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51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具体是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所述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之间设有间隔分布的弹性丝;所述面纤维网和/或底纤维网采用复合纤维制成;所述面纤维网、底纤维网和弹性丝复合后融结为一体结构。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为复合纤维梳理后获得的单层结构,相比现有直接采用成品布料进行复合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厚度更薄,更透气;采用弹性丝作为弹性来源相比采用弹性母粒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造成伸缩倍率降低的问题;利用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夹弹性丝的结构在生产上能直接通过线上复合,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使弹性无纺布同时满足弹性好,伸缩倍率高,厚度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需要。厚度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需要。厚度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弹性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中,弹性无纺布的应用范围广泛,在贴合人体肌肤的护罩、面膜基材、医疗胶布、运动护具、纸尿裤和卫生巾等领域都具有大量的使用。现有的弹性无纺布主要包括:弹性纺粘无纺布和弹性复合无纺布两种。弹性纺粘无纺布是通过在生产纺粘无纺布的过程中加入弹性母粒,从而形成具有弹性的纺粘无纺布;而弹性复合无纺布则是利用成品的无纺布,通过在两层无纺布之间夹上弹性层,形成复合的形态来实现布料的弹性。
[0003]弹性纺粘无纺布的弹性效果与弹性母粒的加入量息息相关,为了追求较好的弹性,现有弹性纺粘无纺布需要加入的弹性母粒的量较大,而弹性的提升影响了无纺布纤维本身的性能,弹性母粒的加入导致弹性纺粘无纺布的蓬松程度和触感变差,甚至导致了弹性纺粘无纺布的伸缩倍率降低,导致一些需要紧贴的产品在使用中易出现松垮和整体移位的问题。而弹性复合无纺布本身的弹性来源于弹性层,虽然不影响纤维本身的性能,但也存在其他的问题。
[0004]弹性层通常是弹性丝线的编织物,或者弹性膜片,因而弹性层的厚度易厚难薄。而且由于是通过无纺布料进行复合,而在实际生产中,将两条无纺布生产线组合的成本很高,因而只能采用生产线线下复合的方式,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避免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利用成布后的无纺布在厚度上难以变薄,导致弹性复合无纺布的整体厚度大。在与弹性层复合后更导致了透气性变差,现有缺乏一种弹性好,轻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弹性无纺布。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弹性无纺布,用于解决现有弹性无纺布无法同时满足触感好、厚度薄和生产成本低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所述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之间设有间隔分布的弹性丝;所述面纤维网和/或底纤维网采用复合纤维制成;所述面纤维网、底纤维网和弹性丝复合后融结为一体结构。
[0007]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为复合纤维梳理后获得的单层结构,相比现有直接采用成品布料进行复合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厚度更薄,更透气;采用弹性丝作为弹性来源相比采用弹性母粒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造成伸缩倍率降低的问题;利用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夹弹性丝的结构在生产上能直接通过线上复合,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使弹性无纺布同时满足弹性好,伸缩倍率高,厚度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需要。
[0008]所述弹性丝的表面覆有热熔胶层,所述弹性丝通过热熔胶层与所述面纤维网和所述底纤维网复合。
[0009]热熔胶层不但能加固弹性丝分别与面纤维网、底纤维网的结合,更能进一步加固
面纤维网和底两纤维网之间的结合。弹性丝在面纤维网和底两纤维网之间形成弹性骨架,使得面纤维网和底两纤维网复合后具有弹性的同时,还增加了复合后整体的结构强度。
[0010]所述弹性丝在所述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之间形成单层结构且至少形成一组朝同一方向且相互平行的弹力组。
[0011]单层结构有助于控制弹性无纺布的厚度,而且能保证弹性丝与两纤维网之间的结合强度,减少对两纤维网结合的影响。
[0012]所述弹性丝形成两个弹力组,两组弹力组的夹角为30
°
至90
°

[0013]两组弹性丝组合使得弹性无纺布能具有更多的弹性拉伸方向,提高弹性无纺布的使用适应性。
[0014]同一弹力组内的弹性丝在同一水平面上等距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丝之间的间隔为3mm至7mm。
[0015]等距分布一方面使得弹性无纺布整体的弹性效果更均匀,有助于提升整体的伸缩率,通过间隔的进一步限制,有助于保证两层纤维网之间的结合效果,减少弹性丝影响的同时,保证局部区域内的弹性作用。
[0016]所述弹性丝为氨纶丝。
[0017]氨纶丝能很好地融入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的网状结构中,从而提高结合的效果,又能避免弹性母粒的不良影响。
[0018]所述复合纤维为双组份纤维。
[0019]采用双组份纤维使得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的性能更好,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形成单层的纤维网时结构稳定。
[0020]所述复合纤维包括皮层和内芯,所述皮层为PE材质,所述内芯为PP或PET材质。
[0021]所述复合纤维的长度为38mm至61mm。
[0022]通过对复合限位长度的限制有助于控制弹性无纺布的蓬松度,使其柔软舒适,更适合接触皮肤。
[0023]所述复合纤维的纤维旦数为0.6丹尼尔至7.0丹尼尔。
[0024]通过控制旦数小于7.0丹尼尔,有助于控制弹性无纺布的厚度以及保证弹性丝在弹性无纺布中的作用,而控制在0.6丹尼尔以上有助于维持弹性无纺布基本结构强度的需要。
[0025]所述面纤维网和/或底纤维网的克重为13gsm至28gsm。
[0026]纤维网的克重限制有助于进一步保证弹性无纺布的结构强度需要,使其耐用结实。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为复合纤维梳理后获得的单层结构,相比现有直接采用成品布料进行复合的弹性复合无纺布的厚度更薄,更透气;采用弹性丝作为弹性来源相比采用弹性母粒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造成伸缩倍率降低的问题;利用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夹弹性丝的结构在生产上能直接通过线上复合,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使弹性无纺布同时满足弹性好,伸缩倍率高,厚度薄而且生产成本低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中设有一个弹性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中设有两个弹性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面纤维网100、底纤维网200、弹力组300、弹性丝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弹性无纺布,包括:面纤维网100和底纤维网200,面纤维网100和底纤维网200之间设有间隔分布的弹性丝310;面纤维网100和/或底纤维网200采用复合纤维制成;面纤维网100、底纤维网200和弹性丝310复合后融结为一体结构。弹性丝310的表面覆有热熔胶层,弹性丝310通过热熔胶层与面纤维网100和底纤维网200复合。弹性丝310在面纤维网100和底纤维网200之间形成单层结构且至少形成一组朝同一方向且相互平行的弹力组300。
[0034]如图2所示,弹性丝310形成两个弹力组300,两组弹力组300的夹角为30
°
至90
°
。同一弹力组300内的弹性丝310在同一水平面上等距分布且相邻两个弹性丝310之间的间隔为3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所述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之间设有间隔分布的弹性丝;所述面纤维网和/或底纤维网采用复合纤维制成;所述面纤维网、底纤维网和弹性丝复合后融结为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的表面覆有热熔胶层,所述弹性丝通过热熔胶层与所述面纤维网和所述底纤维网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在所述面纤维网和底纤维网之间形成单层结构且至少形成一组朝同一方向且相互平行的弹力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丝形成两个弹力组,两组弹力组的夹角为30
°
至9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同一弹力组内的弹性丝在同一水平面上等距分布且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峰周彧峰彭海燕邹开东聂志强潘嘉丽
申请(专利权)人: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