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7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包括机体、机座和床板,机座设置在机体一侧下端,床板位于机座内,且机体的发射端位于床板的上端。还包括限位机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均安装在床板上,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间隔设置,限位机构位于床板一端,调节机构安装在机座上并与侧位轴相连,穿口位于限位机构一侧;治疗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患者的体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床板上的患者转动一定角度,使后脖处的肿瘤朝向机体的发射端,且适用于后脖处不同位置的肿瘤,可有效减少高能X线会对颈部的其他位置造成的损伤,也减少了放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主要设备是直线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加速器的一种,它是利用高微波功率在行波、驻波加速结构中建立纵向电场对电子束进行加速的一种谐振式加速器,主要是产生高能X线作用于恶性肿瘤,杀伤肿瘤,高能X线属于光子线,另外,直线加速器还会产生电子线,治疗比较浅表的肿瘤,采用CT模拟以后直线加速器治疗的方式,往往采用多个照射野调强的放射治疗技术,能达到非常好的治疗剂量分布优化,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0003]由于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颈部肿瘤的位置来调节患者的治疗体位,直线加速器通过产生的高能X线杀伤肿瘤,当高能X线射向患者体内的正常组织时也会杀死患者的正常组织,因此需要尽可能的避免高能X线射向患者的正常组织,同时,颈部肿瘤的位置复杂多变,如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或甲状腺良性肿瘤均生长在脖子后面,当肿瘤的位置位于脖子后面时,现有技术中的治疗方式为患者平躺在放疗床上,且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患者,包括对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保持固定,直线加速器发射的高能X线穿过颈部达到脖子后面的肿瘤,可参考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示的肿瘤示意图,患者头部111下方的颈部112内生长的肿瘤114位于后脖113处,且肿瘤114的位置可能存在后脖113处的不同位置,说明书附图中图1中标识了肿瘤114可能存在的位置。因此在放疗过程中,高能X线会对颈部的其他位置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给患者带来额外不必要的痛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颈部肿瘤放疗装置治疗后脖处的肿瘤会对颈部的其他位置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给患者带来额外不必要的痛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包括机体、机座和床板,所述机座设置在机体一侧下端,所述床板位于机座内,且所述机体的发射端位于床板的上端。
[0007]所述床板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安装在机座内侧,所述床板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侧位轴,所述侧位轴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机座内侧,所述床板一端开设有穿口,所述穿口贯穿床板,所述侧位轴和连接轴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8]还包括限位机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均安装在床板上,所述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机构位于床板一端,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机座上并与侧位轴相连,所述穿口位于限位机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座、多个绑带和多个连接口,所述条形座均固定连接在床板上,多个所述连接口均开设在条形座上,所述连接口贯穿条形座,
且多个所述连接口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绑带间隔设置在条形座上,所述绑带一端固定连接在条形座上,所述绑带另一端可绑扎在相对的连接口内。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床板顶部一端,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床板上固定安装有枕座,所述枕座架设在安装槽上,所述枕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垫,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下端均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调节组件相连,两个所述活动座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垫,所述第一气垫上端设有顶座,所述顶座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垫,所述顶座一侧设有缸座,所述床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缸座上,所述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顶座上。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导向杆、双向丝杆和第一电机,两根所述导向杆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导向杆两端均贯穿两侧的活动座,所述导向杆端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可转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均贯穿两侧的活动座,所述双向丝杆与两侧的活动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床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床板并与双向丝杆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蜗轮,所述侧位轴一端贯穿机座,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侧位轴的端部,所述机座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可转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与蜗轮之间传动具有自锁性,还包括两组离合组件,两组所述离合组件安装在机座上并分别与蜗杆的两端相连,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一侧的离合组件上,所述机座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机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机座上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第二转轴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0013]优选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联动轴、摩擦轮、安装板、花键套、第三转轴、花键、摩擦槽、联动板和两个间隔设置的液压缸,所述联动轴可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且与蜗杆固连,所述摩擦轮固连在联动轴端部,所述安装板固连在机座上,所述花键套可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花键套外且两者之间固连,所述花键固连在第三转轴上,所述花键与花键套花键配合,所述摩擦槽固连在第三转轴端部,所述第三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联动板上且贯穿联动板,所述液压缸固连在机座上且输出端与联动板固连。
[0014]优选的,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可调式往复机构,所述可调式往复机构与另一侧的花键套和第二转轴相连。
[0015]优选的,所述可调式往复机构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连在另一侧的花键套上,所述机座上可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安装有皮带机构,所述机座一侧设有载板,所述载板上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机座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贯穿载板,所述载板上贯穿并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可转动安装在导向架内和机座上,所述第四转轴贯穿机座并与丝杆固连。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限位机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限位,配合固定机构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治疗前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患者的体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离合组件带动蜗杆转动,可带动床板
绕侧位轴转动,床板上的患者转动一定角度,使后脖处的肿瘤朝向机体的发射端,且适用于后脖处不同位置的肿瘤,可有效减少高能X线会对颈部的其他位置造成的损伤,也减少了放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后脖处的肿瘤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的机座和床板处的部分结构放大俯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一。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机座(2)和床板(3),所述机座(2)设置在机体(1)一侧下端,所述床板(3)位于机座(2)内,且所述机体(1)的发射端位于床板(3)的上端;所述床板(3)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可转动安装在机座(2)内侧,所述床板(3)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侧位轴(5),所述侧位轴(5)一端可转动安装在机座(2)内侧,所述床板(3)一端开设有穿口(6),所述穿口(6)贯穿床板(3),所述侧位轴(5)和连接轴(4)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均安装在床板(3)上,所述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机构位于床板(3)一端,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机座(2)上并与侧位轴(5)相连,所述穿口(6)位于限位机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条形座(101)、多个绑带(102)和多个连接口(103),所述条形座(101)均固定连接在床板(3)上,多个所述连接口(103)均开设在条形座(1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肿瘤放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103)贯穿条形座(101),且多个所述连接口(103)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绑带(102)间隔设置在条形座(101)上,所述绑带(102)一端固定连接在条形座(101)上,所述绑带(102)另一端可绑扎在相对的连接口(103)内;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槽(201),所述安装槽(201)开设在床板(3)顶部一端,所述安装槽(201)内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床板(3)上固定安装有枕座(202),所述枕座(202)架设在安装槽(201)上,所述枕座(20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垫(203),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活动座(204),所述活动座(204)下端均延伸至安装槽(201)内并与调节组件相连,两个所述活动座(204)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垫(205),所述第一气垫(203)上端设有顶座(206),所述顶座(206)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垫(207),所述顶座(206)一侧设有缸座(208),所述床板(3)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油缸(209),所述第一油缸(209)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缸座(208)上,所述缸座(208)上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油缸(210),所述第二油缸(210)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顶座(206)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导向杆(211)、双向丝杆(212)和第一电机(213),两根所述导向杆(211)位于安装槽(201)内,所述导向杆(211)两端均贯穿两侧的活动座(204),所述导向杆(211)端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01)内,所述双向丝杆(212)两端可转动安装在安装槽(201)内,所述双向丝杆(212)两端均贯穿两侧的活动座(204),所述双向丝杆(212)与两侧的活动座(20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3)固定安装在床板(3)上,所述第一电机(213)的输出轴贯穿床板(3)并与双向丝杆(21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蓓娜龚拓拓何瑞欣张月美秦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