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79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洗涤器;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冷却水管,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洗涤器的第二壳体内设有直管,直管外环设有第二冷却水管,直管的顶部壳外端作为第二进气口、底部壳内端为喇叭口结构;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口,第二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进气口与电解制氢装置的出气口相连,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第二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相连,第一出液口与电解槽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水分离装置与前端油田自制氢装置相匹配,可不间断的为油田加热炉提供氢气燃烧。提供氢气燃烧。提供氢气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水电解制氢工艺中的氢气分离主要是:制氢装置生产的原料氢气先进入纯化装置的气水分离器,去游离子水后的氢气进入脱氧器,在钯触媒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原料氢中的杂质氧与氢反应生成水汽;脱除杂质氧后,经氢气冷却器及自动气水分离器,分离去游离的凝水,然后进入分子筛吸附干燥器去湿,再通过压力调节阀调定纯化工作压力和通过高效过滤器除尘,获得纯氢产品。
[0003]常规气水分离在油田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分离纯化流程复杂,药剂、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
[0005]2.油田用氢气主要用于燃烧,无需将氢气、氧气分离,不需要进行多次分离提纯。
[0006]经查询,发现有如下2项专利与本专利技术有关:
[0007]现有专利CN213467343U记载了一种气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圆筒,所述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圆筒,壳体的左侧设置有进口,壳体的右侧设置有出口;所述圆筒的上端开设有插槽,插槽内插设有插板,插板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头,插板的下端卡接有吸潮板,圆筒的周侧固定有圆环板一,壳体的内壁固定有圆环板二,圆环板二与圆环板一交错设置。但,本装置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油田站场自制氢气的纯化。
[0008]现有专利CN211004547U记载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的气水捕滴分离器,其在筒体的顶端卡接有出气卡套管,表面一端卡接有进气卡套管,底端一端卡接有排水卡套管,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封头,封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捕滴网。但,本装置仅对气体进行粗提纯,除掉气体中的大液滴,所得氢气不满足加热炉燃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用于对油田自制的氢气进行气水分离。
[001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和洗涤器;
[0011]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冷却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
[0012]所述洗涤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直管,所述直管外环设有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直管的顶部壳外端作为第二进气口、底部壳内端为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
[0013]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油田采出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输出气水分离后的气体;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补入液体,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油田采出水电解制氢装置的电解槽相连。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上下两端的封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位计接口和压力测量口,一所述液位计接口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另一所述液位计接口低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压力测量口高于上方的液位计接口。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和第二冷却水管均为螺旋状的金属管,所述第一冷却水管或第二冷却水管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顶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喇叭口边缘为锯齿状。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出液口高于所述直管的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二出液口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高于所述电解槽。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管路上设有进气阀门,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输气管路上依次设有出气阀门和进气阀门,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管路上设有出气阀门;所述第二进液口的进液管路上设有进液阀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之间的输液管路上依次设有出液阀门和进液阀门,所述第一出液口的出液管路上设有出液阀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之间的输气管路上以及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出气管路上还设有压力表和温度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结合油田站场特点,优化气水分离工艺及设备结构布置,满足油田自制氢装置的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气水分离装置小型化、橇装化,与前端的油田自制氢装置相匹配,解决常规气水分离系统工艺复杂、投资高的问题,实现油田站场氢气供应不间断,替代所属油田区块的燃油、燃气,降低化石燃料耗能及碳排放,实现油田各站场清洁能源高效替代。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洗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0、气液分离器;11、第一壳体;12、第一进气口;13、第一出气口;14、第一进液口;15、第一出液口;16、第一冷却水管;17、液位计接口;18、压力测量口;
[0028]20、洗涤器;21、第二壳体;22、直管;23、喇叭口;24、第二进气口;25、第二出气口;26、第二进液口;27、第二出液口;28、第二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10和洗涤器20;其中,
[0032]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器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由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上下两端的封头构成;第一壳体11内设有第一冷却水管16,优选第一冷却水管16为螺旋状的金属管,第一冷却水管1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自上封头引出,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水管16使气液分离器10内保持较低的温度,温度下降使气体中的雾状液粒结成大的液滴,大的液滴因重量下降到下面液体中,分离出的气体从上部出口输出,实现气液分离;第一壳体11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口12、第一进液口14、两个液位计接口17和压力测量口18,一液位计接口17高于第一进气口12和第一进液口14,其用于测量气液分离器10内的液位,当气液分离器10的液位下降时,补充液体来自洗涤器20;另一液位计接口17低于第一进气口12和第一进液口14,压力测量口18高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油田自制氢气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器和洗涤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冷却水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出气口、底部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洗涤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直管,所述直管外环设有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直管的顶部壳外端作为第二进气口、底部壳内端为喇叭口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高于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油田采出水电解制氢装置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输出气水分离后的气体;所述第二进液口用于补入液体,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油田采出水电解制氢装置的电解槽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上下两端的封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气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液位计接口和压力测量口,一所述液位计接口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进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艳波申文鹏南子龙张志贵张朝阳田静怡孟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