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测量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试样上样装置。本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包括:试样笼,其外壁周向均布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空心吸附条,以及位于空心吸附条一侧的若干个夹持器;其中,所述空心吸附条朝向夹持器的一侧对应各夹持器开设有相应负压孔,以在同条的负压孔均保持负压时,使各被吸入孔内的纤维试样张紧。本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可以较高的密度存放纤维试样,且纤维试样被吸入空心吸附条内的部分活动空间有限,被吸入时呈横向摆放,存放期间即使试样笼转动也无法互相发生缠绕,取出时只要也提供负压,就能将处于张紧状态的纤维试样逐根取出,不会因为纠缠扯断试样。样。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纤维试样上样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测量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纤维试样上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纤维的拉伸性能、卷曲性能等一些性能指标需要达到厂家的要求后,纺织厂才能加工出相应性能的面料。诸如拉伸性能、卷曲性能等一些性能指标都是通过拉伸单根纤维试样来得到的,在最新实施的《GB/T14337
‑
2022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中,要求一次试验的样品数量为50根。而为了防止纤维试样因操作原因损坏或其他意外因素而无法得出数据,导致本次试验因数据不足50个而报废,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准备多于50根的纤维试样。
[0003]而纺织厂多条生产线一天将产出很多批次的产品,当各批次都要进行前述的检测时,试样数量极为庞大。此时,例如申请号为202220523632.6的专利文献中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单纤维强力仪,仅依靠人工逐根检测会需要大量人力,通常情况下是远超质检部门所配备的人员的。
[0004]若要采取机器自动检测,则需要上样装置来暂存纤维试样,以及将纤维试样送往相应的检测工位。传统上样装置中用来暂存纤维试样的试样笼都是采用竖直挂放纤维试样的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1610642727.9的专利文献中提供的试样笼。
[0005]这种试样笼在暂存试样时,每根纤维试样除了上端需要夹持器,下端也需要夹持器,这样才能够避免试样笼转动对接机械手的过程中,未固定的下端飘荡而发生缠绕。这样每根竖置的纤维试样及其两端的夹持器相当于占用了一个条形空间,而这一个条形空间只能存放一根纤维试样,若要将上样量提到几百根的水平,试样笼要做得非常大,连带着整个上样装置也会变得相当臃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高密度暂存纤维试样,且暂存的纤维试样能够顺利取出的上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试样上样装置,以解决目前纤维试样自动检测设备中上样装置的夹持纤维试样的部件占用过多空间导致纤维试样存放密度过低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包括:试样笼,其外壁周向均布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空心吸附条,以及位于空心吸附条一侧的若干个夹持器;其中,所述空心吸附条朝向夹持器的一侧对应各夹持器开设有相应负压孔,以在同条的负压孔均保持负压时,使各被吸入孔内的纤维试样张紧。
[0008]进一步,本纤维试样上样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试样笼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抽气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试样笼的一侧并对应所述空心吸附条的气孔;所述抽气机构适于在转动机构驱动所述试样笼转动,将一空心吸附条转动至上样位时,贴附该空心吸附条的气孔进行抽气,以使纤维试样被上样机构取出时,同条的负压孔均保持负压。
[0009]进一步,所述上样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试样笼的外侧;夹持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第二移动组件,其伸入所述试样笼的内侧;释放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控制模块,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启动,将所述夹持组件移动至相应夹持器处后,控制夹持组件伸出并夹住纤维试样,并在控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启动,将所述释放组件移动至该夹持器处,控制释放组件启动,顶开该夹持器以松开纤维试样后,控制夹持组件收回。
[0010]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气缸,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且伸出端设有夹持基板;夹爪,其设置在所述夹持基板上;纤维夹爪,其设置在所述夹持基板上,并从所述夹爪内侧穿过;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所述夹持气缸伸出,并控制所述夹爪夹合,以使所述纤维夹爪夹住纤维试样。
[0011]进一步,所述夹持器包括:下夹纱珠,其设置在所述试样笼外壁上的安装通孔中,并开有夹纱通孔;顶杆,其凸部通过弹簧与所述下夹纱珠插入安装通孔的一端相连,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夹纱通孔;上夹纱珠,其设置在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夹纱通孔的一端。
[0012]进一步,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抽气气缸,其设置在所述气孔的一侧;抽气管,其设置在所述抽气气缸的伸出端上;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所述抽气气缸伸出,以将抽气管贴附相应的气孔进行抽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旨在解决目前纤维试样自动检测设备中上样装置的夹持纤维试样的部件占用过多空间导致纤维试样存放密度过低的技术问题,传统纤维试样自动检测设备中上样装置的试样笼夹持一根纤维试样需配备一对夹持器,且该纤维试样和该对夹持器需要独占一个条形空间,本上样装置以空心吸附条代替成对夹持器中的一个,纤维试样未被夹住的一端能够通过对应负压孔被吸入空心吸附条内,可以呈L形摆放,同样长的纤维试样呈L形摆放后,竖向的长度就减小了,因此空心吸附条可以与夹持器设置得很近,在竖向上就能设置更多对空心吸附条与夹持器;而在横向上,纤维试样的横向部分可以通过在空心吸附条内相互堆叠的方式,来减小L形摆放后所带来的横向长度上的增长。因此本纤维试样上样系统可以较高的密度存放纤维试样,且纤维试样被吸入空心吸附条内的部分活动空间有限,被吸入时呈横向摆放,存放期间即使试样笼转动也无法互相发生缠绕,取出时只要也提供负压,就能将处于张紧状态的纤维试样逐根取出,不会因为纠缠扯断试样。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的控制框图;
[0021]图中:
[0022]试样笼100,安装通孔101,空心吸附条110,负压孔111,气孔112,夹持器120,下夹纱珠121,夹纱通孔122,顶杆123,凸部124,弹簧125,上夹纱珠126;
[0023]转动机构200;
[0024]抽气机构300,抽气气缸310,抽气管320;
[0025]上样机构400,第一移动组件410,夹持组件420,夹持气缸421,夹持基板422,夹爪423,纤维夹爪424,第二移动组件430,释放组件440;
[0026]纤维试样510,第一移动组件的滑块5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的所有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样笼(100),其外壁周向均布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空心吸附条(110),以及位于空心吸附条(110)一侧的若干个夹持器(120);其中,所述空心吸附条(110)朝向夹持器(120)的一侧对应各夹持器(120)开设有相应负压孔(111),以在同条的负压孔(111)均保持负压时,使各被吸入孔内的纤维试样张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试样笼(100)转动的转动机构(200);以及抽气机构(300),其设置在所述试样笼(100)的一侧并对应所述空心吸附条(110)的气孔(112);所述抽气机构(300)适于在转动机构(200)驱动所述试样笼(100)转动,将一空心吸附条(110)转动至上样位时,贴附该空心吸附条(110)的气孔(112)进行抽气,以使纤维试样被上样机构(400)取出时,同条的负压孔(111)均保持负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试样上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样机构(4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410),其设置在所述试样笼(100)的外侧;夹持组件(42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10)上;第二移动组件(430),其伸入所述试样笼(100)的内侧;释放组件(44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0)上;控制模块,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10)启动,将所述夹持组件(420)移动至相应夹持器(120)处后,控制夹持组件(420)伸出并夹住纤维试样,并在控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0)启动,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裕丰,孟昊海,孙伟平,李红杰,王丽莉,封妍君,于俊海,孙明明,刘玲玲,洪国权,潘忠宝,吴清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