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静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078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1
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单腔鼻导管末端单方向气流强度过大及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查看鼻导管的问题;包括壳体,壳体前侧经进气管与外界连通,壳体上设有可夹闭进气管的夹板,壳体后侧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出气管与外界连通,出气管内后侧设有挡盘,挡盘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贯通的通孔,出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里外贯通的气孔,出气管后端设有前后贯通的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降低了单方向的集中气流,既减少了出气管脱落的现象,也降低了护理人员查看及固定出气管的频率。了护理人员查看及固定出气管的频率。了护理人员查看及固定出气管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吸氧护理
,特别是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0003]目前,常用鼻导管吸氧法进行吸氧,即将鼻导管插入鼻腔顶端进行吸氧,幼儿使用鼻导管吸氧法有以下几个问题:
[0004]1.由于幼儿鼻腔粘膜发育不完全,单腔鼻导管末端管径较小,氧气流量较大,在吸氧过程中单方向集中的气流会引起氧气喷射部位不适,会大大降低幼儿吸氧的配合度,使其烦躁哭闹头部频繁晃动,极易导致其鼻导管脱落;
[0005]2.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查看鼻导管状况,以便鼻导管脱落后及时重新固定,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反复固定鼻导管也会导致幼儿舒适度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单腔鼻导管末端单方向气流强度过大及护理人员需要频繁查看鼻导管的问题。
[0007]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前侧经进气管与外界连通,壳体上设有可夹闭进气管的夹板,壳体后侧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出气管与外界连通,进气管孔口面积小于出气管孔口面积的二倍,出气管内后侧设有挡盘,挡盘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贯通的通孔,出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里外贯通的气孔,气孔距挡盘的距离等于其半径,同一出气管上多个气孔孔口面积与多个通孔面积之和大于出气管的孔口面积,出气管后端设有前后贯通的圆环,多个通孔在直线方向上被对应侧的圆环遮挡,圆环孔口面积大于多个通孔面积之和。
[0008]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降低了单方向的集中气流,既减少了出气管脱落的现象,也降低了护理人员查看及固定出气管的频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11]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3]图5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0014]图6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壳体1,壳体1前侧经进气管2与外界连通,壳体1上设有可夹闭进气管2的夹板3,壳体1后侧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出气管4与外界连通,进气管2孔口面积小于出气管4孔口面积的二倍,出气管4内后侧设有挡盘5,挡盘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贯通的通孔6,出气管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里外贯通的气孔7,气孔7距挡盘5的距离等于其半径,同一出气管4上多个气孔7孔口面积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大于出气管4的孔口面积,出气管4后端设有前后贯通的圆环8,多个通孔6在直线方向上被对应侧的圆环8遮挡,圆环8孔口面积大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
[0017]为了使夹板3夹闭进气管2,所述的壳体1前侧壁上开设有滑槽,进气管2后端穿过滑槽,夹板3位于进气管2右方且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8]为了限制夹板3的位置,所述的夹板3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槽10,壳体1上侧壁上滑动连有下端可插入插槽10内的滑杆11。
[0019]为了便于夹板3的左右移动,所述的夹板3左端经弹簧与滑槽左侧壁连接,夹板3与滑槽滑动连接。
[0020]为了便于滑杆11的移动,所述的滑杆11为L形且其下端面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
[0021]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壳体1内底面上设有挡板12,挡板12前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挡板12上端面的高度高于进气管2上端的高度,壳体1下端设有胶布13。
[0022]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初始状态为滑杆11下端插入右侧的插槽10内,夹板3左端夹闭进气管2,连接进气管2与供氧设备,拉动两侧的出气管4,将出气管4插入患儿的两个鼻孔内,撕开胶布13上的保护膜,拉动壳体1,将胶布13粘贴在患儿鼻孔与嘴之间的皮肤上,此时,完成了对壳体1的固定;
[0023]固定壳体1后,向上拉动滑杆11,当滑杆11脱离对应侧的插槽10时,夹板3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右移动,进气管2前后两侧连通,氧气经进气管2进入壳体1内,当夹板3右端与壳体1接触时,松开滑杆11,滑杆11在重力作用下插入对应侧的插槽10内,氧气持续从进气管2进入壳体1内;
[0024]氧气进入壳体1内后,氧气冲击在挡板12上,由于挡板12前低后高,氧气在挡板12的导向作用下冲至壳体1上侧壁上,氧气气流冲击力下降,当与壳体1上侧壁接触过的氧气经进入出气管4内后,由于进气管2孔口面积小于出气管4孔口面积的二倍,通过出气管4的氧气气流冲击力进一步下降;
[0025]当氧气冲击在挡盘5上时,部分氧气气流经多个气孔7流向患儿鼻孔内,其余氧气气流穿过多个通孔6继续向出气管4出口方向流动,由于气孔7距挡盘5的距离等于其半径,同一出气管4上多个气孔7孔口面积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大于出气管4的孔口面积,流出出气管4的氧气气流及穿过通孔6的氧气气流不仅冲击力进一步下降,而且方向发生改变,由于多个通孔6在直线方向上被对应侧的圆环8遮挡,圆环8孔口面积大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从出气管4孔口流出的氧气气流冲击力进一步下降;
[0026]由上可知,冲击在患儿鼻孔内的氧气气流依次经挡板12、两个出气管4、多个气孔7和多个通孔6、圆环8层层递减,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及吸氧的配合度,减少了其烦躁哭闹头部频繁晃动而致出气管4滑落的可能性;
[0027]当不需要吸氧时,向上拉动壳体1,使胶布13脱离患儿皮肤,此时,拉动壳体1,使出气管4脱离混入鼻孔,使出气管4脱离供氧设备即可。
[0028]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氧气气流依次经两个出气管、多个气孔和多个通孔及圆环的导向分流作用下冲击强度层层递减,经圆环及多个气孔流出的氧气气流方向也发相变化,降低了单方向的集中气流引起患儿鼻孔内皮肤的不适,增加了患儿吸氧的配合度,既减少了患儿因头部晃动而导致出气管脱落的现象,也降低了护理人员查看及固定出气管的频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前侧经进气管(2)与外界连通,壳体(1)上设有可夹闭进气管(2)的夹板(3),壳体(1)后侧的左右两侧分别经出气管(4)与外界连通,进气管(2)孔口面积小于出气管(4)孔口面积的二倍,出气管(4)内后侧设有挡盘(5),挡盘(5)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贯通的通孔(6),出气管(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里外贯通的气孔(7),气孔(7)距挡盘(5)的距离等于其半径,同一出气管(4)上多个气孔(7)孔口面积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大于出气管(4)的孔口面积,出气管(4)后端设有前后贯通的圆环(8),多个通孔(6)在直线方向上被对应侧的圆环(8)遮挡,圆环(8)孔口面积大于多个通孔(6)面积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幼儿吸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马洋李洁马娜尹君平张汶娟刘洁
申请(专利权)人:张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