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72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S1:在原钢结构的支承柱上沿着跨度纵向通长布置、每个榀距之间的柱顶上安装行车导轨,并对接固定,形成整个行车轨道;S2:在所述行车导轨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行车端梁;并在钢结构工业厂房跨度的两端设置材料运输点,对屋顶整体抬升所需使用到的新增钢柱将通过行车端梁运载、平移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S3:将所述新增钢柱与所述支承柱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抬升工程利用原厂房结构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厂房下方的影响小,可满足与厂房生产同步进行,解决了厂房结构性能差及厂房内部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间不足的问题。间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抬升、改造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大批的老旧钢结构工业厂房,而制造企业对钢结构建筑的使用需求在不断的更新,致使大面积的钢结构工业厂房面临着革新与改造。主要表现为钢结构工业厂房的结构性能差、内部使用空间不足以及厂房的屋顶结构性能差等。针对这部分问题,需对原钢结构进行改造,改善屋顶结构、通过屋顶抬升来增加钢结构内部使用空间。然而,目前尚未有公开整体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在钢结构工业厂房使用中出现的厂房内部使用空间不足、厂房屋面结构性能差问题的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0006]S1:在原钢结构的支承柱上沿着跨度纵向通长布置、每个榀距之间的柱顶上安装行车导轨,并对接固定,形成整个行车轨道;
[0007]S2:在所述行车导轨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行车端梁;并在钢结构工业厂房跨度的两端设置材料运输点,对屋顶整体抬升所需使用到的新增钢柱将通过行车端梁运载、平移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
[0008]S3:将所述新增钢柱与所述支承柱连接固定;
[0009]S4:根据所需抬升单元区间内屋架的总重量,选择合适规格的电动葫芦,在所述新增钢柱柱顶安装固定,并将抬升单元内的所有电动葫芦统一控制、同步上下起升以此对所述屋顶进行整体控制;
[0010]S5:在所述屋顶的抬升中,通过激光测距仪、拉力传感器、GNSS变形监测系统形成智慧测控系统,实时监控整个抬升过程;
[0011]S6:所述屋顶抬升到预期高度后与所述新增钢柱侧面加焊的支撑端连接固定,以此完成所述屋顶的整体抬升施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新增钢柱安装前,需在所述支承柱顶部安装预定位端并复核安装位置,无误后,作标记,作为所述新增钢柱吊装就位时的对中依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智慧测控系统所包括的激光测距仪、拉力传感器、GNSS变形监测系统,将三种监测系统信号线通过A/D计算模拟数字与计算机连接,完成传感器的安装和现场实时网络控制系统的连接,形成计算机控制系统。
[0014]所述智慧测控系统对抬升过程中屋顶的横向、纵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将对所述屋顶抬升过程中的数据在显示屏上进行存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测距仪安装在每个抬升吊点处,所述激光测距仪的目标靶子安装在被提升的结构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拉力传感器监控所述屋顶抬升过程中各个抬升吊点的受力均匀。
[0017]进一步地:所述GNSS变形监测系统布置在被抬升屋顶的屋架和吊点处,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抬升工程利用原厂房结构进行施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人员投入,施工安全性高,施工过程可控性强。施工过程中对厂房下方的影响小,可满足与厂房生产同步进行,解决了厂房结构性能差及厂房内部使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轨安装侧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行车轨道支座处增大翼缘板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增钢柱与原结构柱连接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图3的A

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新增钢柱与原结构柱和屋顶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新增钢柱与屋顶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图6的B

B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中的标记为:行车导轨1、预埋钢板2、支承柱3、翼缘4、屋顶5、新增钢柱6、预定位端8、支撑端9。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9]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的抬升结构,该抬升结构通过在原工业厂房屋的钢结构基础上进行施工,由于其实施过程占用面积小,该抬升结构特别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5抬升、改造工程。
[0030]其中,本实施例适用于跨度30m以下、抬升高度为5m以下的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改造与屋顶抬升工程。
[0031]具体的,抬升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承柱3柱顶的新增钢柱6、以及设置在新增钢柱6上的支撑端9;支撑端9设置在新增钢柱6的两侧,其顶部形成对屋顶5支撑并连接的承载部分。支撑端9采用牛脚,进行与屋顶5的连接。
[0032]如图3

4所示,支承柱3顶部设置供新增钢柱6安装定位的预定位端8。预定位端8可采用地脚螺栓,进行对新增钢柱6的预定位。
[0033]如图1所示,抬升结构还包括对新增钢柱6进行多个支承柱3间运输布置的行车导轨1;行车导轨1分段式相互对接设置在每个榀距之间的支承柱3柱顶;纵向两侧的行车导轨
1上安装行车端梁,以此对新增钢柱6运载、平移运送到指定位置并进行安装。
[0034]如图1所示,其中,支承柱3桩顶设置预埋钢板2,用于支撑行车导轨1以及为行车导轨1提供平整的承载面。
[0035]如图2所示,其中,在相邻两榀两端的支座处的行车导轨1侧翼加大翼缘4,增加其侧向刚度,防止行车端梁滑行过程中产生外推力导致轨道变形倾倒。
[0036]如图1

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0037]S1:充分利用原工业厂房屋的钢结构,在原钢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支承柱3上沿着跨度纵向通长布置、每个榀距之间的柱顶上安装行车导轨1,并对接固定,形成整个行车轨道;
[0038]S2:在行车导轨1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行车端梁,配备专用的控制柜、牵引系统对行车端梁进行控制;并在钢结构工业厂房跨度的两端设置材料运输点,对整体抬升使用到的新增钢柱6将通过行车端梁运载、平移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
[0039]S3:新增钢柱6与支承柱3连接固定;
[0040]S4:根据所需抬升屋架的总重量,选择合适规格的电动葫芦,在新增钢柱6柱顶安装固定,并将抬升单元内的所有电动葫芦通过控制箱统一控制、同步上下起升,以此进行对屋顶5的整体抬升;
[0041]S5:在屋顶5的抬升中,采用激光测距仪、拉力传感器、GNSS变形监测系统形成智慧测控系统,实时监控整个抬升过程;
[0042]S6:屋顶5抬升到预期高度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S1:在原钢结构的支承柱(3)上沿着跨度纵向通长布置、每个榀距之间的柱顶上安装行车导轨(1),并对接固定,形成整个行车轨道;S2:在所述行车导轨(1)上安装合适规格的行车端梁;并在钢结构工业厂房跨度的两端设置材料运输点,对屋顶(5)整体抬升所需使用到的新增钢柱(6)将通过行车端梁运载、平移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S3:将所述新增钢柱(6)与所述支承柱(3)连接固定;S4:根据所需抬升单元区间内屋架的总重量,选择合适规格的电动葫芦,在所述新增钢柱(6)柱顶安装固定,并将抬升单元内的所有电动葫芦统一控制、同步上下起升以此对所述屋顶(5)进行整体控制;S5:在所述屋顶(5)的抬升中,通过激光测距仪、拉力传感器、GNSS变形监测系统形成智慧测控系统,实时监控整个抬升过程;S6:所述屋顶(5)抬升到预期高度后与所述新增钢柱(6)侧面加焊的支撑端(9)连接固定,以此完成所述屋顶(5)的整体抬升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顶整体抬升安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增钢柱(6)安装前,需在所述支承柱(3)顶部安装预定位端(8)并复核安装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观庆罗汉兰利川覃孟婵黄乾亨肖宾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