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9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湖底土壤层,所述湖底土壤层的顶部由下至上铺设有一字型倾斜的防渗结构层以及钢筋混凝土构造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构造层沿着防渗结构层的倾斜坡面依次构成下凹的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以及低水位区;通过缓释部可减少高水位区向中水位区、中水位区向低水位区的瀑布下落时水流与落差堤坝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水流流淌过程中对落差堤坝的损耗,缓释部的顶部通过斜面与落差堤坝的侧面过渡,缓释部的底部通过平面与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过渡,使缓释部与落差堤坝以及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能够平缓过渡,便于对缓释部及周围区域进行清理。部及周围区域进行清理。部及周围区域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景观湖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景观水体是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给人以美感的城市、乡村及旅游景点的水体。如大小湖泊、人工湖、城市河道。景观湖在城市的大小公园、园林景观中常为出现。景观湖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人为设计水位落差,在高低水位落差下,水往低处流形成瀑布的效果,提高美观性。而为保证在景观湖水位落差区的储水能力,需在水位落差区设置防渗结构。
[0003]如专利号为201420093677.X公开了一种西北地区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Z”字型防渗池底结构与钢筋混凝土坝体,“Z”字型池底基础结构沿着横向依次分成高位部分、连接部分以及低位部分,“Z”字型池底基础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素土夯实层、砂砾层、下混凝土保护层、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以及上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坝体设置于“Z”字型防渗池底结构的上方,钢筋混凝土坝体的一端设置一个用于形成高位水域的第一凹部,另一端设置一个用于形成低位水域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部,第二凹部位于所述低位部分的上方。
[0004]现有的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的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通过在高水位区与低水位区交汇处铺设花岗石层,由于高水位区与低水位区是采用直落式,水流与落水区域的接触面积较大,且花岗石层铺设的面积也较大,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对花岗石的铺设工期较长;
[0006]2、现有的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是通过迎合水位落差的梯度设置“Z”字型池底基础结构,在“Z”字型池底基础结构上铺设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等作为防水结构层,由于阶梯式铺设易造成的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出现褶皱现象,使得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的铺设面积较大,增加了防水施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高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直落式增加花岗石的铺设成本、阶梯式铺设增加防水成本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湖底土壤层,所述湖底土壤层的顶部由下至上铺设有一字型倾斜的防渗结构层以及钢筋混凝土构造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构造层沿着防渗结构层的倾斜坡面依次构成下凹的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以及低水位区,所述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的交汇部位均设置有高度递减的落差堤坝,所述落差堤坝在与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水平高度上均设有缓释部,所述缓释部的顶部通过斜面与落差堤坝的侧面过渡,所述缓释部的底部通过平面
与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过渡。
[0009]优选的,所述落差堤坝靠近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一面贴有一层第一花岗石面。
[0010]优选的,所述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位于落差堤坝水落区域内铺设有一层第二花岗石面。
[0011]优选的,所述高水位区的湖底铺设有一层第一河卵石散置层,所述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湖底铺设有一层第二河卵石散置层。
[0012]优选的,所述落差堤坝的顶部铺设有一层装饰面砖,所述第一花岗石面的顶面与装饰面砖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花岗石面的底面与缓释部上方斜面顶部平齐或超过斜面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花岗石面顶面与缓释部底部平面以及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平齐。
[0014]优选的,所述防渗结构层包括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所述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采用倾斜平铺,所述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的底部设有一层上混凝土保护层,所述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的顶部设有一层下混凝土保护层。
[0015]优选的,所述上混凝土保护层与湖底土壤层之间设有一层素土夯实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落差堤坝在与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水平高度上均设有缓释部,通过缓释部可减少高水位区向中水位区、中水位区向低水位区的瀑布下落时水流与落差堤坝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水流流淌过程中对落差堤坝的损耗,缓释部的顶部通过斜面与落差堤坝的侧面过渡,缓释部的底部通过平面与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过渡,使缓释部与落差堤坝以及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能够平缓过渡,便于对缓释部及周围区域进行清理;
[0018]2、本技术通过第一花岗石面与第二花岗石面可起到加强水位落差区域的结构强度,同时兼顾美观水位落差区域的作用,由于缓释部的设计可进一步减少第一花岗石面的铺设长度,而第二花岗石面仅在中、低水位区内去一段铺设,且铺设位置刚好处于高、中水位区的水落区域内,不仅可以起到加强水位落差区域的结构强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花岗石的铺设面积,进而可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缩短对花岗石的铺设工期,加快施工效率;
[0019]3、本技术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采用倾斜平铺,可降低铺设难度,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阶梯式铺设造成的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出现褶皱现象,同时一字型铺设可减少覆膜膨润土复合防水毯的铺设面积,降低了防水施工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落差堤坝;2、湖底土壤层;3、素土夯实层;4、防渗结构层;41、覆膜膨润土
复合防水毯;42、上混凝土保护层;43、下混凝土保护层;5、钢筋混凝土构造层;6、第一河卵石散置层;7、第二河卵石散置层;8、缓释部;9、第一花岗石面;10、装饰面砖;11、第二花岗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湖底土壤层2,湖底土壤层2的顶部由下至上铺设有一字型倾斜的防渗结构层4以及钢筋混凝土构造层5,钢筋混凝土构造层5沿着防渗结构层4的倾斜坡面依次构成下凹的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以及低水位区,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的交汇部位均设置有高度递减的落差堤坝1,落差堤坝1在与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水平高度上均设有缓释部8,通过缓释部8可减少高水位区向中水位区、中水位区向低水位区的瀑布下落时水流与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包括湖底土壤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湖底土壤层(2)的顶部由下至上铺设有一字型倾斜的防渗结构层(4)以及钢筋混凝土构造层(5),所述钢筋混凝土构造层(5)沿着防渗结构层(4)的倾斜坡面依次构成下凹的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以及低水位区,所述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的交汇部位均设置有高度递减的落差堤坝(1),所述落差堤坝(1)在与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水平高度上均设有缓释部(8),所述缓释部(8)的顶部通过斜面与落差堤坝(1)的侧面过渡,所述缓释部(8)的底部通过平面与中水位区或低水位区底面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差堤坝(1)靠近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的一面贴有一层第一花岗石面(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位区与低水位区位于落差堤坝(1)水落区域内铺设有一层第二花岗石面(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湖水位落差区储水防渗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水位区的湖底铺设有一层第一河卵石散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远贺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