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S1、将磁混凝污泥送入叠螺机进行初步脱水;S2、往经初步脱水的磁混凝污泥中加入混凝剂,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实现泥水分离;S3、将经絮凝反应得到的絮凝污泥送入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适用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叠螺机磁混凝污泥进行初步脱水,将加入混凝剂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得到絮凝污泥,最后将絮凝污泥入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得到泥饼。到泥饼。到泥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及系统。适用于污泥处理处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无法实现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可采用旁路治理工程技术手段,加速河道水质改善。旁路治理技术是指在水体周边区域设置适宜的处理设施,从污染最严重的区段抽取河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另一端,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
[0003]近年来比较常用的旁路治理技术包括化学絮凝沉淀、磁混凝沉淀、生化组合工艺和人工湿地技术等。磁混凝沉淀技术通过磁性接种,即投加磁粉和混凝剂,使污染物与磁粉混合反应凝结成一体,快速形成以磁种为结晶核的微磁性絮凝团,从而使原本没有磁性的污染物具有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具有磁性的絮凝体与水体分离,从而将污染物去除。磁粉可通过分离器分离回收,实现循环利用。
[0004]磁混凝沉淀特别适用于去除水体中难沉降的细小悬浮物、总磷等轻质杂质,并能有效抑制藻类爆发。该技术运行维护较低,药剂投加量为常规混凝沉淀的1/3,磁种可循环回收利用,因此运行费用较低,在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5]由于河道中含有的大量悬浮物,投加化学药剂后难免会产生一定量的磁混凝污泥,需脱水后定期外运处置。目前工程中常采用叠螺脱水机进行脱水,降低含水率至80%后外运。随着污泥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输成本的日益增加,开发一种经济高效的深度脱水方式,进一步降低含水率、减少污泥量成为磁混凝污泥处理处置的迫切需求。
[0006]专利申请号为202110677402.5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磁混凝污泥处理工艺,该专利技术的步骤S1
‑
S5实质上只是磁混凝沉淀技术的基本步骤,步骤S6才是磁混凝污泥脱水步骤。在步骤S6中,该专利技术所称的污泥压榨机实质上是板框压滤机。直接将板框压滤机应用于磁混凝污泥脱水,在实际工程中其实无法形成泥饼,过水通量小,反而对板框机有较大的损伤,所以工程多采用叠螺机进行脱水,但是叠螺机脱水只能降低到80%的含水率,导致运输成本和处置成本日益攀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及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
[0009]S1、将磁混凝污泥送入叠螺机进行初步脱水;
[0010]S2、往经初步脱水的磁混凝污泥中加入混凝剂,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实现泥水分离;
[0011]S3、将经絮凝反应得到的絮凝污泥送入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
[0012]所述混凝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0013]所述混凝剂还包括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铝类絮凝剂、聚铁类絮凝剂和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步骤S2中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0.01%~1%(考虑成本和效果的最优比例)。
[0015]步骤S2中所述混凝剂的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0.02%~21%。
[0016]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7]浓缩池,用于接收磁分离磁鼓分离的泥浆,并将泥浆浓缩得到磁混凝污泥;
[0018]叠螺机,用于接收所述浓缩池输出的磁混凝污泥,并对磁混凝污泥进行初步脱水;
[0019]混凝池,用于接收所述叠螺机输出的经初步脱水的磁混凝污泥,并配有往磁混凝污泥内投加混凝剂的自动加药装置;
[0020]板框机,用于接收所述混凝池输出的絮凝污泥,并对絮凝污泥进行二次脱水,所述絮凝污泥为磁混凝污泥在混凝剂作用下产生絮凝反应后得到。
[0021]所述浓缩池和叠螺机之间通过污泥管道Ⅰ连通,并配有污泥泵Ⅰ。
[0022]所述叠螺机和混凝池之间设有用于将叠螺机出泥送入混凝池的螺旋输送机。
[0023]所述混凝池和板框机之间通过污泥管道Ⅱ连通,并配有污泥泵Ⅱ。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先通过叠螺机磁混凝污泥进行初步脱水,将加入混凝剂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得到絮凝污泥,最后将絮凝污泥入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得到泥饼。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叠螺机单独应用于磁混凝污泥脱水处理,无法降低出泥含水率至80%以下的问题,也解决了板框机单独应用于磁混凝污泥脱水处理,滤液浑浊,出水通量小,泥饼薄且无法成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磁混凝污泥低能耗、高效快速处理,大大降低了出泥的含水率,节约了运输和外委处置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包括浓缩池、叠螺机、混凝池和板框机,浓缩池和叠螺机之间通过污泥管道Ⅰ连通,污泥管道Ⅰ上配有污泥泵Ⅰ(渣浆泵);叠螺机和混凝池之间经螺旋输送机相连,螺旋输送机用于将叠螺机出泥送入混凝池;混凝池和板框机之间通过污泥管道Ⅱ连通,污泥管道Ⅱ上配有污泥泵Ⅱ(渣浆泵)。
[0027]本例中基于污泥深度脱水系统的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S0、将磁分离磁鼓分离的泥浆通过污泥管道和污泥泵输送至浓缩池,浓缩池中将泥浆浓缩得到磁混凝污泥,浆浓缩池中的磁混凝污泥的含水率为97.5%。
[0029]S1、将泥浆浓缩池中的磁混凝污泥通过污泥管道Ⅰ和污泥泵Ⅰ输送至叠螺机进行初步脱水,经初步脱水后叠螺机出泥的含水率为80%。
[0030]S2、将叠螺机出泥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混凝池,在混凝池内加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其它混凝剂进行搅拌(河道污泥呈现阴性,先加阳离子中和,后续的其他混凝剂能更
好发挥效果),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实现泥水分离,得到絮凝污泥。混凝池加入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0.1%。其他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20%。
[0031]S3、将混凝池中的絮凝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后,泥饼外运。板框机的进料压力为1.3MPa,进料时间为30min。进料结束后,进行加压压榨。加压压力为4MPa,加压时间为20min。二次脱水后,获得的泥饼成型效果好,泥饼厚度为19mm,含水率为45.1%,可直接外运。渗滤液清澈、通量大。可长期运行,效果好。
[0032]以下为采用现有方法进行磁混凝污泥的步骤和结果,对比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方案。
[0033]对比例1:将磁分离磁鼓分离的泥浆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泥浆浓缩池;将泥浆浓缩池中的磁混凝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叠螺机进行直接脱水。其中,泥浆浓缩池中的磁混凝污泥的含水率为97.5%。叠螺机出泥的含水率为80%。可长期运行。
[0034]对比例2:将磁分离磁鼓分离的泥浆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泥浆浓缩池;将泥浆浓缩池中的磁混凝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板框机进行直接脱水。板框机的进料压力为1.3MPa,进料时间为40min。进料结束后,进行加压压榨。加压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S1、将磁混凝污泥送入叠螺机进行初步脱水;S2、往经初步脱水的磁混凝污泥中加入混凝剂,使其产生絮凝反应,实现泥水分离;S3、将经絮凝反应得到的絮凝污泥送入板框机进行二次脱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还包括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铝类絮凝剂、聚铁类絮凝剂和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0.0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混凝剂的投加比例为污泥干重的0.02%~21%。6.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俊,严桥,吴天彧,周文明,李士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