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晓东专利>正文

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64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中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扰动组件将高密度淤泥转换为低密度淤泥混合物从而利于淤泥泵将淤泥从淤泥井中排出,同时能将低密度的淤泥混合物在动态移动中被聚拢在淤泥泵周围利于淤泥泵持续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人员清淤的环境,可以对淤泥井底部的较高密度的淤泥进行较为彻底的清理;通过利用扰动组件的上下摆动将淤泥井底部的高密度的淤泥与水混合在动态过程中形成便于淤泥泵汲取的低密度淤泥混合物,同时扰动组件配合导向管和蓄污槽共同将混合好的低密度淤泥混合物在扰动组件动态摆动中聚拢在位于蓄污槽内的淤泥泵周围,从而保证了淤泥泵的正常工作,提升了井底淤泥的排出效率。升了井底淤泥的排出效率。升了井底淤泥的排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治理中淤泥井或排污井内容易堆积淤泥,特别是井底部的淤泥更不易清理,时间稍长随着井底部的淤泥密度变大,在井中清理淤泥中多用淤泥泵直接抽取淤泥,而淤泥泵在抽取淤泥时会自然将流动性较好的淤泥抽取,随着抽取过程的进行井底剩余的淤泥密度越来越高淤泥泵工作也来越困难,又因为空间有限人员也无法及时将淤泥聚拢在淤泥泵周围,因此强行用泵抽取井底部的淤泥也无法做到较为彻底的将淤泥抽取干净反而会损坏泵体,而多采用人员直接进入至井底部,如图9所示,,然后人员用桶、铲子等将井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整个过程不仅效率低下更为关键的是因为淤泥井污染气体较多作业空间狭小作业环境恶劣因此对进入其中的人员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如何能通过在人员不进入井底的状态下,即能保持淤泥泵在抽取淤泥时淤泥泵周围能源源不断的聚集淤泥,同时井底的将淤泥不会因为淤泥泵的抽取而变得密度越来越大而难于抽取就显得尤为关键。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圆形的污水井A的开口上部架设滑轮架,使得滑轮架的滑轮位于污水井A的中心位置的上部;2)用绳子缠绕滑轮,使得绳子的一端与吊耳固定连接;3)将污水泵通过导向管内的放置腔向下放入至蓄污槽内,污水泵的进口朝下且位于下部槽内,污水泵的出水管向上且穿过导向管,且污水泵的出水管继续向上穿过相邻的两个吊绳之间的区域;4)下放绳子使得导向管、蓄污槽、淤泥汇聚部和污水泵向下进入至污水井A内,污水泵的出水管的上端面位于污水井A的外侧;5)当下部槽的底端接触污水井A底部的淤泥层后,将绳子固定;6)向着污水井A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得水层没过污水井A内的淤泥层的上端面;7)释放绳子,此时在复位弹簧的向下的复位力的作用下,移位圈向下移动,随着移位圈向下移动,移位圈带动剪切臂向下移动,随着剪切臂向下移动,剪切臂带动扰动片向下移动,随着扰动片向下移动,扰动片向下对扰动区附近的水施加作用力,扰动区附件的水向下冲击污水井A底部的淤泥层;8)向上拉动绳子,绳子带动移位圈向上移动,同时移位圈向上压缩复位弹簧,随着移位圈向上移动移位圈通过剪切臂带动扰动片向上移动,随着扰动片向上移动,扰动片向上对扰动区附近的水施加作用力,扰动区附近的水带动污水井A底部的淤泥层内的淤泥向上涌动;9)重复步骤7)

8),在扰动片不断的向上或向下摆动的过程中,扰动片将淤泥层内的淤泥逐渐和水混合中形成淤泥水,淤泥水经过过淤间隙进入扰动片和蓄污槽外侧之间的区域,随着扰动片的摆动,淤泥水经过过流间隙进入至下部槽内;10)启动污水泵将进入至下部槽内的淤泥水排出至污水井A外;11)重复步骤9)

10)随着污水井A底部的淤泥层高度逐级降低,蓄污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往下移动并且蓄污槽底部逐渐接触污水井A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12)当污水井A底部的污泥层被清理干净,残留在污水井A底部的枝丫、塑料袋等一部分固体垃圾被卡在上卡框、横梁、下搅拌棒之间的区域,此时在污水井A上部旋转绳子从而带动吊绳、导向管和蓄污槽同时进行小幅度转动,随着蓄污槽的转动,上卡框和下搅拌棒同时转动,在上卡框和下搅拌棒的转动中,另一部分的固体垃圾进入至上卡框和下搅拌棒之间的区域并被固定;13)拉动绳子将吊绳、导向管和蓄污槽从污水井A拉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涉及一种环境治理中污水、淤泥处理机构,该机构包括:导向管,为中空圆管状内设置有放置腔;蓄污槽,内部位中空状且上部呈开口状,位于导向管正下部,蓄污槽的中心线与导向管的中心线重合,蓄污槽的上部开口与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刘晓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