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941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医用绷带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和SiO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绷带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抗菌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的抗菌布市场前景是非常光明和广阔的。抗菌医用绷带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将天然抗菌纤维直接制备成抗菌医用绷带,天然纤维主要有壳聚糖纤维、甲壳素纤维、麻类纤维、竹纤维、茶纤维、木棉纤维等。(2)先将具有抗菌能力的抗菌组分经过纺丝法制备成抗菌纤维,然后再将抗菌纤维制备加工成目标产品,纺丝法主要采用共混纺丝法和复合纺丝法。(3)用抗菌剂对经过处理的织物进行整理,获得抗菌制品,又称为后整理法,该方法是当前市面上主要的生产工艺。
[0003]后整理法是指将含抗菌剂成分的溶液、涂料或树脂通过浸渍、浸轧或涂布等工艺加工成织物,然后经过高温烘烤或其它方式将有效的抗菌剂成分附着到纤维或织物上,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这种工艺主要用于具有反应活性的侧基物质或多孔纤维物质。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有浸渍法、表面涂层法、树脂整理法、表面接枝改性法、微胶囊法等。化学改性法时在纤维表面加入阴离子体,再用阳离子型抗菌剂,使其与纤维形成离子键,达到抗菌性能。微胶囊法是将抗菌剂制成微胶囊整理到纤维上,使抗菌织物的耐洗性有所提高。表面接枝改性法将纤维的结晶度降低,使抗菌剂渗入到纤维中,再通过高温等环境作用,使其与纤维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化学键,从而实现纯棉、纯麻、天丝、莫代尔等多种产品的持久抗菌性,目前,胍盐类抗菌整理剂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抗菌整理剂,其具有无毒无害、杀菌高效广谱及很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优点。
[0004]医用绷带是包扎伤口以及患处的纱布带,主要用于外科损伤、扭伤、手术后包扎、固定等,因此骨科患者护理时常使用绷带对患处进行包扎,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虽然现有的绷带透气性好,但是大多不具有杀菌的作用,而伤口渗出血液易滋生细菌,因此不利于伤口愈合。目前,虽然有抗菌绷带产品上市,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抗菌绷带由多层纱布构成,其透气性和柔软性差;2、通过浸渍或涂覆抗菌涂料而获得的抗菌绷带,其不仅透气性和柔软性差,而且其耐磨性和耐久性也较差,同时还存在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菌医用绷带及其制备方法,以主要解决目前医用绷带所存在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差、透气性和柔软性差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医用绷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和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待用;B、以医用无纺布为基料,该无纺布符合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国家标准) ,将医用无纺布浸渍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取出并加压挤出无纺布上多余的浸渍液,再在烘箱中以40℃

70℃干燥1h

3h;
C、在浸渍干燥后的无纺布上,用刮刀涂覆一层未固化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然后再在无纺布上平涂上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并通过平板加压无纺布,加压一段时间后,撤去压力,将无纺布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无纺布上的涂层完全固化;D、去除干燥好的无纺土工布上多余的SiO2‑
ZnO纳米颗粒,即得到抗菌医用绷带。
[0007]在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以透气性良好的医用无纺布为基料,先将基料浸渍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TPU浸渍液)中,一般浸渍20min

120min即可实现充分浸渍,浸渍充分后,加压挤出多余的浸渍液,以轻压无纺布无浸渍液浸出为准,干燥后再用刮刀在无纺布上涂覆一层未固化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再平涂上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加压后干燥固化即得。本专利技术以弹性强、强度高、耐老化性好的TPU作为粘结剂,将抗菌剂与无纺布的表面粘结,同时将柔性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涂覆在纺织品表面,以保证无纺布的柔软性满足要求,克服固化后的TPU会降低无纺布柔软性的问题,然后通过涂覆和加压的方式平涂上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最终在无纺布的表面,由外向内依次形成SiO2‑
ZnO纳米颗粒层、SiO2‑
ZnO纳米颗粒半嵌入层、SiO2‑
ZnO纳米颗粒全嵌入层三层叠加的抗菌涂层,该抗菌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当最外层的SiO2‑
ZnO纳米颗粒层磨损脱落后,还可以依靠SiO2‑
ZnO纳米颗粒半嵌入层继续提供抗菌效果,直至SiO2‑
ZnO纳米颗粒全嵌入层磨损完之后才失去抗菌功能,大大提高了抗菌涂层的耐久性。虽然TPU会明显降低无纺布的透气性,但其整体透气性依然满足医用绷带要求,而且得到的医用绷带柔软性也符合产品标准,由于TPU没有毒性,而且SiO2和ZnO属于无毒的无机抗菌剂,因此产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
[0008]进一步,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搅拌均匀后即得,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型号为TPU

90A。
[0009]进一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颗粒(TPU颗粒)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在50℃

80℃下搅拌8h

15h,使其完全溶解,搅拌均匀后即得。
[0010]进一步,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SiO2和ZnO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0.5h

2h后加入四氢呋喃可溶物(THFS),继续搅拌2h

5h,得到固体质量分数为0.6%

2.5%的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在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中,其固体质量分数可以是0.6%、0.8%、1%、1.5%、2%、2.5%等。
[0011]进一步,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浓度为0.06

0.12g/mL。在本专利技术中,TPU浸渍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的浓度比较重要,其不仅影响到浸渍液的粘度大小,也同时会影响到无纺布上TPU层的厚度,如果TPU浸渍液浓度过高,则其粘度较大,导致无纺布上TPU层厚度较厚,其不仅会显著降低无纺布的透气性和柔软性,得到的抗菌涂层的耐磨性能明显降低,最终得到的抗菌医用绷带达不到产品要求;相应地,如果TPU浸渍液浓度过小,则其粘度较小,其会导致得到的抗菌涂层较薄而使抗菌性、耐久性下降。经过试验总结得到,TPU浸渍液的浓度在0.06

0.12g/mL较为合适。
[0012]进一步,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TPU成膜液)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浓度为0.2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医用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和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待用;B、以医用无纺布为基料,将无纺布浸渍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取出并加压挤出无纺布上多余的浸渍液,再在烘箱中以40℃

70℃干燥1h

3h;C、在浸渍干燥后的无纺布上,用刮刀涂覆一层未固化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然后再在无纺布上平涂上SiO2‑
ZnO纳米颗粒分散液,并通过平板加压无纺布,加压一段时间后,撤去压力,将无纺布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无纺布上的涂层完全固化;D、去除干燥好的无纺布上多余的SiO2‑
ZnO纳米颗粒,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浸渍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均匀后即得,其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的型号为TPU

90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成膜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颗粒溶于N,N

二甲基甲酰胺中,在50℃

80℃下搅拌8h

15h,使其完全溶解,搅拌均匀后即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iO2‑
Z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悦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恒达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