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698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烟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及系统,包括:S1:伺服进料控制;S2:通过第一打丝辊对烟丝进行第一次打散;S3:结合第一空气射流装置采用空气射流的方式对经过第一次打散后的落料、且在所述落料的下落过程进行二次打散;S4:对经过二次打散的烟丝使用传送带传送;S5:使用流固耦合方式对传送带上堆积的烟丝进行扫平处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打散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后续工段中对烟梗率的测算精准度,降低干扰因素、使用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草加工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卷烟工业加工过程中,对烟叶进行切丝后,还需通过烘丝工艺对烟丝进行干燥处理,排除多余水分,促使烟丝干燥卷曲,而经过烘丝处理后的烟丝,会因为其卷曲交错会形成部分团状烟丝,团状烟丝由于其形状不规则且体积较大,因此在风选选丝过程中常常会被误认成烟梗并伴随着烟梗从成品烟丝中除去,从而造成大量的烟丝浪费,然而,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团状烟丝进行打散。
[0003]松散烟丝由于其干燥卷曲的物理特性,在相互挤压堆积时会致使烟丝相互缠绕,使得成品烟丝中团状烟丝含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烟支卷接时的填充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及系统,从而提高烟丝的分散度处理,提高后续工段对成品烟丝含梗率的识别精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包括:
[0007]S1:伺服进料控制;
[0008]S2:通过第一打丝辊对烟丝进行第一次打散;
[0009]S3:结合第一空气射流装置采用空气射流的方式对经过第一次打散后的落料、且在所述落料的下落过程进行二次打散;
[0010]S4:对经过二次打散的烟丝使用传送带传送;
[0011]S5:使用流固耦合方式对传送带上堆积的烟丝进行扫平处理。
[0012]可选的,所述伺服进料控制通过采用第一红外光栅与第二红外光栅分别对堆料腔的最低推料点和最高推料点进行监控,而控制对所述堆料腔的进料速度。
[0013]可选的,在所述伺服进料控制中,采用振动给料机对所述堆料腔下料。
[0014]可选的,所述流固耦合方式为采用第二空气射流装置通过空气射流与第二打丝辊的结合;所述第二空气射流装置对准下落于所述传送带上的烟丝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打丝辊的上游端;通过设置有第三红外光栅对落入传送带上烟丝推积状况进行监控,而控制所述扫平处理。
[0015]可选的,在烟丝下落至所述传送带上之前,还通过弧形流化床导板结合二次打散中的空气射流对烟丝进行分散。
[0016]一种团状烟丝松散系统,
[0017]包括团状烟丝松散器、第一空气射流装置、弧形流化床导板;
[0018]所述团状烟丝松散器,包括堆料腔、打丝腔、第一打丝辊以及落料口,所述堆料腔置于所述打丝腔的上方;所述第一打丝辊设置于所述打丝腔的内部;所述落料口与所述打
丝腔相通;
[0019]所述第一空气射流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喷嘴与第一正压喷气管,所述第一正压喷气管与所述第一空气喷嘴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射流装置的空气射流方向与所述落料口的落料方向垂直设置;落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弧形流化床导板;
[0020]所述传送带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弧形流化床导板的下方;
[0021]所述传送带输送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二打丝辊。
[0022]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空气射流装置,所述第二空气射流装置包括第二空气喷嘴与第二正压喷气管,所述第二正压喷气管与所述第二空气喷嘴连通,第二空气射流装置的空气射流方向与所述传送带输送装置的运动方向平行设置,且射流方向与所述传送带输送装置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正压喷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空气喷嘴和所述第二空气喷嘴都各包括正压空气入口、空气出口、匀气室以及喷嘴壳体,所述空气出口一字排列设置多个空气喷嘴,所述匀气室连通所述正压空气入口与所述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正压喷气管或第二正压喷气管。
[0024]可选的,所述弧形流化床导板包括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叶片;多个所述叶片之间设置有叶片间隙;所述弧形流化床导板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空气喷嘴的纵向空间位置。
[0025]可选的,包括:
[0026]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功能指令;
[0027]供料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检测第一红外光栅与第二红外光栅的信号,控制所述堆料腔的进料速度;
[0028]烟丝打散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所述第三红外光栅的信号并控制继电器的通电状态,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合;
[0029]堆料扫平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所述第三红外光栅的信号并控制继电器的通电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二打丝辊的电机启动和关闭。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专利技术采用伺服进料控制,控制堆料腔料量,通过结合一次机械打散+空气射流二次打散以及加弧形流化床导板的分散作用,提高烟丝松散率和打散处理效果,然后针对部分落料再进行扫平处理,确保传送带上烟丝的最佳松散度以提高后面工序中对烟梗率的测算精准度,降低干扰因素。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团状烟丝松散器中的打丝腔与第一打丝辊对团状烟丝进行打散,能够有效减少团状烟丝被误认为烟梗从而对检测烟丝的烟梗率测算带来影响,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
[0033]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二空气射流装置、弧形流化床导板以及第二打丝辊将松散器处理后的松散烟丝在运料通道上铺平,以防止从落料口降入到运料通道的烟丝堆积以影响视觉识别的精度和正确率,有效避免了因烟丝堆积而造成工业相机无法识别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成品烟丝松散识别称重一体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成品烟丝松散识别称重一体化装置结构俯视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切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弧形流化床导板结构示意图。
[003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喷嘴内部结构图。
[004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打丝辊结构示意图。
[004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梗丝识别系统流程示意图。
[0042]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交互面板界面。
[0043]图9是本专利技术主控板连接示意图。
[004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

团状烟丝松散器;2

堆料腔;2
‑3‑
第一红外光栅;2
‑2‑
第二红外光栅;3

打丝腔;4

落料口;5

第一打丝辊;6

第一空气射流装置;7

第一空气喷嘴;8

第一正压喷气管;9

弧形流化床导板;10

第二空气射流装置;11

第二空气喷嘴;12

第二正压喷气管;13

第一打丝辊伺服电机;14

第一打丝辊固定支架;15

第二打丝辊;1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伺服进料控制;S2:通过第一打丝辊对烟丝进行第一次打散;S3:结合第一空气射流装置采用空气射流的方式对经过第一次打散后的落料、且在所述落料的下落过程进行二次打散;S4:对经过二次打散的烟丝使用传送带传送;S5:使用流固耦合方式对传送带上堆积的烟丝进行扫平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进料控制通过采用第一红外光栅与第二红外光栅分别对堆料腔的最低推料点和最高推料点进行监控,而控制对所述堆料腔的进料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伺服进料控制中,采用振动给料机对所述堆料腔下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固耦合方式为采用第二空气射流装置通过空气射流与第二打丝辊的结合;所述第二空气射流装置对准下落于所述传送带上的烟丝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打丝辊的上游端;通过设置有第三红外光栅对落入传送带上烟丝推积状况进行监控,而控制所述扫平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团状烟丝松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烟丝下落至所述传送带上之前,还通过弧形流化床导板结合二次打散中的空气射流对烟丝进行分散。6.一种团状烟丝松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团状烟丝松散器、第一空气射流装置、弧形流化床导板;所述团状烟丝松散器,包括堆料腔、打丝腔、第一打丝辊以及落料口,所述堆料腔置于所述打丝腔的上方;所述第一打丝辊设置于所述打丝腔的内部;所述落料口与所述打丝腔相通;所述第一空气射流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喷嘴与第一正压喷气管,所述第一正压喷气管与所述第一空气喷嘴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射流装置的空气射流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谦李卿麒徐雀蒙仕达廖维谢鑫许钊鸿李传伟潘莎莎陆俊岑赵乙静方茵李莺邱丽泉高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