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99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0
一种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含:增强纤维(A)5~50重量份、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40~94.9重量份、和由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二羧酸与氨形成的铵盐(C)0.1~10重量份,增强纤维(A)的重均纤维长度(Lwa1)为0.4~7mm,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由聚酰胺树脂(B1)、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B2)、和通过(B1)与(B2)的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B3)构成,树脂(B2)以数均粒径10~1,000nm粒子状地分散。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力学特性(弯曲特性、耐冲击特性)优异,并且纤维分散性和成型性、进一步吸水时刚性优异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脂组合物成型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

技术介绍

[0002]包含增强纤维和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由于轻量且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体育用品用途、航空宇宙用途和一般产业用途等。作为这些成型品所使用的增强纤维,可举出铝纤维、不锈钢纤维等金属纤维、碳化硅纤维、碳纤维等无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唑(PBO)纤维等有机纤维等。
[0003]此外,包含增强纤维和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由于具有优异的轻量性和力学特性,因此以体育构件、汽车构件为代表,最近在电子设备壳体、家电用途的外装部件等领域中也被使用。特别是,体育用途、电子设备壳体、家电用途的部件等由于要求更加的轻量化、薄型化,因此需要成型时的高流动性,此外,由于作为外装构件而被使用,因此要求成型品表面的良好的外观品质、特别高的纤维分散性。由于进一步要求落下时、赋予冲击时的成型品的抗弯强度、耐冲击性,因此要求由可以表现高的外观品质与力学特性两者,并且可以表现能够应对轻量化、薄型化的高流动性的成型材料形成的成型品。此外,进一步对于体育用途、电子设备壳体、家电用途的部件等,要求更加轻量化、薄型化,但在通常环境下发生由成型品的吸水引起的刚性降低,因此可知发生成型品的弯曲。因此,需要在吸水时也可以表现刚性的成型品。
[0004]作为提高力学特性的手段,提出了:包含碳纤维、有机纤维和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且碳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与平均纤维端部间距离、有机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与平均纤维端部间距离在特定的范围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含有碳纤维和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与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的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此外,作为提高成型品成型时的流动性的技术,提出了在成型品中包含树枝状聚酯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0006]进一步,作为抑制成型品的吸水性的技术,提出了在成型品中包含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酰胺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98103号
[00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107022号
[00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

249363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

140237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9

1517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5]关于通过专利文献1和2的技术而获得的成型品,记载了为了改善冲击强度,除了碳纤维以外还加入有机纤维、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加入树枝状聚酯,从而使流动性提高。
[0016]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通过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中加入聚烯烃树脂,从而抑制成型品的吸水率。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通过基体树脂使用吸水率低的芳香族聚酰胺树脂,从而抑制成型品的吸水率。
[0017]然而,关于通过专利文献1而获得的成型品,仅记载了由于包含碳纤维和有机纤维,因此表现高冲击强度,在专利文献1中对由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的流动性、纤维分散性没有提及,所得的成型品的流动性和纤维分散性不充分。此外,关于通过专利文献2获得的成型品,记载了通过使用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从而可以表现高冲击强度,但这里也对成型品的流动性和纤维分散性没有提及。此外,通过专利文献3的技术获得的成型品由于包含树枝状聚酯,因此以成型品的流动性高作为特征,但纤维分散性的改善不充分。
[0018]此外,通过专利文献4和5的技术而获得的成型品由于包含吸水率低的聚烯烃树脂、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因此以吸水时的成型品的刚性高作为特征,但纤维分散性的改善不充分。
[0019]这样,对于现有技术,在以聚酰胺树脂组合物作为基体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中,得不到力学特性(包含弯曲特性、耐冲击特性)优异、成型品的纤维分散性优异、进一步成型性(流动性)和吸水时刚性(低吸水)优异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期望开发这样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
[0020]本专利技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课题,以获得力学特性(弯曲特性、耐冲击特性)优异,并且纤维分散性和成型性、进一步吸水时刚性优异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作为目的,特别是以提供该成型材料作为目的。
[002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2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构成。
[0023](1)一种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含:增强纤维(A)5~50重量份、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40~94.9重量份、由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二羧酸与氨形成的铵盐(C)0.1~10重量份,上述增强纤维(A)的重均纤维长度(Lwa1)为0.4~7mm,上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由聚酰胺树脂(B1)、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B2)、和通过上述聚酰胺树脂(B1)与上述树脂(B2)的反应生成的化合物(B3)构成,上述树脂(B2)以数均粒径10~1,000nm粒子状地分散。
[0024](2)根据(1)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所包含的上述聚酰胺树脂(B1)形成连续相,上述树脂(B2)形成分散相,并且,在上述分散相内含有由上述化合物(B3)形成的粒径1~100nm的微粒。
[0025](3)根据(2)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由上述化合物(B3)形成的上述微粒在由上述树脂(B2)形成的粒子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为20%以上。
[0026](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树脂(B2)为具有选自氨基、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环氧基、酸酐基和唑啉基中的至少1种反应
性官能团的树脂。
[0027](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树脂(B2)为聚烯烃树脂。
[0028](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增强纤维(A)包含碳纤维(A1)和有机纤维(A2),相对于该碳纤维(A1)与有机纤维(A2)的合计100重量份,包含碳纤维(A1)50~99重量份、有机纤维(A2)1~50重量份。
[0029](7)根据(6)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有机纤维(A2)的重均纤维长度(Lwa2)为3~7mm。
[0030](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上述聚酰胺树脂(B1)为聚酰胺树脂(B1a)与聚酰胺树脂(B1b)的混合物,所述聚酰胺树脂(B1a)选自聚酰胺6、和聚酰胺66,所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含:增强纤维(A)5~50重量份、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40~94.9重量份、和由碳原子数6~12的脂肪族二羧酸与氨形成的铵盐(C)0.1~10重量份,所述增强纤维(A)的重均纤维长度Lwa1为0.4~7mm,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由聚酰胺树脂(B1)、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B2)、和通过所述聚酰胺树脂(B1)与所述树脂(B2)的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B3)构成,所述树脂(B2)以数均粒径10~1,000nm粒子状地分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所述聚酰胺树脂组合物(B)所包含的所述聚酰胺树脂(B1)形成连续相,所述树脂(B2)形成分散相,并且,在所述分散相内含有由所述化合物(B3)形成的粒径1~100nm的微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由所述化合物(B3)形成的所述微粒在由所述树脂(B2)形成的粒子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为2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所述树脂(B2)为具有选自氨基、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环氧基、酸酐基和唑啉基中的至少1种反应性官能团的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成型品,所述树脂(B2)为聚烯烃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慎滨口美都繁森冈信博铃木贵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