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82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7
本公开关于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第二调节单元运动,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调整部;第一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连接,固定部与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分离,调整部能够相对固定部运动。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可穿戴设备在佩戴之前,例如VR/AR眼镜,通常需要调节松紧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传统可穿戴设备中,用于调节松紧度的相关配件所占空间较大,不具轻便性,因此不便于外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运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所述调整部;
[0005]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
[0006]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离,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多个卡接槽,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部伸入至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一个。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避让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配合区域伸入至所述避让部中;
[0009]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避让部的底面。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安装杆和套设于所述安装杆的弹性件;
[0011]所述第一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施加作用力,所述卡接部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0012]所述第二状态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分离。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暴露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表面,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节面;
[0015]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具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和所述调节面;
[0016]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所述调节面暴露于外界环
境。
[0017]可选地,所述固定部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0018]可选地,所述调节面的长度大于所述配合区域的长度。
[0019]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部,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可视部固定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调整部呈弧形,所述弧形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002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4]图1示出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伸缩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0028]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0029]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0030]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31]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0032]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0033]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图。
[0034]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0035]图中:
[0036]1、固定部;101、容置区域;102、安装槽;101

、导向槽;2、调整部;201、调节面;3、调节组件;301、第一调节单元;3011、卡接部;3012、避让部;3013、安装杆;3014、弹性件;3015、按压部;3011

、卡接结构;3012

、导向杆;3013

、限位区域;3014

、限位结构;3015

、提拉部;302、第二调节单元;3021、配合区域;3021a、卡接槽;4、限位槽;5、可视部;6、调整结构;601、第一调整单元;602、第二调整单元;7、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8]可穿戴设备在佩戴之前,例如VR/AR眼镜,通常需要调节松紧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传统可穿戴设备中,用于调节松紧度的相关配件所占空间较大,不具轻便性,因此不便于外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0039]为满足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的调节,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调整结构6,调整结构6包括第一调整单元601、第二调整单元602和旋钮7,旋钮7分别与第一调整单元601和第二调整单元602连接,通过转动旋钮7使第一调整单元601和第二调整单元602卷曲或展开,达到灵活调节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的目的。但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抓取旋钮7并转动,旋钮7通常设置的体积较大,占用了较大空间,造成可穿戴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降低了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
[004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1]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2至图11所示,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1、调整部2和调节组件3,可穿戴设备比如可以是头戴式设备,比如AR或VR眼镜,固定部1和调整部2均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头部,并可以通过调节组件3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运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所述调整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离,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多个卡接槽,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部伸入至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避让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配合区域伸入至所述避让部中;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避让部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安装杆和套设于所述安装杆的弹性件;所述第一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施加作用力,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