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39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包含后锚固系统、轨道系统、走行系统、龙门架系统和桁架系统。后锚固系统连接于既有桥梁主梁上;轨道系统位于后锚固系统下侧与后锚固系统连接;走行系统位于龙门架系统上侧,连接轨道系统和龙门架系统,带动龙门架系统在轨道系统上滑动;龙门架系统设置于轨道系统下侧,连接走行系统和所述桁架系统,带动桁架系统在轨道系统上滑动;桁架系统上设置人行通道,桁架系统穿过并滑动连接于龙门架系统,跟随龙门架系统沿轨道系统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建设时未安装养护桁车的既有桥梁提供了解决方案,通用性和实用性强、施工便捷,可实现桥梁全方位养护、检测和维修。检测和维修。检测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桥梁结构的养护桁车,特别涉及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我国建设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桥梁,然而有相当多的大桥、特大桥在建造时忽视了配套养护设备的建设。随着桥梁龄期的增长和管养理念的发展,桥梁养护问题日益重要和突出,这类缺乏养护设备的桥梁在养护和维修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针对上述桥梁,由于安装预留条件等因素限制,安装养护桁车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既有桥梁上,具有较好的施工便利性、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经济性。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所述后锚固养护桁车包含后锚固系统、轨道系统、走行系统、龙门架系统和桁架系统;所述后锚固系统连接于既有桥梁主梁上,与主梁形成整体;所述轨道系统位于后锚固系统下侧与所述后锚固系统连接;所述走行系统位于所述龙门架系统上侧,连接所述轨道系统和所述龙门架系统,带动所述龙门架系统在所述轨道系统上滑动,走行系统的纵向移动配合桁架系统在龙门架系统中的横向移动,可实现养护桁车的平面内转动,进而达到了养护桁车对桥梁所有空间的全面覆盖;所述龙门架系统设置于所述轨道系统下侧,连接所述走行系统和所述桁架系统,带动所述桁架系统在所述轨道系统上滑动;所述桁架系统上设置人行通道,所述桁架系统穿过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系统,跟随所述龙门架系统沿所述轨道系统运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后锚固系统包括锚板及锚栓或螺栓,所述锚板通过锚栓或螺栓与既有桥梁主梁连接形成整体,所述锚栓可将所述锚板锚固于混凝土桥梁上,所述螺栓可将所述锚板锚固于钢结构桥梁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系统包含轨道和高强螺栓,所述轨道通过螺栓与后锚固系统中的锚板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走行系统包含驱动电机、葫芦走行机构和分配梁,所述葫芦走行机构与所述轨道系统连接,所述分配梁与所述龙门架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葫芦走行机构并带动所述龙门架系统在所述轨道系统上沿桥梁纵向移动,实现对桥梁纵向空间的全覆盖。
[0009]进一步地,所述龙门架系统包括下门架、上门架、下部托轮、上部托轮、侧向导轮和齿条,所述桁架系统支撑在所述下门架上并通过所述下部托轮、上部托轮、侧向导轮与所述龙门架系统滑动连接,所述上门架与所述分配梁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桁架系统包括上弦杆、下弦杆、腹杆、底板和电机减速机,所述腹杆
连接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所述底板设置于桁架底部的下弦杆之间形成人行通道,所述电机减速机通过齿轮连接所述齿条,驱动所述桁架系统在龙门架系统中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走行系统内设有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用于对所述走行系统制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走行系统内设总线控制器,所述总线控制器控制所述走行系统中的葫芦走行机构运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为建设时未安装养护桁车的桥梁提供了解决方案。二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通用性强,对混凝土梁和钢梁均可适用。三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实用性强:后锚固养护桁车提供了梁底作业平台,可实现纵向、横向移动和平面内转动,既可用于日常养护、检测也可用于构件更换维修。四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施工便捷:后锚固养护桁车所有构件均为工厂预制,仅需现场定位安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的后锚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左视图;
[0016]图3为实施例的轨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左视图;
[0017]图4为实施例的走行系统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左视图;
[0018]图5为实施例的分配梁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俯视图;
[0019]图6为实施例的龙门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俯视图,图c为左视图;
[0020]图7为实施例的桁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a为主视图,图b为俯视图;图c为左视图。
[0021]图中:后锚固系统1、轨道系统2、走行系统3、龙门架系统4、桁架系统5;锚板11、锚栓或螺栓12;轨道21、高强螺栓22;驱动电机31、葫芦走行机构32、分配梁33;下门架41、上门架42、下部托轮43、上部托轮44、侧向导轮45、齿条46;上弦杆51、下弦杆52、腹杆53、底板54、电机减速机5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3]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包含:后锚固系统1、轨道系统2、走行系统3、龙门架系统4、桁架系统5;后锚固系统1包括锚板11、锚栓或螺栓12,后锚固系统1连接在桥梁主梁结构上,与主梁形成整体;轨道系统2包括轨道21、螺栓22,轨道系统2沿桥梁纵向连接在后锚固系统1下侧;走行系统3位于所述龙门架系统上侧,包括驱动电机31、葫芦走行机构32、分配梁33,葫芦走行机构32安装于轨道系统2上,分配梁33连接龙门架系统4和走行系统3,驱动电机31驱动走行机构32带动分配梁33及龙门架系统4和桁架系统5通过轨道系统2沿桥梁纵向移动,在梁底形成纵桥向移动平台,进而对梁
体纵桥向进行养护、检测和维修;龙门架系统4包括下门架41、上门架42、下部托轮43、上部托轮44、侧向导轮45、齿条46;所述龙门架系统4设置于所述轨道系统下侧,连接所述走行系统3和所述桁架系统5,带动所述桁架系统5在所述轨道系统2上滑动;桁架系统5上设置人行通道,所述桁架系统5穿过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系统4,跟随所述龙门架系统4沿所述轨道系统2运动。桁架系统5包括上弦杆51、下弦杆52、腹杆53、底板54、电机减速机55,桁架系统5上设人行通道,在梁底形成横桥向移动平台,进而对梁体横桥向进行养护、检测和维修;桁架系统5通过下部托轮43、上部托轮44和侧向导轮45与龙门架系统4滑动连接,电机减速机55和齿条46通过齿轮连接,在电机减速机55的驱动下实现桁架系统5在龙门架系统4中的滑动。后锚固养护桁车通过两套走行系统3的纵向驱动配合两套龙门架系统4的横向驱动实现养护桁车在桁车平面内的转动,完成了对梁底纵向、横向及斜交部分的全方位检修。
[0024]本实施例依托某既有斜拉桥增设后锚固养护桁车项目,小车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0025][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养护桁车包含:后锚固系统(1)、轨道系统(2)、走行系统(3)、龙门架系统(4)和桁架系统(5);所述后锚固系统(1)连接于既有桥梁主梁上;所述轨道系统(2)位于后锚固系统(1)下侧与所述后锚固系统(1)连接;所述走行系统(3)位于所述龙门架系统(4)上侧,连接所述轨道系统(2)和所述龙门架系统(4),带动所述龙门架系统(4)在所述轨道系统(2)上滑动;所述龙门架系统(4)设置于所述轨道系统(2)下侧,连接所述走行系统(3)和所述桁架系统(5),带动所述桁架系统(5)在所述轨道系统(2)上滑动;所述桁架系统(5)上设置人行通道,所述桁架系统(5)穿过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龙门架系统(4),跟随所述龙门架系统(4)沿所述轨道系统(2)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系统(1)包括锚板(11)及锚栓或螺栓(12),所述锚板通过锚栓或螺栓与既有桥梁主梁连接形成整体,所述锚栓将所述锚板锚固于混凝土桥梁上或钢结构桥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系统(2)包含轨道(21)和高强螺栓(22),所述轨道(21)通过高强螺栓(22)与后锚固系统(1)中的锚板(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桥梁的后锚固养护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系统(3)包含驱动电机(31)、葫芦走行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朱世峰肖纬邹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