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72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S1、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某一电缆群截面,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最边侧电缆通电时的自热温升及其相邻电缆的互热温升;S2、基于步骤S1获得的通电电缆的自热温升及其相邻电缆各自的互热温升,对N+1热路模型的热阻和热容进行求解,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求解结果进行筛选,获得热阻参数及热容参数;S3、利用N+1热路模型计算所有电缆通电时的电缆群暂态温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计算效率高,当敷设工况确定以后,模型固定,不随负荷和环境温度变化,实用性高,且计算精度高。且计算精度高。且计算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运行
,尤其涉及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中型城市的输配电线路大多数已经被地下电力电缆所替代,而地下电力电缆存在散热环境复杂、热物性参数受环境影响较大的缺点,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电力电缆的运行电流往往均低于实际可承载的最大电流。另外,电力电缆的额定载流量往往是按照当地的最高气温、长期稳定工作、导热系数恒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到,而实际运行中,最高温度只有较少的时间,负荷往往呈现多变性、土壤的热物性参数非恒定,这就使得实际电缆的载流能力与设计时计算的额定载流量有较大的偏差。此外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受到空间的限制、昂贵地价的制约,再增加新的电缆线路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比较困难。
[0003]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和热路模型的方法。数值计算的方法耗时较长,对于应急负荷工况下需要快速得到指导建议的情况不适用。现有的热路模型大多根据分散加组合的方式,将电缆群分解为自热和互热,分别采用单独的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某一电缆群截面,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最边侧电缆通电时的自热温升及其相邻电缆的互热温升;S2、基于步骤S1获得的通电电缆的自热温升及其相邻电缆各自的互热温升,对N+1热路模型的热阻和热容进行求解,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求解结果进行筛选,获得热阻参数及热容参数;S3、利用N+1热路模型计算所有电缆通电时的电缆群暂态温升;S4、依次对每根电缆进行通电,基于热阻参数及热容参数通过N+1热路模型,计算获得每根电缆的自热温升及其在其余电缆通电时的互热温升,得到通电时电缆群暂态温升;S5、将步骤S3的计算结果对步骤S4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满足预设误差范围内的计算结果进行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基于一组已知电缆群的温升数据,设置热阻及热容的取值范围,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取值范围内获取一组与电缆群的温升数据误差最小的数值,作为该电缆群热路模型的热阻参数及热容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N+1支路热路模型的电缆群暂态温升计算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春赵晓轶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