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尹镇专利>正文

足下垂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54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足下垂矫形器,包括:脚腕带部分,以能够包裹脚腕的长度形成;脚拇指带部分,在所述脚腕带部分带角度地延伸;以及外侧带部分,以所述脚拇指带部分的长度方向作为轴,沿着与所述脚腕带部分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与脚拇指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脚腕带部分包裹脚腕,所述脚拇指带部分固定在位于脚腕外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所述外侧带部分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交叉之后,固定在位于脚腕内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腕内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腕内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下垂矫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足下垂矫形器,并涉及形成有能够稳定地支撑出现足下垂的脚的结构的足下垂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患有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麻痹患者,因神经系统的麻痹而致使脚腕关节周围的肌肉活动弱化,步行时呈现不自觉地出现脚腕的背屈/跖屈及内翻/外翻的步行样态。即,因踝跖屈肌的痉挛性麻痹而在初期站立期出现脚跟不碰到地面,而是用脚底或脚尖踩地的足下垂(Foot drop)现象。为了补偿这个现象,麻痹患者会转为进行环行步态(Circumduction gait),由此呈现步行速度变慢,且能量消耗大大增加等无效率的步行样态。
[0003]以往呈现足下垂现象的患者,脚腕部位的力度较弱,步行时难以保持平衡,对于可独立步行的患者来说也会感到心理上的不安,缺乏自信感而出现无法步行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10

2020

011857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性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形成有可稳定支撑出现足下垂的脚的结构的足下垂矫形器。
[0009]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下垂矫形器,包括:脚腕带部分,以能够包裹脚腕的长度形成;脚拇指带部分,在所述脚腕带部分带角度地延伸;以及外侧带部分,以所述脚拇指带部分的长度方向作为轴,沿着与所述脚腕带部分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与脚拇指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脚腕带部分包裹脚腕,所述脚拇指带部分固定在位于脚腕外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所述外侧带部分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交叉之后,固定在位于脚腕内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
[0011]所述脚拇指带部分可包括:脚拇指贯通孔,使所述脚拇指贯通;脚拇指支撑弹性部件,附着于所述脚拇指贯通孔周围,以及脚拇指带固定部,形成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的末端。
[0012]所述脚拇指支撑弹性部件可包括:脚拇指支撑一侧弹性部分,与所述脚拇指贯通孔相邻的一侧部分相接;以及脚拇指支撑另一侧弹性部分,与所述脚拇指贯通孔相邻的另一侧部分相接。
[0013]在所述脚拇指支撑一侧弹性部分与所述脚拇指支撑另一侧弹性部分之间,在与所述脚拇指贯通孔相接的部分可形成切开部。
[0014]所述脚腕带部分包括:脚腕倾斜部,在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以钝角延伸形成;以及脚
腕支撑部,在所述脚腕倾斜部以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为基准以直角延伸形成。
[0015]所述脚腕带部分还可包括脚腕把手部。
[0016]所述脚腕带部分还可包括脚腕循环维持部件,在包裹脚腕的部分以凸起形态形成。
[0017]所述脚拇指带部分还可包括微电流循环部。
[0018]所述外侧带部分可包括:外侧固定部,形成于所述外侧带部分的末端;以及外侧张力细部调节部,形成在所述外侧固定部的下方。
[0019]所述微电流循环部可包括: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可产生微电流;皱纹形电线部,连接所述阳极端子及阴极端子;以及皱纹形导向部,围绕所述皱纹形电线部。
[0020]所述外侧张力细部调节部可包括:张力调节固定部;张力调节弹性部,从所述张力调节固定部朝向外侧固定部方向形成为长形;以及张力调节附着部,形成在所述张力调节弹性部末端。
[0021]专利技术的功效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脚腕带部分和脚拇指带部分及外侧带部分会产生可稳定支撑出现足下垂的脚的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起到微电流传递作用,形成生物电场,会产生将流动在脚的生物信号的传递激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的(a)部分为表示一般的脚的内部肌肉结构的简要正透视图,图1的(b)部分为表示作为足下垂中的内翻(Ankle inversion)的脚的内部肌肉结构的简要正透视图;
[0025]图2的(a)部分为表示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的(b)部分为表示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6]图3的(a)部分为表示脚拇指贯通脚拇指贯通孔之前的状态的简要主视图,图3的(b)部分为表示脚拇指贯通脚拇指贯通孔的状态的简要主视图;
[0027]图4的(a)部分为表示如图3的(b)所示脚拇指贯通脚拇指贯通孔的状态下用一只手抓住脚腕带部分,第一次包裹脚腕周围时的简要主视图,图4的(b)部分为表示在图4的(a)状态下用一只手抓住脚腕带部分,第二次包裹脚腕周围时的简要主视图,图4的(c)部分为表示在图4的(b)状态下用一只手拉拽脚腕带部分来固定脚腕固定部,并拉拽脚拇指带部分来固定于脚腕带部分的状态的简要主视图;
[0028]图5的(a)部分为表示在图4的(c)状态下拉拽外侧带来固定于脚腕带部分的状态的简要主视图,图5的(b)部分为表示在图5的(a)状态下的脚的侧面的简要侧视图;
[0029]图6的(a)部分为表示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图6的(b)部分为适用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的脚腕部分的剖视图;
[0030]图7的(a)部分为表示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中拉拽外侧带部分的状态的简要放大图,图7的(b)部分为表示本专利技术足下垂矫形器的第二实施例中拉拽脚腕带部分和外侧带部分时的脚拇指带部分的简要放大图。
[0031]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2]10:脚
ꢀꢀꢀꢀꢀꢀꢀꢀꢀꢀꢀꢀꢀꢀꢀꢀꢀꢀꢀꢀꢀꢀꢀ
100:腓深神经
longus)120,第二组为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130。
[0062]所述胫骨前肌110和踇长伸肌120起到抬起脚拇指140的作用和诱导脚腕150的内翻的作用。
[0063]所述趾长伸肌130起到抬起第2个~第5个脚趾142、144、146、148并诱导脚腕150的外翻(Ankle Eversion)的作用。
[0064]由于所述腓深神经100的主要方向朝向脚拇指140处,因此抬起脚拇指140的力和抬起第2个~第5个脚趾142、144、146、148的力的比率为约7:3左右,出现较大差异。即,抬起脚拇指140的力相比于抬起第2个~第5个脚趾142、144、146、148的力显着强。
[0065]当脑神经细胞下达用于抬起脚腕150的指令时,其传递能力未能达到腓深神经100的情况下,整个脚腕150会出现足下垂现象,但是,若较弱地传递至腓深神经100的情况时,所述胫骨前肌110和踇长伸肌120的力相对来说更强地起作用,脚拇指140处会出现向上抬起的样态,但因脚腕150整体上动作并不完美,会较常出现脚腕150的内翻现象。
[0066]只有脚10正确地紧贴在地面,才能在其上适当承载体重,然而若出现所述内翻现象,则体重会向脚10的外侧部方向不适当地加重,这样会经常发生脚腕150被崴到的扭伤(Sprain)。若发生扭伤,脚10外侧部的多种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下垂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腕带部分,以能够包裹脚腕的长度形成;脚拇指带部分,在所述脚腕带部分带角度地延伸;以及外侧带部分,以所述脚拇指带部分的长度方向作为轴,沿着与所述脚腕带部分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与脚拇指相连接的状态下,所述脚腕带部分包裹脚腕,所述脚拇指带部分固定在位于脚腕外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所述外侧带部分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交叉之后,固定在位于脚腕内侧的所述脚腕带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包括:脚拇指贯通孔,使所述脚拇指贯通;脚拇指支撑弹性部件,附着于所述脚拇指贯通孔周围;以及脚拇指带固定部,形成于所述脚拇指带部分的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尹镇
申请(专利权)人:黄尹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