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303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4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涉及一种电梯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标准层,每个标准层均包括立柱、电梯井圈梁、候机厅预制板、连廊预制板,立柱分别穿过电梯井圈梁、候机厅预制板、连廊预制板,并通过外伸钢筋、灌浆套筒相配合的灌浆连接方式将上下两个标准层连接在一起;电梯井圈梁的一端与候机厅预制板连接,候机厅预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多块连廊预制板连接,多块连廊预制板相互连接且连通整个楼层;电梯井圈梁、候机厅预制板、连廊预制板之间分别通过外伸钢筋、灌浆套筒相配合的灌浆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点连接可靠,可保证连廊预制板之间的稳定性和构件之间的连接质量,具有结构安全、有效提高旧楼加装电梯普及率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于推广应用。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存国内老旧多层楼房大多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该种楼房普遍未安装电梯。随着时间的发展,老旧楼房住户逐渐老龄化,通过楼梯上下楼的出行方式对老人造成极大的不便利和安全隐患,已构成出行障碍。但该种楼房仍在使用年限范围内,对其进行拆除重建的成本过高,也易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老旧多层楼房进行电梯加装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有对旧楼加装电梯的案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3](1)在构件之间的节点连接不可靠,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梯与建筑的沉降存在差异,导致连廊与电梯之间产生裂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4](2)现存的旧楼加装电梯方式大多局限为每单元加装一部电梯,这种一梯一单元的方式存在着居民分摊加装电梯费用过高的问题,而居民出资费用也是现在阻碍旧楼加装电梯普及的一大难题。
[0005](3)现有的旧楼加装电梯大多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所有模块在工厂完成浇筑,现场进行拼装。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标准层,每个标准层均包括立柱(1)、电梯井圈梁(2)、候机厅预制板(3)、连廊预制板(4),连廊预制板(4)连通旧楼的入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1)分别穿过电梯井圈梁(2)、候机厅预制板(3)、连廊预制板(4),并通过外伸钢筋、灌浆套筒相配合的灌浆连接方式将上下两个标准层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梯井圈梁(2)的一端与候机厅预制板(3)连接,候机厅预制板(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多块连廊预制板(4)连接,多块连廊预制板(4)相互连接且连通旧楼整个楼层各个单元的入户平台;所述的电梯井圈梁(2)与候机厅预制板(3)之间、候机厅预制板(3)与连廊预制板(4)之间分别通过外伸钢筋、灌浆套筒相配合的灌浆方式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1)分别安装在电梯井圈梁(2)的四角、候机厅预制板(3)的一端两角、连廊预制板(4)远离候机厅预制板(3)的一侧两角,且立柱(1)内设有外伸钢筋Ⅰ(101)、预应力筋(102)和灌浆套筒Ⅰ(103)、预应力筋孔道(104),外伸钢筋Ⅰ(101)安装在立柱(1)的上端,灌浆套筒Ⅰ(103)预埋在立柱(1)的下端,下层立柱的外伸钢筋Ⅰ(101)穿过电梯井圈梁(2)、候机厅预制板(3)、连廊预制板(4)的预留孔洞后,插入上层立柱下端的灌浆套筒Ⅰ(103)内,并通过灌浆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预应力筋孔道(104)设置在立柱(1)的中心,所述预应力筋(102)的底端锚固在预应力筋孔道(104)的底部,预应力筋(102)的顶端通过张拉后锚固在预应力筋孔道(104)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立柱(1)的预应力筋(102)底部还安装有用于传递竖直方向作用力的橡胶垫块(1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旧楼加装电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井圈梁(2)的四角预留用于通过立柱外伸钢筋Ⅰ(101)、预应力筋(102)的预留孔洞Ⅰ(201);电梯井圈梁(2)在靠近候机厅预制板(3)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外伸钢筋Ⅱ(202);所述的候机厅预制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梁李治曾隽一吴世豪孙小博冉茂程黄嘉欢黄伟灼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