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氢能源供应领域,具体地涉及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来自于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氢气被称为绿氢,属于可再生能源,是目前新能源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之一。目前氢能的研究和应用包括氢能运输工具、氢燃料电池、氢能热源等诸多领域,其中氢气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影响氢能应用的卡脖子环节是氢气的存储和运输。
[0003]目前,氢气的储运方法包括高压气相法、低温液相法、吸附储氢法、金属储氢法,以及液体有机氢化物储氢法。然而,以系统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使用灵活的目标来衡量,目前的各种储氢方法都存在各自的弱点,但相对来说,液体有机氢化物储氢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也是目前储氢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4]液体有机物储氢的原理是以有机物框架结构作为载体,通过化学反应将氢原子加载于有机物分子之上,实现储氢的目的,在需要氢气的时候,通过化学反应,使含氢有机物分子上的氢原子释放出来,从而达到供氢的目的。有机物框架结构在上述过程循环使用,而且加氢和脱氢的化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供氢系统包括:脱氢反应器(100),所述脱氢反应器(100)内部设置有提供加热介质流动的第一换热腔体;催化燃烧器(200),所述催化燃烧器(200)内部设置有提供加热介质流动的第二换热腔体;所述第一换热腔体与所述第二换热腔体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换热腔体与所述第二换热腔体内填充有加热介质;载氢体储罐(400),所述载氢体储罐(400)与所述脱氢反应器(100)的载氢体入口(102)通过第一管路(P1)相连通;所述载氢体储罐(400)设置于高于所述脱氢反应器(100)一预设距离的位置;以及载体储罐(500),所述载体储罐(500)的入口端与所述脱氢反应器(100)的载体出口(103)相连通;所述载体储罐(500)设置于低于所述脱氢反应器(100)一预设距离的位置用于存储反应后的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供氢系统还包括:储氢罐(800),所述储氢罐(800)与所述催化燃烧器(200)的氢气入口(202)通过第二管路(P2)相连通;以及空气储罐(900),所述空气储罐(900)与所述催化燃烧器(200)的空气入口(203)通过第三管路(P3)相连通;其中,所述催化燃烧器(200)设有尾气出口(204),所述尾气出口(204)连接有用于排出反应气体的第五管路(P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供氢系统还包括:氢气产品罐(700),所述氢气产品罐(700)的出口端与所述储氢罐(800)相连通用以提供氢气;以及气液分离器(600),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入口端与所述脱氢反应器(100)的气体出口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氢气产品罐(700)的入口端相连通,用以向所述氢气产品罐(700)输送分离后的氢气;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液相出口与所述载体储罐(500)的入口端通过第四管路(P4)相连通用以输送分离后的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600)的气相出口端设置有雾滴捕集器,用以除去所述氢气中夹带的所述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P4)与所述第一管路(P1)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302);所述第四管路(P4)与所述第二管路(P2)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换热器(303);和/或所述第四管路(P4)与所述第三管路(P3)间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换热器(30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热源启动的连续供氢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黄龙,宋永吉,李波,李法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