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68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推车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间层、底板三层结构,推车的一侧设置有翻板,翻板通过一组铰链与推车连接,翻板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桌面;顶板左侧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小手术包放置区,小手术包放置区右侧设置有小型附件放置区;顶板右侧设置有含三个手术碗的硬质镜手术包放置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推车一侧设置可翻转的翻板,翻板的预留区域能放置术中所需物品;翻板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桌面,整体桌面上设置的各个区域可以妥善放置各项操作器械,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节省准备工作时间。时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的各项操作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较复杂、风险程度较高的操作,需要经硬质支气管镜联合软式内镜进行治疗,硬质支气管镜相对于软式支气管镜而言,所需器械多:如硬质内窥镜光源等,磕碰后易造成损坏且,不能随意摆放,还有硬质异物钳、各型号的硬质插管等较长,不易摆放;操作复杂:在进行支架置入等相关操作时,往往对支架进行裁剪、缝合等;功能需求大:需要3个手术用不锈钢碗,分别放置温生理盐水、常温生理盐水、75%酒精,还需要放置其它术中所需器械、物品等。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现无专用的配台车,特别是一些紧急情况时,满足硬镜操作物资的准备时间长,不能立即投入使用,不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提前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资源整合的台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包括顶面一端设有把手的推车,所述推车包括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顶板、中间层、底板,其中推车的一侧设置有翻板,翻板通过一组铰链与推车连接,翻板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桌面,其中翻板上设置有预留区域;顶板左侧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小手术包放置区,小手术包放置区右侧设置有小型附件放置区;顶板右侧设置有含三个手术碗的硬质镜手术包放置区;中间层设置有储物柜,储物柜的开口朝向远离铰链的一侧。
[0006]本技术采用储物柜放置硬镜手术包、无菌治疗巾等物品;采用推车一侧设置可翻转的翻板,翻板的预留区域能放置术中所需物品;翻板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桌面,整体桌面上设置的各个区域可以妥善放置各项操作器械,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节省了准备工作时间,一车即可满足硬镜操作配合所有需要,特别是一些紧急情况可立即投入使用,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翻板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的后视图。
[0009]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10]图4为本技术的翻板未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推车;2.顶板;3.底板;4.翻板;5.储物柜;6.预留区域;7.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8.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9.小手术包放置区;10.小型附件放置区;11.硬质镜手术包放置区;101.立柱;102.第一耳板;401.第二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3]参阅图1

4,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4]实施例一、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参考图1、图3,包括顶面一端设有把手的推车1,推车1的底面四角上均设置有带有刹车的万向脚轮,所述推车1包括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顶板2、中间层、底板3,其中推车1的一侧设置有翻板4,翻板4通过一组铰链与推车1连接,翻板4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2形成一个整体桌面,其中翻板4上设置有预留区域6;顶板2左侧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7、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8、小手术包放置区9,小手术包放置区9右侧设置有小型附件放置区10;顶板2右侧设置有含三个手术碗的硬质镜手术包放置区11;中间层设置有储物柜5,储物柜5的开口朝向远离铰链的一侧。本技术采用储物柜放置硬镜手术包、无菌治疗巾等物品;采用推车一侧设置可翻转的翻板,翻板的预留区域能放置术中所需物品;翻板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形成一个整体桌面,整体桌面上设置的各个区域可以妥善放置各项操作器械,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节省了准备工作时间,一车即可满足硬镜操作配合所有需要,特别是一些紧急情况可立即投入使用,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001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翻板4所在的边与把手所在的边相邻;支撑结构包括间距布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接头,支撑杆两端的U型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支撑杆两端的U型接头开口内均设置有带半圆头的耳板,耳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布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销轴连接。本技术的支撑杆两端采用U型接头,U型接头通过销轴能与耳板连接,安装及拆卸方便。
[001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考图2、图4,所述耳板分别对应第一耳板102、第二耳板401,推车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立柱101,两根立柱101均沿着竖向布置,任意一件第一耳板102均位于对应的立柱101上,第一耳板102位于远离储物柜5一侧的端面上,第一耳板102与支撑杆一端的U型接头开口一一对应布置。本技术采用第一耳板安装在U型接头的开口内,通过销轴连接支撑杆与立柱,安装及拆卸方便。
[0017]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耳板401位于翻板4上,第二耳板401与支撑杆另一端的U型接头开口一一对应布置。本技术采用第二耳板安装在U型接头的开口内,通过销轴连接支撑杆与翻板,安装及拆卸方便。
[001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7包括第一长方形通孔、放置于第一长方形通孔内的第一不锈钢框,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8包括第二长方形通孔、放置于第二长方形通孔内的第二不锈钢框。本技术采用长方形通孔,不锈钢框安装在长方形通孔内,长方形通孔对不锈钢框进行限位,第一不锈钢用于放置操作器械(硬质托管,支架置入、推送装置等);第二不锈钢框框内铺设无菌巾,用于硬质内窥镜摆放。
[0019]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所述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7未设置第一长方形通孔,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8未设置第二长方形通孔。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7、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8均包括分布于四角的L型挡块,L型挡块均位于顶板2的顶面。本技术采用分布于四角的L型挡块,能有效地进行保护不锈钢框,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L型挡块能对不锈钢框的底面四角进行限位。
[0020]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包括顶面一端设有把手的推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1)包括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顶板(2)、中间层、底板(3),其中推车(1)的一侧设置有翻板(4),翻板(4)通过一组铰链与推车(1)连接,翻板(4)通过支撑结构打开后与顶板(2)形成一个整体桌面,其中翻板(4)上设置有预留区域(6);顶板(2)左侧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手术器械及附件器械盒放置区(7)、硬质内窥镜器械盒放置区(8)、小手术包放置区(9),小手术包放置区(9)右侧设置有小型附件放置区(10);顶板(2)右侧设置有含三个手术碗的硬质镜手术包放置区(11);中间层设置有储物柜(5),储物柜(5)的开口朝向远离铰链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4)所在的边与把手所在的边相邻;支撑结构包括间距布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U型接头,支撑杆两端的U型接头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支撑杆两端的U型接头开口内均设置有带半圆头的耳板,耳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布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销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支气管镜操作配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分别对应第一耳板(102)、第二耳板(401),推车(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立柱(101),两根立柱(101)均沿着竖向布置,任意一件第一耳板(102)均位于对应的立柱(101)上,第一耳板(102)位于远离储物柜(5)一侧的端面上,第一耳板(102)与支撑杆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丽华王琴王汇董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