置箱;21、限位柱;22、扭柱;23、万向轮;24、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2、3、4所示,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安装于底板1顶部的支撑板2、升降机构3、升降板4、供气仓5,升降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气板6,供气板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板7和连接板8,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9,供气仓5的一端转动安装于转动板7的表面,供气仓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马达9的输出端,供气仓5的表面固定插接有两个进气管10、出气管11,出气管11、两个进气管10的内壁均固定插接有单向阀12,出气管11、两个进气管10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13,升降板4的顶部固设有气囊14和放置盒15,放置盒15的内部设置有吸气面罩16,供气板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7,放置板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气泵18,吸气泵18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9,连接管19的另一端螺纹插接于靠近出气管11的内螺纹管13的内壁,吸气泵18的出气端连通于吸气面罩16的进气端,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升降板4沿支撑板2长度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者将麻醉气体和氧气从两个进气管10通入,吸气泵18通过出气管11将混合后的气体吸出,通过吸气面罩16供给患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两个进气管10和出气管11的单向阀12方向相反,在两种气体进入供气仓5后,可以驱动马达9转动供气仓5,因为供气仓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转动板7,因此供气仓5可以转动,其内部的两种气体随着其转动充分的混
合,在混合完成后,再通过连接管19将混合后的气体通入吸气面罩16,因为设置有内螺纹管13,所以供气仓5与两种气体存储装置和吸气面罩16的出气端和进气端连通或者分离,解决了麻醉气体和氧气混合不均匀所导致病人不舒适和麻醉效果不好的问题。
[0021]具体的:在对病人进行麻醉时,需要将麻醉气体和氧气混合进入病人口中,为满足麻醉要求和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本装置通过供气仓5表面设置的两个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均设置有内螺纹空管来连接氧气和麻醉气体的存储装置,在两种气体通入供气仓5后,将两种气体的存储装置与进气口分离,通过驱动马达9输出端转动即转动供气仓5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后停下,通过连接管19连接内螺纹管13将混合气体供给患者,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如图1、2所示,具体的,升降机构3包括两个均固定安装于底板1顶部的限位管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式悬空麻醉装置,包括底板(1)、固定安装于底板(1)顶部的支撑板(2)、升降机构(3)、升降板(4)、供气仓(5),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供气板(6),所述供气板(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板(7)和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马达(9),所述供气仓(5)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板(7)的表面,所述供气仓(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马达(9)的输出端,所述供气仓(5)的表面固定插接有两个进气管(10)、出气管(11),所述出气管(11)、两个所述进气管(10)的内壁均固定插接有单向阀(12),所述出气管(11)、两个所述进气管(10)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内螺纹管(13),所述升降板(4)的顶部固设有气囊(14)和放置盒(15),所述放置盒(15)的内部设置有吸气面罩(16),所述供气板(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7),所述放置板(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气泵(18),所述吸气泵(18)的进气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9),所述连接管(19)的另一端螺纹插接于靠近所述出气管(11)的所述内螺纹管(13)的内壁,所述吸气泵(18)的出气端连通于吸气面罩(16)的进气端,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升降板(4)沿支撑板(2)长度向移动。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伦辉,王林,陈莉,王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