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板零件构成体及包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837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托板零件构成体及包装系统,与以往相比提高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流通时的装载效率,另外防止流通时的零件破损,进而消除以往在使用托板零件构成体时产生的框结构部的追加加工操作的负荷,能够形成简易的框结构部,还实现包装工序自动化。在用于装载被包装体(25)的托板零件构成体(10)中,具有托板零件(9),以及固定在托板零件(9)上的能够折叠成平坦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在框结构形成零件(1)的邻接的框结构部被预先结合的状态下,框结构形成零件(1)能够折叠成平坦。形成零件(1)能够折叠成平坦。形成零件(1)能够折叠成平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板零件构成体及包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托板零件构成体及包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装载包装货物或被包装体25并能够进行单元载荷方式的输送的托板零件9的甲板部,通过实施弯折和固定的加工,来设置片材零件沿着托板零件9的外周的四边形成竖起的框结构部29(图13)。通过构成四边的侧壁部的框结构部29,能够充分抑制装载在托板零件9上的包装货物或被包装体25因输送时的振动或冲击而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将框结构部29与外壳箱21结合,能够进一步抑制外壳箱21的移动。
[0003]以往,构成这样的框结构部29的框造型形成零件1由1张片材状零件构成,并在将其外周的四边竖起来形成侧壁部之后,通过粘贴零件、结合零件或粘贴剂等的固定机构27的追加加工来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框结构部29(图14、图15)。
[0004]另外,在托板制造商的制造时,对托板零件9及框结构形成零件1组成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框结构部进行形成并固定时,在托板零件构成体从托板制造商流通到被包装体25的制造商的期间,托板零件构成体的高度增加,输送时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装载层数减少,就存在着卡车输送时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输送数降低,输送成本升高的问题。
[0005]作为该问题的对策,如图16所示,也考虑通过改变重叠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大小关系,具体而言,使某个托板零件构成体正下方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相对较小地进行重叠。但是,这样一来,放置在上部的外壳箱不能完全放置在托板零件构成体上,由于外壳箱21的耐压强度被损失,另外,框结构形成零件1比下部的托板零件构成体更向外侧突出,导致框结构形成零件1与其他货物接触而可能损伤。
[0006]因此,以往,如图14所示,托板零件构成体以不竖起侧壁部地打开不变的状态来输送,而作为使用者的被包装体25的制造商在使用时竖起侧壁部,通过胶带的粘贴操作等的追加加工操作来将侧壁部结合后形成框结构部29。这样的追加加工操作对于操作者来说是负担。
[0007]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及其输送方式中,由于打开的侧壁部,在侧壁部正下方产生用斜线表示的死区31。由此,虽然不是使侧壁部竖起的状态下的叠加层数减少的程度,但卡车输送时的装载效率还是下降。另外,在厚度薄的侧壁部突出的状态下流通时,存在因与其他货物接触而导致侧壁部损伤的问题。
[0008]专利文献1的目的是在进一步改善载置于托板上的包装箱在货物装卸操作或输送中发生偏离移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同时,一边极力节约纸的使用量,一边大幅提高纸制托板的强度特性。因此,纸制托板将其顶板形成为用围板来包入芯板的构成,间隔件包入将顶板、底板及两侧面板连续形成的方筒体内,另外,间隔件形成为将纵向的纸管包入横向的方筒体内的构成,并在底板的下表面粘贴多列加强带板。
[0009]但是,偏离防止片仅设置在对置的两个侧面上,而没有通过偏离防止片形成包围包装箱的四个侧面的框结构部。另外,由于仅通过设置在偏离防止片上的插入片来固定偏
离防止片和包装箱,因此,特别是在抑制重量大的包装箱的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时,强度会不充分。虽然也示出了在四边设置偏离防止片的构成,但由于框结构部没有预先结合,因此在使用托板时用于形成框结构部的追加加工操作对操作者来说是负担,在利用机器人进行包装工序自动化时,追加加工操作也会使工序自动化的难度增加,并且使工序复杂化。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225868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240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与以往相比提高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流通时的装载效率,另外防止流通时的零件破损,进而消除以往在使用托板零件构成体时产生的框结构部的追加加工操作的负荷,能够形成简易的框结构部,还实现包装工序自动化。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装载被包装体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包括:托板零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托板零件上的能够折叠成平坦的框结构形成零件,在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的邻接的框结构部被预先结合的状态下,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能够折叠成平坦。
[0014]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流通时的装载效率与以往相比提高,另外防止流通时的零件破损。更进一步地,消除以往在使用托板零件构成体时产生的框结构部的追加加工操作的负荷,能够形成简易的框结构部,还实现包装工序自动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托板零件构成体10的概要立体图。
[0016]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托板零件构成体10的概要立体图。
[0017]图3所示是装载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板零件构成体10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
[0018]图4的(a)、(b)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的概要俯视图。
[0019]图5的(a)、(b)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2的概要俯视图。
[0020]图6的(a)、(b)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3的概要俯视图。
[0021]图7的(a)、(b)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4的概要俯视图。
[0022]图8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5的概要俯视图。
[0023]图9的(a)、(b)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折叠时的主要部分概要图。
[0024]图10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6的概要俯视图。
[0025]图11的(的(a)、(b)所示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折叠时的主要部分概要图。
[0026]图1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6的概要立体图。
[0027]图13所示是收纳在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中的被包装体和覆盖该被包装体的外
壳箱的概要立体图。
[0028]图14所示是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概要立体图。
[0029]图15所示是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概要立体图。
[0030]图16所示是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的概要图。
[0031]图17所示是由以往的托板零件构成体产生的死区的概要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构造体及托板零件构成体进行说明。
[0033]图1及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托板零件构成体10的概要立体图。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托板零件构成体10是用于装载被包装体25(图13)的托板零件构成体10,具有托板零件9和固定在托板零件9上的可折叠成平坦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结构形成零件1具有底面2和与底面2的外周邻接的四个侧壁部3,并位于托板零件9之上。
[0035]在图1中,框结构形成零件1的侧壁部3竖起,框结构形成零件1形成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载被包装体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板零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托板零件上的能够折叠成平坦的框结构形成零件,在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的邻接的框结构部被预先结合的状态下,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能够折叠成平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具有底面、与该底面的外周相邻并形成所述框结构部的四个侧壁部、用于结合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的四角的结合部、以及用于折叠所述侧壁部的弯折线,所述结合部与相邻的所述侧壁部的一部分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为了折叠形成所述框结构部的所述侧壁部,所述弯折线在相向而对的两个所述侧壁部分别倾斜地形成有两条,并在俯视情况下,在折叠时用作山折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为了折叠形成所述框结构部的所述侧壁部,所述弯折线在相向而对的两个所述侧壁部分别倾斜地形成有两条,并在俯视情况下,在折叠时用作谷折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为了折叠形成所述框结构部的所述侧壁部,所述弯折线在具有所述结合部的所述侧壁部中的所述结合部设置一条以及在所述侧壁部设置一条,另外在与该侧壁部相向而对的所述侧壁部设置两条,更进一步地,在经由切除口与设有所述弯折线的所述结合部相邻的所述侧壁部上设置一条。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用于结合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的四角的所述结合部具有四边形的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用于结合所述框结构形成零件的四角的所述结合部具有三角形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框结构部的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结合孔,该结合孔能够插入用于将所述侧壁部与外壳箱结合的结合零件。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板零件构成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广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