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56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包括:毛毡带;卡牌收纳袋,卡牌收纳袋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右侧;气囊球存放带,气囊球存放带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后侧;转向杆,转向杆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前侧右端;滑轨,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轨分别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位于上方的滑轨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滑槽,位于上方的滑轨的顶端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卡槽;紧固机构,紧固机构设置于毛毡带的前侧左端;气囊,气囊设置于毛毡带的内壁;气管,气管的底端前侧设置于气囊的顶端后侧。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患者骨盆加压的力度,进而可以增强对患者骨盆的加压效果,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

技术介绍

[0002]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

60%。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若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在对骨盆骨折进行处理时,需先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固定,以便处理其他脏器损伤和搬运伤员,尤其是战场一线骨盆骨折伤员需尽快后送至卫生机构进行救治,而在搬运伤员时往往容易因振动使伤员伤情加重,因此必须先对伤员快速进行骨盆外固定;
[0003]传统的骨盆固定带在进行使用时,通常使用弹力带对骨盆进行加压,例如专利号为:201820170957.4的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骨盆固定带包括臀部固定部和扣合部,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部一和扣合部二,所述对称扣合部一和所述扣合部二对称设置于臀部固定部的两侧,所述扣合部和所述臀部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弹力带,所述扣合部一上设置有公扣,所述扣合部二上设置有母扣,所述臀部固定部的背面设置有若干绑带,该绑带用于骨盆的固定。本技术的骨盆固定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臀部固定部和扣合部粘扣后实现了初步的固定,进一步的使用绑带进行捆绑,提高了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搬动过程中造成继发性损伤;2)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松紧度可调,而且固定效果好,对软组织没有伤害,同时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适合骨盆骨折固定;
[0004]但是使用弹力带对骨盆进行加压时,很难掌握好加压的力度,由于每个患者的受伤程度及承受能力不同,进而需要对骨盆施加的压力就不同,使用弹力带进行加压极易出现加压力度较小或者过大的情况出现,进而极易出现无法达到预期固定效果的情况,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很难精确掌握加压力度的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提供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包括:毛毡带;卡牌收纳袋,所述卡牌收纳袋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右侧;气囊球存放带,所述气囊球存放带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后侧;转向杆,所述转向杆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前侧右端;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分别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位于上方的所述滑轨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滑槽,位于上方的所述滑轨的顶端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卡槽;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设置于毛毡带的前侧左端;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毛毡带的内壁;气管,所述气管的底端前侧设置于气囊的顶端后侧;气囊充气球,所述气囊充气球设置于气管的底端后侧,所述气囊充气球放置于气囊球存放带的内腔。
[0008]作为骨盆加压固定带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将毛毡带绑紧在患者的骨盆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紧固带的后端左侧分别设置于毛毡带的外壁前侧左端上下两侧,所述紧固带的外壁搭接于转向杆的外壁;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紧固带的左端前侧,所述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两个滑轨的内腔。
[0009]作为骨盆加压固定带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对紧固带进行固定,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杆分别设置于滑块的顶端左右两侧,所述导杆的顶端贯穿滑槽的内腔延伸出滑轨的顶端;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滑块的顶端中部,所述螺杆的顶端贯穿滑槽的内腔延伸出滑轨的顶端;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中部螺接于螺杆的外壁,且移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滑动的套接于两个导杆的外壁;卡块,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于移动板的底端前后两侧,所述卡块相适配插接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卡槽的内腔。
[0010]作为骨盆加压固定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块延伸进卡槽内腔中的长度小于移动板顶端到螺杆和导杆顶端的距离。
[0011]作为骨盆加压固定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轨的内腔呈燕尾形,且滑块的上下两端分别相适配插接于两个滑轨的内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毛毡带围绕在患者的骨盆处,利用紧固带促使毛毡带于患者的骨盆牢牢贴合,利用卡块和卡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对紧固带进行固定,该紧固方式较传统的魔术贴紧固方式固定的更加牢固,由于本装置的加压方式为气囊加压,而气囊在进行充气加压时会向外侧施加推力,如使用传统的魔术贴紧固方式固定,极易将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撑开分离,进而出现无法固定的情况,待将毛毡带紧紧固定在患者的骨盆处后,往复按压气囊充气球,利用气囊充气球可以向气囊的内腔中充气,进而促使气囊充气膨胀,利用充气膨胀的气囊可以对患者的骨盆进行逐步加压,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患者骨盆加压的力度,进而可以增强对患者骨盆的加压效果,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6]图3为气囊球存放带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19]图中:1、毛毡带,2、卡牌收纳袋,3、气囊球存放带,4、转向杆,5、滑轨,6、滑槽,7、卡槽,8、紧固机构,81、紧固带,82、滑块,83、导杆,84、螺杆,85、移动板,86、卡块,9,气囊,10、气管,11、气囊充气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参照图1至5所示的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包括:毛毡带1、卡牌收纳袋2、气囊球存放带3、转向杆4、滑轨5、滑槽6、卡槽7、紧固机构8气囊9、气管10和气囊充气球11,卡牌收纳袋2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右侧,卡牌收纳袋用于收纳治疗卡,气囊球存放带3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后侧,气囊球存放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包括:其特征在于,包括:毛毡带(1);卡牌收纳袋(2),所述卡牌收纳袋(2)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右侧;气囊球存放带(3),所述气囊球存放带(3)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后侧;转向杆(4),所述转向杆(4)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前侧右端;滑轨(5),所述滑轨(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5)分别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左侧上下两端,位于上方的所述滑轨(5)的内腔顶端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滑槽(6),位于上方的所述滑轨(5)的顶端前后两侧均沿左右方向等距的开设有若干卡槽(7);紧固机构(8),所述紧固机构(8)设置于毛毡带(1)的前侧左端;气囊(9),所述气囊(9)设置于毛毡带(1)的内壁;气管(10),所述气管(10)的底端前侧设置于气囊(9)的顶端后侧;气囊充气球(11),所述气囊充气球(11)设置于气管(10)的底端后侧,所述气囊充气球(11)放置于气囊球存放带(3)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盆加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8)包括:紧固带(81),所述紧固带(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紧固带(81)的后端左侧分别设置于毛毡带(1)的外壁前侧左端上下两侧,所述紧固带(81)的外壁搭接于转向杆(4)的外壁;滑块(82),所述滑块(82)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欣李俊邢海星冀婵娟王宏白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七五零部队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