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规划
,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主动配电网(ADN)是具有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且能够对其中包含的分布式能源(DER)进行主动控制和主动管理的先进配电网。分布式电源(DER)包括分布式发电(DG)、储能设备(ESS)、可控负荷(CL)等;其中,分布式发电(DG)主要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各类清洁能源,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以及分布式燃气发电等;可控负荷则包括电动汽车(EV)、响应负荷(RL)等。以上均要求主动配电网(ADN)在主网配网协同控制基础上,拥有针对分布式发电、储能、电动汽车和需求侧响应等新兴电源和负荷丰富的调控手段,需要有更强的协调灵活资源、调节运行状态的能力,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0003]配电网灵活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在计及调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度配电网内的灵活性资源,有效应对由分布式电源和新兴负荷引入配电网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使得配网系统达到电力平衡和灵活性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主动配电网的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变压器输出限制、网架拓扑和基础负荷信息,将所述基本信息录入典型的配电网理想模型;步骤2,定义能够准确及合理描述配电网内指定馈线上节点负荷变动的变量;步骤3,根据步骤2中变量构建主动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优化规划模型;步骤4,在步骤3中的主动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优化规划模型中,增加分布式电源及主动配电网基本信息的线性模型,以典型电力电子装置的优化配置参数为决策变量;步骤5,依据所述主动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优化模型求解的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根据优化方案配置主动配电网典型电力电子装置的参数取值,确保主动配电网内所优化配网节点的主动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上限达到最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优化规划模型的基本框架基于二阶锥松弛的配电网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以主动配电网网损最小和主动配电网馈线E中所对应的部分负荷转移能力K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函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电网网损项表达公式是:;C1为主动配电网运行能量损耗,T为总时段数,t为时段编号,nl为总的线路数,j为线路编号,为线路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网负荷转移能力最大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化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公式是:Min(
ƒ
)=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恭祥,朱守真,张蓬,刘志杰,张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