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加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036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5
一种灌装加塞系统,包括容器输送装置、灌针、加塞套筒和保护气体充气部件,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灌针与所述加塞套筒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的出气孔,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还设有供所述灌针穿过的第一通道和/或供所述加塞套筒穿过的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可以向灌针与加塞套筒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当灌装后且尚未加塞的容器经过此区域时,可以获得保护气体的防护,控制容器内的残氧量;并且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可以供灌针、加塞套筒穿过,因此不会影响灌装和加塞作业,也不会受到灌针与加塞套筒之间非常狭窄的空间影响,结构简单、有效。有效。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装加塞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灌装加塞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预灌封自动灌装加塞系统中,需要在药液灌装之后至加塞密封过程中提供氮气保护的情景(氮气性质稳定,且易于制取,因此较为常用,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惰性气体等作为保护气体)。为了减少暴露风险,同时节约输送时间,考虑将灌装工位和加塞工位之间的距离缩短至20

30mm,在对残氧量要求很高的情况下(即利用氮气将容器中的空气置换出来,使容器内的含氧量尽可能低),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充分考虑从灌装到加塞过程中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氮气保护。此外,传统的充氮装置一般设置在灌装工位与加塞工位之间,在灌装工位和加塞工位通常并不能提供氮气保护,因此药液仍然存在暴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提供气体保护的灌装加塞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灌装加塞系统,包括容器输送装置、灌针、加塞套筒和保护气体充气部件,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灌针与所述加塞套筒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的出气孔,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还设有供所述灌针穿过的第一通道和/或供所述加塞套筒穿过的第二通道。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孔斜向下布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针设于灌针安装座上,所述灌针安装座内设有第一充气通道,所述灌针外周设有充气套管,所述充气套管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充气套管下端内壁与所述灌针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充气间隙,所述第一充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充气间隙连通。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套管上端外壁与所述灌针安装座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充气间隙,所述第一充气通道、所述第二充气间隙和所述第一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设有多个并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针与所述充气套管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方,所述灌针安装座与所述充气套管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充气间隙的上下两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针安装座设于支撑柱上,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设于充气部件安装座上,所述充气部件安装座也设于所述支撑柱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塞套筒设于套筒安装座上,所述套筒安装座内设有第二充气通道,所述加塞套筒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塞套筒外壁与所述套筒安装座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充气间隙,所述第二充气通道、所述第三充气间隙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设有多个并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塞套筒与所述套筒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三充气间隙的上下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灌装加塞系统,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可以向灌针与加塞套筒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当灌装后且尚未加塞的容器经过此区域时,可以获得保护气体的防护,控制容器内的残氧量;并且保护气体充气部件上设有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可以供灌针、加塞套筒穿过,因此不会影响灌装和加塞作业,也不会受到灌针与加塞套筒之间非常狭窄的空间影响,结构简单、有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灌装加塞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的保护气体充气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的保护气体充气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的灌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8是本技术中的加塞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中的加塞套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1、容器输送装置;11、容器;2、灌针;21、灌针安装座;22、第一充气通道;23、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3、充气套管;31、第一进气口;32、第一充气间隙;33、第二充气间隙;4、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1、出气孔;42、第一通道;43、充气部件安装座;44、第三充气通道;5、支撑柱;6、加塞套筒;61、套筒安装座;62、第二充气通道;63、第二进气口;64、第三充气间隙;65、第三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本部分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本部分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图1至图9示出了本技术灌装加塞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灌装加塞系统,包括容器输送装置1、灌针2、加塞套筒6和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设有用于向灌针2与加塞套筒6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的出气孔41,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
还设有供灌针2穿过的第一通道42。其中,保护气体例如可以是常用的氮气等;具体参见4和图5,优选的,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内还设有第三充气通道44,并且出气孔41设有多个,多个出气孔41均与第三充气通道44连通。
[0028]本实施例的灌装加塞系统,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设有出气孔41,出气孔41可以向灌针2与加塞套筒6之间的区域输出氮气,当灌装后且尚未加塞的容器11经过此区域时,可以获得氮气保护,从而控制容器11内的残氧量;并且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设有第一通道42,可以供灌针2穿过,因此不会影响灌装作业,也不会受到灌针2与加塞套筒6之间非常狭窄的空间影响,结构简单、有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设置供加塞套筒6穿过的第二通道(图中未示出,具体参见图3,即将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移动至加塞套筒6下方);或,在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同时设置第一通道42和第二通道,分别供灌针2和加塞套筒6穿过。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出气孔41斜向下布置,有利于增加氮气覆盖的范围,同时便于氮气顺利地充入容器11内将空气置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加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输送装置(1)、灌针(2)、加塞套筒(6)和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灌针(2)与所述加塞套筒(6)之间的区域输出保护气体的出气孔(41),所述保护气体充气部件(4)上还设有供所述灌针(2)穿过的第一通道(42)和/或供所述加塞套筒(6)穿过的第二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加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41)斜向下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加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针(2)设于灌针安装座(21)上,所述灌针安装座(21)内设有第一充气通道(22),所述灌针(2)外周设有充气套管(3),所述充气套管(3)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1),充气套管(3)下端内壁与所述灌针(2)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充气间隙(32),所述第一充气通道(22)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31)与所述第一充气间隙(3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加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套管(3)上端外壁与所述灌针安装座(21)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充气间隙(33),所述第一充气通道(22)、所述第二充气间隙(33)和所述第一进气口(31)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31)设有多个并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加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针(2)与所述充气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圣杰周怀洲喻明亮廖和鑫张志来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